一早L就给我打了个电话,他听说我要去五粮液,跟我聊了点事。感谢。作为酒类消费者代表,我对酒的专业品评能力是零,属于典型滥竽充数。但是,喝了这么多年酒,我对酒还是有自己的体认的。北斗APP事继续发酵,都出来洗地。其实,谁有资格开发这类APP,并被权力部门专用,怎么也洗不干净的。人们针对的,并不是APP本身,而是背后的和依托掠夺的力量。“中国人连发明个老鼠夹子,首先想到的都是如何与官府勾结垄断全国市场。” 邓老师转引费正清的话,说得太对了。情况不是没有改变,有,变本加厉了。吃完早饭,整理公号和流水账。9点,五粮液的司机到了,下楼,与各位即将前往酒博会参加开幕式的朋友们道别。谢谢此行新认识的各位朋友,谢谢酒协的邀请。一路上酣睡,整整一路,电话微信读没接。不知为何这么困。顺利抵达宜宾五粮液酒厂。见过超总他们。超总他们要开会,让茂林她们陪我参观。虽然来过宜宾两次,一次专门来五粮液,但我还没有参观过五粮液的生产车间。茂林带我参观了五粮液最大的生产车间,给我介绍了五粮液的生产工艺,顺带在车间品尝了刚摘下的原酒。茂林说她最喜欢这个车间的酒。接着她们带我到了五粮液的制高点,看了看四周的景色,到品鉴馆品鉴了72度五粮液。我在北京喝过一次72度的五粮液,很带劲,从前也喝过68度的。还看了看五粮液的湿地改造,路边还有一个庙,酒厂厂区,有庙,挺特别,听好的。参观路上,也给茂林提了些酒企文化传播的“不靠谱的”建议,.....茂林她们觉得还是有些道理。中午,超总在五粮液请午餐,他还有其他接待任务。酒自然是经典五粮液,喝了二两多。菜也很好。不过后来我半开玩笑说,既然是在宜宾,其实接待应该全部换成本地特色菜,其他地方的菜再好,也不搭。哈哈,看我这个话痨。其实因为有很多领导和外地朋友来,大概是怕他们不习惯宜宾菜的重口味吧。午饭之后,到宾馆稍事休息,眯了20分钟。茂林还得上班,她安排她们部门的沁园陪我去李庄——五粮液之行我特意提出的要求,此前两次都没去成。宜宾到李庄,其实不远。作为万里长江第一镇的李庄,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特殊的贡献,他们接纳了抗战西迁的同济大学,接纳了中研院史语所,接纳了中国营造社,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此的旧居。李庄就在长江边上,此处江水不算很急,平缓流淌。不过发大水时水会漫到镇上。镇上还有各种标志。李庄还是蛮大的,老街区还可以看出当年风貌——在那个年代,这个镇绝对很不一般了。我在羊街还留了影,当年李济就借住在此。沁园找了一位导游小姑娘给我们介绍。我们在李庄参观了同济大学西迁在此的遗存及历史资料,可惜中国营造社正在改造重修中,而在另外一处的史语所,也在改造中,因此也就没有再过去,只能等下次了。我给沁园推荐了琳琅写的《锋语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一本很好的林徽因传记。我曾到贵州湄潭访过西迁浙江大学遗存。其实,每次寻访这些历史遗存,除了见贤思齐的默默敬仰,还有深深的感慨和悲伤。比如当年力主欢迎同济大学的绅士罗南陔,他在鼎革之后的命运就很惨。好在,至今同济大学没有忘记这番情义。李庄的特产,最有名的是白肉,还有败糕,以及长江里的黄辣丁。沁园拉我在街上品尝了李庄白肉,切得非常薄,8片35元,蘸酱料吃,非常好。当然是肉好。沁园还买了些白糕送我。感谢。我后来才反应过来,沁园就是读书项目的具体对接人。 回到宾馆,稍事休息。新闻说,为了抢救商户,防止“义乌”成“一无”,义乌向全国公安哀告手下留情,这都是什么事啊。可见一斑。茂林和小余来接我,还带着茂林的小儿子,去超总家。中午超总说晚上到他家吃饭,他下厨。本来他还有接待任务的。我到他家的时候,他正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还有几个他的朋友。超总准备了一大桌菜,猪尾、猪头肉都特别棒,野生黄鳝,臭鳜鱼等,都是超总亲自做的。手艺非常高,让我这个平常喜欢吹牛自夸自己的手艺的人自惭形秽。我本来目标是成为码字人中的好厨师,做菜人中的好码字人。但一看这阵势,只好跟茂林和小余哀叹,估计我这是两头没着落了,文章写得不好,菜也只能自吹……然后告辞,茂林和小余送我回宾馆,茂林说她明天早上送我。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