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此生有人陪你漫游江南,如活在诗画里

 朝晖图书馆 2021-04-13

提起江南,就想到

优雅的风物,温润的气象

它的美,不是一眼看到底的惊艳

而像斟茶讲究的七分满、国画讲究的留白

既清柔婉约,又细腻缠绵

禁不住让人久久回味与流连

序:何处是江南

江南文化,是一个贯穿千年,雅俗共享的概念。

在地理概念上,广义上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岭南以北的区域,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被称为“大江南”;狭义上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等地区,浙江的湖州、杭州、宁波等地区。

图源/星球研究所

江南是每个人都构想过的梦幻栖息地——

一方小小的院落,一个不大的池塘,门外便是孩童间的欢声笑语,再望细雨中的孤影,正是你梦中的那个姑娘……

然而,江南的意味不止这些。

在古往今来诸多关于江南的诗词、书画中,

我们可以看到更抽象高远的心境,

一个理想家园的沉淀。

壹:古诗词里的江南元素

江南是一幅美丽画卷,惹得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心痒难耐,泼墨挥毫留下了流传千古的江南诗篇。

江南元素之 杏花春雨

每逢杏花开放时,江南一带,往往春雨绵绵,老是不肯放晴。

无论是“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唐·杜牧《寓言》)

还是“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再到“杏花深巷无人卖,细雨空帘尽日垂”(宋·何应龙《题临安僦楼》)

直至“帘外轻阴人未起,卖花声里梦江南”(清·舒瞻《为朱蕴千题杏花春雨图》)

……

江南的杏花在古诗词中持续开着,江南的春雨在古诗词中持续下着。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元代词人虞集,不知道《风入松》,但是谁人不知“杏花春雨江南”呢?

这三个名词拆开来十分平凡,连在一起却顿觉隽妙可喜,让人不再厌恶雨季的潮湿黏腻,化作故乡温柔的念想——一种回归自由生活的期冀与情趣。

风入松

元·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江南元素之 夏莲田田

有位北方朋友说,来江南后才吃到了莲子。而在江南,一入夏便随处可见莲。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莲在古汉语中通“怜”,包含了一种主观慈爱的审美,而“鱼”谐音“余”,是年年有余的寓意。

莲叶何田田的“田田”,是像田一样的广袤,代表着茂盛与一望无涯。

这首词看似浅显,实则有一种专属于江南的田园富庶、物质精神的满足,都在这美丽的田田莲叶中反复吟诵、循环不止~~

所以,从古至今,那些歌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故事都发生在哪儿呢?

江南元素之 苏州枫桥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故事的地点——寒山寺,在今天苏州姑苏区,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

而故事的男主角——张继,《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他流传下来的诗不到五十首,最有名的便是《枫桥夜泊》。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有孤独旅人的缕缕轻愁,有又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

后人喜爱《枫桥夜泊》,历朝历代跟风唱随者不计其数;如今,枫桥景区、寒山寺内外,随处可见嵌书在墙壁上、镌刻在碑石上的无数佳作。

你说——枫桥与张继,张继与寒山寺,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寒山寺法堂

江南元素之 杭州西湖

西湖,《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有宜人舒适的风光,更有才华悠长的——两位杭州市长。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发出人事任命——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前后三年,实际仅20个月,却在杭州留下了横亘千古的足迹。

现实物质上:重疏六井,解决饮水问题;捍湖浚湖,以利灌溉,使市民能够近西湖而栖,安居乐业,也奠定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

诗意精神上:清词丽句赋予了杭州山水清雅飘逸的灵性,接二连三留下了千古名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另一位老市长,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也是政绩斐然——救灾赈民,整治西湖,修筑苏堤,还在杭州修建了历史上第一个公立医院“安乐坊”,深得杭州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杭州像是全能文人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游到哪儿,住到哪儿,就把诗篇写到那个地方去。

他初到杭州便写出下面的诗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宋·苏轼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河山。

描写西湖的最经典之作,更是出自苏轼之手——以绝色美人来喻西湖,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的灵动,被公认为表现西湖最好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贰:古画中的江南风景

诗词道出了文人对江南的眷念,而尽情把江南之美描绘出来,则是历代画家的艺术情结与审美理想。

在这片物产丰饶,风景宜人的理想栖居地,诞生过黄公望、倪瓒、吴门四家……几乎占据元明清绘画的半壁江山。

江南风景之 园林

苏州园林,文人高度理想化的居所。它是私家庭院,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唐诗宋词的意境,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人们一入园,就能享受景因园而异的山水林泉之乐,察觉园林主人的诗意。

其中,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园主王献臣与吴门画派的文徵明交往甚密。园建成后,王氏经常邀其宴饮、赏游。文徵明对拙政园中美景乐而忘返,曾数次作画,创作了《文待诏拙政园图》。

这套图册包括一篇园记和三十一幅册页。每幅册页分别描绘了园中一处景致;每幅图均各自配以一文字副页,写着一首韵诗及简短的说明性注记。

除了诗画,他还在园内亲手种植一株紫藤,历经400余年,至今仍身姿矫健,被称为“苏州三绝”之一。

文人们读书治园,悠游林下,醉酒花间,活出了四百余年后依旧令人羡慕嫉妒恨的生活。

图源/看点快报

江南风景之 富春山居

六朝时期,江南已经开始成为文人、艺术家颇为流连的所在,生态环境变得宜居,江南的山水美学随之兴起。

中唐以后,这样的生活和美学价值进一步得到承认乃至推崇。北宋的沈括《梦溪笔谈》写道:“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赞赏江南山水的画作日益增多。

《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作品。

富春江即钱塘江上流,以流经浙江富春县而得名。黄公望长期居留并观察富春江山水。

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绘出起伏的山峦、纡徊的水流、村落、平坡、草亭、水阁,渔舟一二,点缀其间,“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画山峰多用披麻皴,干净利落,自由活泼;画树,近者用笔苍老秀润,远处平行用米点。董其昌认为此卷“是子久生平最得意笔”。

《剩山图卷》

《无用师卷》

如今去富春江畔,仍如临画中,野旷群山起伏,林中江声汩淌。

江南风景之 雅集

绍兴兰亭 曲水流觞 图源/后现代浪漫主义不靠谱旅行者

雅集,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常常伴以抚琴、品茶、饮酒、闻香等闲趣,极尽风雅之事。

若论中国古代最风雅、影响力最巨大的一次文人集会,当属东晋会稽的兰亭雅集。

永和九年,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组织了一场风雅集会,嘉宾多有文人骚客,他们的酒后佳作被汇总,编撰成集。

王羲之为此书写序言,是为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雅集与《兰亭集序》中表现出的清淡高旷之乐、雅致脱俗之风和超然于物外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文人的理想典范,被后世顶礼膜拜。

雅集题材也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经典母题,李公麟、马远、赵孟頫、戴进、文征明、仇英、唐寅、陈洪绶、石涛,直至现代的傅抱石、张大千等人都曾以此为题作画。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他最为今人称道的便是其“青绿”技法,也将这种颜色运用于长卷人物场景中。

这幅《兰亭雅集图》设色清新,众多人物神态生动,充分体现了兰亭雅集中的怡然之乐,真是“一段风情留画上,千年雅事载人间”!

明·仇英《兰亭雅集图》

举办雅集本身,也成为一种高雅的“行为艺术”。从南北朝开始,历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当代,江南的雅集传承有序、绵延不绝,已形成一道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景观。

苏州怡园,晚清雅集胜地 图源/张大水

中国人讲究的好生活,是从江南开始的;

中国美学的集大成,是在江南逐渐完成的。

当物质达到一定满足后,

人们更渴望美好生活方式的文化传承。

在游览中感受山水与文明的钟灵毓秀,

追寻古代文化偶像的足迹。

你会发现江南是这样一个地方——

对它了解得越多,就会产生越多的依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