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塔-金华塔-义乌双林铁塔

 追随塔踪迹 2021-04-13

塔自从传入后,建筑材料纵多,有木塔、砖塔、石塔、玉塔、土塔、铁塔、铜塔、银塔、金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等。隋唐时期以木塔为主,后转向以砖石塔为主的阶段,还有为数不多的铁塔,留存到现在少之甚少。

今天介绍现存最古老的铁塔

IMG_256

根据《野塘府君铁罗汉像记》《重修双林铁塔记》中载,公元880年,黄巢义军攻陷睦州后直奔婺州,战乱留下一片荒凉。蒲墟村朱氏五六百人,惨遭灭门之灾。当天野塘公刚好随母亲陈氏到双林寺去礼佛还愿,逃过一劫。“公(赤岸野塘公朱禄生于公元871年)与其母陈,独得无恙,母氏资禀慈肃,事佛甚谨,公自知为其福报所致,迄平定,为答冥祐,图报佛恩,见双林寺宇巍焕,僧舍繁华,诚不虚大士之道场。以为梁木必有坏时,不若镇以铁塔,令后人睹塔存而寺亦因葺之而不废。遂于山门内两边,捐资鸠工,凿两方池,各铸铁塔,竖立于其中,与宝刹并峙,意深远也。”图报佛恩之说也就这样在民间流传下来。

IMG_256

在母亲的教导下,朱禄“颇能知学”,用心经营,辛勤劳作。忽忽几十年过去,朱禄家业丰饶,子孙满堂,共418孙,可谓人生圆满。晚年的朱禄老人回首往事,感慨今生,想做点什么。野塘老人深谋远虑,他见双林寺寺宇巍焕,僧舍繁华,“诚不虚大士之道场”。然而,“梁木必有坏时,不若镇以铁塔”,这样的话,可以让后人看到铁塔就想到要修葺寺宇,使之不至于废弃。于是,他就在双林寺山门两边凿了两口方池,各铸铁塔竖立于其中,与宝刹并峙。

为避免子孙离散,野塘老人还铸造了十八尊铁罗汉,“每孙各授一”。他希望今后子孙不管离散迁徙何处,相聚时以此为信物,大家都是同宗同族的一家人。此十八孙即为后来的蒲墟朱氏十八派。铸造了十八尊髙不过六寸的铁罗汉,这些铁罗汉按如来座前十八罗汉仿而造之,姿态各异,惟妙惟肖而又庄严肃穆,其工艺与铁塔一致。十八个孙子各受一尊。每个孙子,称为一派,故称蒲墟十八派。据文物普查,在东朱乡乔溪村还保留的一尊铁罗汉像。

1a8b3140477fe4d5350422a6396be31

《双林寺考古记》记载双林铁塔铸造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广顺年间”(五代十国后周时期,公元951953年间)。该塔与世称国内有记年最早的广州光孝寺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年)】大致在同个时期,双林铁塔还略微早于光孝寺的铁塔。据《梅溪朱氏宗谱》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双林寺内的铁塔发生了倾斜,朱氏后裔又捐巨资进行了重修。“有罗汉者之裔各助银两,共成胜事”。

到清光绪中叶因避人祸迁塔移至赤岸朱姓的祠堂。民国时期日寇侵华,义乌相继沦陷,日军发现这座五代后周铁塔后,抢掠劫持欲窃为已有,拆之运抵义亭车站,时值倭寇战败,免于被虏留置站台,后被移放至原义乌汽车站后的文化馆大院内,到19901116日,重新迁回双林寺,置于距双林古寺山门约80米处的双林水库旁,并由香客自发建一石亭对其进行保护。2019年对铁塔本身的科技检测和科技修复,并拆掉石亭,新建一座风貌一致的双林阁,起到遮风避雨的保护作用。

双林寺铁塔原有两座,八面五层仿木楼阁式,后历经战乱,沧桑变迁,今仅存一座。现存这座残高2.15米四檐两级,塔檐舒展平缓,檐下铸出斗栱、椽子和瓦垅,拐角倚柱上铸有蟠龙一条,龙头朝上,龙尾在下,龙身周围布满流云。第一层塔身四面各开一门,另四面设虚窗,其内每面三行三列计九尊佛像。第二层每面三行四列计十二尊佛像,共有佛像196尊。最顶层为重檐攒尖顶,上置葫芦顶形塔刹。

276a9c2c809fe4b640807ec1b2db2ef

塔基座亦呈八边形,由三层重叠,并铸为一体,逐层收缩为台阶形。塔座的第一层面铸层峦叠嶂的山峰、汹涌澎湃的大海,象征“九山八海”。第二层“九山八海”的海浪中铸有独角兽、奔马、龙嘴含珠等。第三层铸有流云,菱花格18格,宝相花18朵,寓含铁塔铸造者的18子孙以及子孙手中的18罗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