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舍得》:妈妈爱孩子胜过于自己,为何孩子会觉得妈妈不爱她呢

 张女子育儿 2021-04-13

如果你是这3种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可能不被孩子理解

央视8套的家庭剧《小舍得》开播了,你是否被触动了呢?

《小舍得》一上线,刚播出2集,收视率就瞬间破1,可见观众对这部剧的好感了。剧中围绕着孩子“小升初”这个话题展开,演绎了现实中父母的人生百态。

当听到孩子说:妈妈不爱我,爱的只是考满分的我。相信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这样说,估计父母心中都是百味陈杂的吧!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永远都是父母。很多父母爱孩子,甚至超过了爱自己。

然而父母自认为伟大无私的爱,为什么在孩子眼中,却变成了不爱他们呢?父母究竟应该怎么爱孩子呢?

在日常生活中,口口声声说爱孩子的父母,可能很多都成为了以下几种父母。

控制型父母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就这样一句话,道尽了多少父母的心声,虽然父母都为了孩子好,却又凭借这个理由,理所当然地控制了孩子的一切。

决定孩子的喜欢,决定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决定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决定孩子学什么,上什么兴趣班。替孩子安排好一些,一句为了孩子好,就将孩子当做了自己手中的提线木偶,一厢情愿地给孩子安排了自己认为的最有前途的道路。

这样的父母,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少,苏日安是爱孩子,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就必须得接受,必须接受父母操控一切么?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无力反抗,只能顺从,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就会认为父母爱的只是自己,而不是他们,就可能会越发叛逆,反抗父母的。

否定式父母

一些父母推崇“打击式”教育、否定式教育,认为孩子夸不得,一夸就上天,忘乎所以。

因此,不管孩子多么优秀,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都会被父母视而不见。反而是给孩子寻找更优秀的目标,以避免孩子骄傲自满,想以此来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殊不知,父母一味地否定和打击,可能会有激将的效果,但是更多的可能是让孩子受伤,和备受打击。

要知道,孩子不是承认,承受能力有限,过分地打击,可能让孩子失去自信,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们了。

被动型父母

一些被动型父母,可能也是爱孩子的,但是与控制型父母不同的是,他们会跟孩子讲道理,而不是直接控制孩子,决定孩子的一切,而是将决定权交给孩子。

被动型父母虽然所作所为,依旧都是为了孩子好,除了过多的说教,却一切都随着孩子,其实与放养无异。

就比如,父母要劝诫孩子好好读书,给孩子说了一大堆读书的好处,与不读书的弊端,然后,就随便孩子选择了,认为自己该说的都说了,决定权却都交给了孩子,就不管了,孩子做了错误的选择,等孩子尝到了苦果,只是会一味地埋怨孩子不听自己的。

父母究竟应该怎么爱孩子呢?

我们其实并不是不爱孩子,也不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缺少正确的爱,缺少将爱正确的表达。

有限度地爱孩子

一些父母爱孩子,希望孩子成绩优异,因此,就让孩子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因此,帮孩子做好一切,成为了孩子的后勤部长。

父母这样的做法,虽然让孩子没有了后顾之忧,不用受到其他事情的烦扰,给了孩子更多的学习时间,但是却可能让孩子变得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有原则的爱孩子

一些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可能失去底线和原则,不管孩子是否犯错,都会认为自家孩子是最好的,自己孩子没错,错的都是别人。因此,不管是否对错地维护孩子,这就可能让孩子变得无所顾忌,因为孩子可能会认为,不管自己犯了什么错,都有父母替自己解决。

要知道,孩子还小,父母还可以守护孩子,维护孩子,但是我们终究会老去,我们不可能护得了孩子一生一世,孩子早晚会长大,需要自己去承担一切,我们不能等到,我们无法保护孩子的时候,再让孩子去承担,去适应复杂的人生与社会,这样可能让孩子很难适应社会的。

有表达的爱孩子

负面的爱,往往都是在行动上,很少会用语言说出了,即使很多时候在责备孩子,打骂孩子,但依旧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的,但是父母却从来不亲口说出来。

可能父母以为孩子慢慢地会理解,会明白,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那么懂事的,也有孩子真的会因为父母不说,就感觉父母不爱他们了,只知道责备他们,只知道打骂他们,时间久了,就会变得自卑、自暴自弃的。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爱孩子,其实也是可以表达出来的,这样反而可以让孩子更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爱,让孩子为此欣喜不已。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作者简介:张女子育儿,从事育儿工作10余年,家里有2个调皮鬼。多平台账号同名,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与宝宝一起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可以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