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天锡: 擅长“脱口秀”,靠嘴皮子“讨生活”的皇帝

 慕容洞唐 2021-04-13

张天锡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偏安西凉的小国前凉的末代国君,小名独活,字纯嘏,本来他字公纯嘏,由于别人笑话他三个字,跟日本人似的,他就自己给改成了两个字。

张天锡: 擅长“脱口秀”,靠嘴皮子“讨生活”的皇帝

张天锡文采出众,《晋书》载其“少有文才,流誉远近”。

不单如此,他还擅长“脱口秀”,说起话来词藻华丽优美,言论常能举一反三,堪称不可多得的口才大师。

然而,精妙的口才并不能代替高超的治国能力,张天锡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前凉是个弹丸小国,惹不起前秦、东晋这样的巨头,张天锡登基不久,就派使臣前往两国,表示愿意称臣,赢得了两国的认可,张天锡觉得这下可安全了,于是放心开始了声色犬马的逍遥生活。

据《晋书》记载:张天锡不喜欢上班,经常在后宫花园里泳池边开办派对,没日没夜、没羞没臊地玩。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看不下去了,极力劝谏说:“皇上啊,别玩乐了,多办公吧!”

张天锡: 擅长“脱口秀”,靠嘴皮子“讨生活”的皇帝

对此,张天锡特别委屈,他咔咔一顿好讲,当即舌灿莲花、漫天祥云:“你们以为朕贪玩吗?

其实你们不懂朕的心啊!朕并不是爱好玩乐,而是通过玩乐领悟许多人生哲理——比如说看到花开,就很敬重才子;品玩芝兰,就重视良臣;瞧到松竹,就想起贤才;面对清流,就看重廉政;一见野草,就鄙视贪官;遇上狂风,就痛恨奸徒。

同志们呐,如果你们能将朕的玩乐理论引申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那么,你们的做人之道就近乎完美了,在为人的操守方面也就基本可以了。”

瞧瞧,这张天锡真是超级能扯,自己贪玩也就罢了,居然还能编排出一套冠冕堂皇的妙语高论来。

群臣啼笑皆非,集体无语。 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前凉被前秦天王苻坚灭掉,张天锡特别识时务,非常合作,第一时间就乖乖缴械投降了。

虽然丢了国家,但张天锡靠着张能侃善吹的嘴巴讨生活,居然在前秦混得优哉游哉,倒没辜负了他“独活”的小名。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攻打东晋,苻坚任命张天锡为征南司马。

张天锡: 擅长“脱口秀”,靠嘴皮子“讨生活”的皇帝

前秦兵败于淝水之后,张天锡逃到东晋。

要说还是他口才了得,在他的忽悠下,晋孝武帝司马曜居然也没有为难这位亡国主,封他为官不说,还对他特别能吹的本事很感兴趣,整天和他出双入对、打成一片,听他天上地下胡编乱侃瞎嘚啵,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张天锡成了皇帝面前的大红人,但是朝中官员觉得区区一个俘虏,凭什么能在朝中混得比我们还好,很多人都得了红眼病,死活瞧不上他,有事没事就在晋孝武帝面前对他大加诋毁,这其中就包括司马曜的弟弟司马道子。

一次,司马道子酸溜溜地问他:“张先生,你们凉州可有啥子稀罕物?”

这句话暗藏玄机,说白了,就是凉州那破地方能有什么稀罕的!你张天锡不过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废物而已。

张天锡能在乱世中讨生活,而且混得左右逢源、风生水起,靠的就是他那张千伶百俐的巧嘴,司马道子的话外音他一听就懂,但他憋不住又秀了一把口才:“桑葚甜香可口,老鸹吃了都会唱歌;醇酪怡情养性,人吃了就不会眼红嫉妒啦。”

言下之意,吃不到好吃的桑葚,你这乌鸦嘴才会叽叽歪歪;尝不着美味的酪乳,你小子才会大泛酸水。

话说得虽然颇为内涵,但是表面上却又不卑不亢,让人挑不出啥刺儿。

张天锡: 擅长“脱口秀”,靠嘴皮子“讨生活”的皇帝

司马道子吃了个哑巴亏,气得满地乱蹦,恨张天锡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将其扒皮抽筋除之以后快。

按说张天锡就一亡国君,寄人篱下,看人眼色过日子,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忍气吞声,不宜跟人顶牛对掐。

但就像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燃烧着的木块,熊熊地生出火光,叫道:

“这是我的花朵,我的死亡。”

我想,张天锡大抵也是咽不下这口恶气,逮着机会也想发泄一下。

当然,司马道子耍嘴皮子是不如你张天锡利索,但人家毕竟是大权在握的御弟,你不过是个区区亡国君,明目张胆让他吃瘪,那不是嫌日子过得太舒坦了嘛!

此后,司马道子没给过张天锡好果子吃,逮着机会就使劲挤对他。

晋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当上摄政王,掌握了政府话语权,张天锡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

等到其子司马元显主政时,更是整天拿张天锡找乐子。

然而,张天锡凭着自己的厚脸皮和“脱口秀”,硬是不当回事,活得倍儿带劲。

张天锡: 擅长“脱口秀”,靠嘴皮子“讨生活”的皇帝

后来,张天锡六十一岁时病死,含笑而去,深藏功与名。

作为被灭国的前凉国国君,他的下场还不算太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