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盐罐 10年前,日本突发9.0级大地震, 城市被淹、房屋倒塌,无数人一夕间失去了家园! 本州主岛18000多人死亡,几乎整个城镇都惨被“抹去”…… 与此同时,地震所引发的海啸还“袭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 巨浪冲破防线,导致核电站设备严重受损, 核熔化、氢气爆炸、辐射释放诸多次生灾害虎视眈眈! 如今,距离福岛核泄漏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 坊间,一直有流传,日本要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 直到前两天,日本媒体NHK突然放出消息: 日本政府最早在4月13日宣布,将福岛核电站近130万吨废水排入太平洋!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人心惶惶:
将基数如此庞大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这已然不是一个国家的行为, 而是在拿整个人类及后代的命运做赌注, 可这一次,我们实在是赌不起。 “海水被污染,以后的盐不能再吃了,赶紧囤!” 你还记得当年的“抢盐风波”吗? 受日本核泄露的影响,加之谣言推动, 核泄漏的“蝴蝶效应”降落在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并引发大范围的恐慌, 哪怕盐价一路飙升至20元每袋, 全国各地的食盐仍卖脱销,各大超市的盐架纷纷被抢空了…… 虽然事实上,因“担心海洋被核废料污染”而抢盐的行为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但福岛核事故造成的危害,却也是真实存在着的, 哪怕到了现如今,福岛核泄漏问题也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0年前,日本大地震当天, 福岛核电站供电系统的一个输电塔在地震中倒塌, 随后,核电站内整个系统都因为断线、短路和设备故障陷入瘫痪状态。 海啸达到的最高位置 海水越过防波堤涌入核电站内,地下室、竖井、厂房都被淹没, 以致于连工作人员也无法进入及时抢修。 在滚滚的海啸中,所有人就只能这么眼睁睁看着,海水循环冷却泵被冲走。 在今天的处境下,我们可能很难揣测, 核电工程师在看到这一幕时,内心会有多惊骇: 堆芯停堆后核燃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产生衰变热, 如果没有了海水冷却系统,核裂变反应就会一直进行下去, 直至融穿一切,甚至发生核爆炸! 后来果不其然,在4天时间里, 1号、3号、2号反应堆先后发生爆炸, 直至反应堆堆芯发生熔毁…… 为不引发大规模爆炸, 让反应堆保持一个相对“低温静止”的状态。 并且尽可能地遏制放射性物质大规模扩散, 日本只能引入大量冷却海水为反应堆降温。 这听上去,似乎并不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可是,要从海里抽水容易,但处理这些废水却是万分困难: 这些泡过融化堆芯的海水, 可能是世界上辐射最强的液体! 其中含有大剂量碘-131、铯-134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 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就排入海中, 对全世界的人类来说必然是一场浩劫。 若日本排出130万吨核废水 10年内“核污染”将遍布全球海洋 其实在事发之初, 核电站就曾直接将第一批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结果在一个月后,连太平洋对岸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 在国际社会的口诛笔伐之下,这才决定开始储水。 日本原本建设了1000个超大型的储水箱, 可由于10年间,每天需要不间断地往反应堆注入150吨冷却水。 如今这些储水箱已经用了九成,储蓄了超过130万吨的核污水…… 可要如何处置核污染废水呢? 日本政府相关部门此前曾研究了, “注入地层”、“电解回收”、“排放入海”、“蒸发释放”等五种可行的方案,
在这些方案中,日本最钟意的办法就是排进大海,靠海水稀释达到“降解”的目的。 除了方便、快捷之外,废水排入海洋的费用不到其他方案的10%! 其实在日本2011年大地震前,“核电”的比重占到了三成, 后经“重创”后重启,核电的份额只有区区的2%左右。 在未来十多年恢复往日的辉煌,一直是日本的心之所向, 而自从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福岛第一核电站非但不能为日本经济创造价值, 反而在这10年间像个无底坑一般,吸掉了日本接近1900亿美元! 因而怎么甩掉这一“经济吊车尾”,便成了日本的当务之急。 早在去年秋天,日本就曾考虑排放核污水的消息,以试探口风。 日本环境大臣原田义昭在新闻发布会上称: “别无选择,只能将(核污染水)释放并稀释…… 从科学性和安全性的角度上都没有问题。” 但此消息引发了日本国内渔业的强烈反对,国际社会也施以血雨腥风式的批判, 在民调中,50%的日本国民反对这一决定,更有不少人认为: 这是不负责任的懦夫行为! 甚至有些日本民众直接走上街头抗议: “海洋与全世界相连,是生命的起源,向大海排污水实在不像话……” 作为日本支柱产业之一的渔业,同样据理抗争: “自核泄漏发生以来,对日本海产品的不信任并没有消失, 现在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要把我们往绝望路上逼吗?” 人们本以为,日本会寻求一个更加妥帖,也更加负责任的解决方法, 可谁知道,半年过去,日本又将“把核废水排进大海”提上了日程。 根据德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计算结果显示, 核废水一旦被直接排入海洋, 15天后会扩散到日本东部海域; 半年后,太平洋西北部海域将无法幸免; 只需要短短十年,“核污染”将遍布全球海洋。 事情走到这一步,也早已不仅仅是日本或是周边几个国家的燃眉之急, 而是全球的新危机!人类的新灾难! 只要还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那任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关于排放核废水问题,有些人或许会觉得: 反正是排进大海,又不会给我造成什么影响。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核废水与其他废水的本质区别是, 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使人体出现病变,甚至会引发基因变异。 它的危害远比一般的工业废水来得可怕得多! 日本方面虽然宣称,废水可通过“多核素去除装置”, 对其中“除氚以外的 62 种核素”进行物理吸附后降低其浓度之后,即可排入大海。 排放前将把放射性物质“氚”的浓度,稀释至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去年 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了一篇,对东京电力公司污水数据分析, 结果发现:目前储存罐里的废水仍有70%不达标,必须经过二次处理才能排放。 另外,除了已知公布的这些放射性同位素, 我们对于废水中其它放射性元素含量一无所知。 换句话说,排核废水进海,无异于是拉着全地球的所有生物,做了一个不可逆的实验。 在科学领域,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有专家表示,日本向太平洋倾泻的130万吨核污水, 至少需要2万年,才能被海洋生态系统完全稀释掉。 而在此之前,由于核废水总量就是如此,放射性物质并不会因被海水稀释而消失…… 其中氚的核辐射半衰期是12年左右,要完全没有风险至少需要100年。 曼彻斯特大学的Francis Livens教授也表示, 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仅会对环境有害, 核废料还会通过“生物富集”进入食物链,并最终被人类食用。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也提出警告称: 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有可能损害会人类DNA。 这样的警告并非天方夜谭,核泄漏影响下的各种新闻早已层出不穷: 在泄漏发生后,有科研机构采集了福岛核电站附近20海里的19种鱼类, 对比结果发现,这19种鱼体内的核辐射严重超标,甚至发生变异, 鱼身上长出脓包; 攻击力极强的无头怪虾; 和手掌一样大的生蚝…… 看到这些新闻、画面,作为生长在沿海地区的我,实在是心痛!又深深无力... 在前些年召开的福岛县“县民健康调查”发布会上, 讨论委员会更是直接指出在福岛地区, 18岁以下青少年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达到自然状态的118倍! 就连美国西海岸和加拿大,也在三文鱼中发现福岛核事故中的铯134。 还没光明正大的排放,核污染就先行抵达了, 若是现在把130万吨核废水,统统排进大海里,后果不堪设想! 只要还生活在这个星球上,那我们所有人,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看到这个新闻之后,至少我自己,一个海鲜深度爱好者,都开始犹豫之后要不要再吃海鲜了。 中国沿海地区的众多百姓,之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海鲜还能不能吃了?即使现在吃了之后,身体没有立刻出现反应,谁能保证3年或5年后,身体不会出状况呢? 今天,据NHK消息,日本首相菅义伟表示, “解决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中不断增加的核污水一事, 已经是“不能推迟”的课题。” 是的,这一问题刻不容缓,但就像日本有句老话说的那样: “灾难总会在人们把它遗忘的时候,不期而至。” 我只能透过发文章,疾声呼吁更全面的透明度和更有力的国际监督, 别让今日的“核废水”排放,成为明日人类的丧钟……! |
|
来自: 亮哥eoim8x8y62 > 《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