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斑点型:

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叶片为主要感病部位,呈斑点状,初期呈水渍状,病斑周围有一个黄色晕圈,表现为病斑处急性坏死。

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西瓜棉花细菌性角斑病、菊花秋海棠等细菌性叶斑病、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莴苣番茄西瓜细菌性斑点病等。各科植物均有被感染的病症。
2、叶枯型:

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一般叶片染病,发病初始在叶缘产生水浸状小点,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有黄色晕环,中央淡褐色,并向叶片中部扩展,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豆类细菌性叶枯病、菜豆细菌性疫病等。主要危害叶、叶柄、茎、卷须和果实。
3、青枯型:

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为一种土传性病害。发病前期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表现正常,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

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4、溃疡型:

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病害在幼苗期即可发生,引起部分叶片萎蔫和茎部溃疡,严重时幼苗枯死。在病叶叶柄基部下方茎秆上出现褐色条纹,后期条纹开裂形成溃疡斑;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或红褐色线条,致使木质部易与髓部脱离,后髓部呈黄褐色,粉状干腐,髓部中空,多雨季节有菌脓从茎伤口流出,污染茎部。

花及果柄染病也形成溃疡斑。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橘溃疡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5、腐烂型:

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病害使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发生腐烂,往往有一种恶臭味,主要为害植物的多汁肥厚的器官,如块根、块茎、果实、茎基等。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鸢尾细菌性软腐病,紫罗兰细菌性腐烂病等。
6、畸型:

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主要发生在根颈处,也可发生在根部及地上部。病初期出现近圆形的小瘤状物,以后逐渐增大、变硬,表面粗糙、龟裂、颜色由浅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瘤内部木质化。瘤大小不等,大的似拳头大小或更大,数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由于根系受到破坏,故造成病株生长缓慢,重者全株死亡。如菊花根癌病、月季根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