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景诗与黑旗军(5)

 路漫长人已殇 2021-04-13
 鲁西农民在地主阶级疯狂的压迫与进攻之下,偷生不得,从同治元年七月起新的起义又接连地在冠县、馆陶、莘县以及直隶边境爆发。但由于各自为政,没有联合更没有统一领导,此起彼伏,遂被满清军队各个击破。到了十月,以张锡珠、杨朋山(朋岭之弟)为首的一枝起义军在临清起义,开始虽然仅仅五十余人,但他“飚疾如风”地奔驰于山东直隶之交的大平原上,把分散各地的再起义的农民集合起来,又联合了张玉怀、杨朋举(朋岭之弟)郜四等的部队,不到一个月,便扩大到五六千人;到十二月间,人数就“逾万”了。同时,在堂邑岗屯、柳林一带,由于地主杨鸣谦、王百龄等的民团被培植壮大了,不仅屠杀迫害一般农民,连宋二帅(景礼)都被气死,并声言要杀宋景诗全家。而柳林团更与满清军队勾结起来,到处横行,并且出境进攻起义军,成为起义军的生死对头。——在这情况下,起义军与一般农民都渴望着宋景诗能够回来,而宋景诗果然在接到宋三帅(景书)的信以后引军东归。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
,宋景诗抓住胜保逮京问罪和多隆阿新旧交替的机会,向多隆阿要求前往三原驻防,但“行至郃阳县露井地方”,突然“改路由东北而去”荣河县境白马渡。因为多隆阿这时正在大量裁减胜保原有部队,宋景诗在一路之上,遇到“各隘防军诘问,辄称:'遣撤回籍之勇。’”避免了沿途的拦阻。对防河外委郭亮送了贿赂,特别是获得当地人民的协助,宋景诗率领的“马队一千五百人和步队三百余人”就从白马渡以炭船安然渡过黄河天险,“反回来”了。

满清政府一听到这消息惊惶失措
,慌乱万状。急忙叫直隶、山西、河南、山东各省总督巡抚以及多隆阿四面派兵追赶、堵截。不许宋景诗人马有“一名东归”!

十二月初六日(一八六三年一月二十四日)以后
,宋景诗率军由稷山走平阳府大路,直奔赵城。北走灵石韩侯岭由介休、平遥、寿阳至平定州,入直隶界。经井陉、获鹿、南宫、清河入山东,于十二月二十六日(二月十三日)抵达临清州。在赵城时搪回了常海的追赶;在井陉和南宫时对直隶总督两次派来劝阻的人,回答说:“归去甚切,”大家要“回籍省亲”,或“回家过年”。逼得满清政府哭笑不得。最初还说要宋景诗“呈缴马械”;后来又说“万一不肯……或酌给价值,以买为缴。”最后不得不被迫承认“其为急欲回籍无疑。”只好让他全体“东归”了。并一相情愿地说:“着令其剿张锡珠以自赎”,为自己遮羞而下台。宋景诗在一路之上除了向各州县“讹诈银两”以外,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清廷也承认说:“并无骚扰。”)避开可能的战斗,争取机会以风驰电掣般的急行军迳奔山东。既到临清,分兵驻守。半月以后,便移军堂邑,以岗屯为大本营,向地主阶级展开靱性的斗争了。

四、黑旗军对地主武装及满清军队的英勇战斗

鲁西农民起义以来
,在战斗上所遭遇到的最顽强的敌人并不是胜保、西凌阿、谭廷襄之类的军队,而是各县的地主武装——民团。这些民团分散在各个村庄里,成为农民军的心腹之患。在咸丰十一年间许多战斗中,几乎每一次都有民团的“助剿”,才造成起义军在军事上的若干困难。否则,胜保等是早就被歼灭了的。据“山东军兴纪略”所载就发现有:朝城、阳谷、武城、东阿、聊城、茌平、清平、博平、东平、邯郸、邱县、大名、清丰、内黄、寿张、临清、元城、威县、曲周、南乐等二十余县民团和起义军进行过战斗。而每县都有十个到三十个团,平均每团一千人,这就为满清反动军队平添了几十万武装。

但在上述的二十多县民团中偏偏没有冠县、堂邑、莘县、馆陶四县的民团
,并不是这四县的地主特别“开明”,而是这四县正处在革命中心,它的地主武装被伟大的农民起义威力镇压下去了。在如火燎原的形势之下,地主们不敢正面抗拒,只有阴谋捣鬼。如边庄的边简(后来是范寨的副团长之一)对本庄准备起义的农民说:“太阳那能尽晌午呀?”一瓢冷水把农民浇散了。又如焦庄的侯锦玉因为有武艺,能蹦能跳,他的本家怕他参加造反,就无端地挖了他的眼,挑断了他的大腿筋。而地主阶级在革命高涨中除了逃到大城市避难以外,他们并不屈伏或妥协的。像王占基(杨坟的富农,秀才)从狱里被宋景诗救出来,不仅不肯参加起义而且投官自首,终于参加了范寨民团和宋景诗黑旗军死拚到底。辛集的团长丁炳堂是个武举,宋景诗曾去劝他起义,却把宋景诗围起来,要捉去送官。……

等到起义军与胜保进行妥协谈判的时候
,堂、冠、莘、馆四县地主马上活跃起来,纷纷成立或者恢复他们的民团了。而在谭廷襄的“民团具保、勒缴马械”政策之下,就大大地培植并壮大了这些民团。所以在这时才出现了一批新起的以柳林团为首的地主武装。

柳林
,在岗屯之东约十五里,是堂邑县最大的镇。它的民团叫“永清团”,团长是杨鸣谦。行十,故被称十团长,或杨十。是个庠生。死后敕封鸾仪卫,并建立专祠。有十八顷地,他丈人又给他十多顷,共二三十顷地。永清团管辖柳林附近五十二个村庄,也分成五营四哨,拥有团丁约二千人。永清团被满清政府称为唯一的“良团”,是因为在农民们第二次起义的时候,它成了进攻与镇压革命势力的主力。它不仅杀了许多起义的农民,连张锡珠都曾经被它捉去过。它不仅消极地抵抗农民起义军,而且是积极地到处去进攻起义军。它除了一般团丁以外,还有个黑虎队,专门招收了一些亡命之徒如王希禄等,故颇有战斗力。

范寨
,在柳林之南十二里。它的团名叫“尚义”。团长是范景唐,武生,后来加守备衔,五品蓝翎。有十二顷地。他和丁宝桢拜过仁兄弟,恒龄、刘长佑、僧格林沁都在他家住过。当时范寨和柳林是一般横暴,农民们现在还说“范寨地皮硬,小孩都敢说大话,先前恶的厉害。”“范寨团是那里紧那里去救,不光是守圩子,常到外边去打仗。”地主们自豪地说:“柳林团英雄好汉,范寨团能杀惯战。”范寨团也豢养着一千八百个团丁,有相当的战斗力。被农民骂为忘恩负义的王占基是它的管队之一。

范寨东南四五里是辛集。辛集的团叫“肃清团”。团长是王九龄
,武举,辛集之北孔里庄人。有一顷多地。另一个团长就是曾经想过要捉宋景诗的丁炳堂,但不管事。辛集团被称为“半私半官”,是因为它的地界正在岗屯与范寨之间,被黑旗军打垮过一次以后所被迫采取的态度。王九龄的弟弟王九成曾经参加了宋景诗的黑旗军,后来虽然被骗回来了,但因此和黑旗军还有着一些“友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