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手记丨打的不是“针”

 京都闻道阁 2021-04-14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杨德振

接到单位通知,要求每一个员工第二天去附近社区服务点免费打新冠病毒预防针,我激动得凌晨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一大早就起床了;倒不是因为这个预防针是“免费的”,而是觉得这一“针”太珍贵和稀奇了,又特别及时。你想想,至今日(2021年4月8日)全世界共1.34亿感染新冠肺炎,被此“魔头”夺去生命的人数已达280多万人,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此“魔头”尚在肆虐和疯狂逞凶之时,丝毫没有“收敛”和“逃离”的迹象,因此做好正面抵御、自我防御、自我免疫的功课显得是多么迫切和重要。除兴奋外,我们每一个人还可以暗自庆幸,自己生长在这个伟大的国度里,在世界各国如此恐惧和错乱、人心惶惶的季节里,我们都可以从容地享受免费的预防疫苗所带来的福祉,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想起去年我在湖北疫区隔离自控、呆了近三个月的日子,至今心有余悸,内心陡生波澜;目睹了灾区人民太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和凝重无奈的表情、沉重的步履,多么盼望有一支疫苗能够像“镇静剂”一样,能够稳定人们的情绪,一扫人们心头的“阴霾”,解除人们的种种担惊受怕和无辜连累;又是多么盼望有一道安全屏障,护佑人们的健康与安宁......一直盼呀盼呀,今天终于盼到了!虽然眼下疫情在中国得到了完全控制,人们消除了噩梦,但是做好预前防护,实现屏障前移,依然显得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

可是就是这样的天大的喜事、好事,我听说有些人依然不肯接种疫苗,怀疑疫苗的“副作用”,影响到身体健康;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也没有根据的;据我个人所知,在我国,疫苗的研发试验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多次临床的观察试验,其研发者都是国内顶尖级的医学专家和生物学专家,他们日夜奋战、殚精竭虑,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行疫苗研究的,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带头试验疫苗的效果,其向死而生、慷慨赴义的决心和信心感召日月、撼动华夏,充分说明其效果是毋庸怀疑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对反复试验和成型的疫苗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不要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打疫苗的过程很简单,排队的人也不多,前后不到十几分钟就注射完成了。在注射后需要就地休息半小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坐在那儿休息时,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打预防血吸虫病疫苗的事情;那是我在读小学二年级时,大队通知所有小学生在夜晚必须注射该疫苗。我一听,马上紧张得不得了,从小怕打针,因此,下午放学后我便萌生想法,晚上不回家睡觉,在猪圈里睡一个晚上,待所有下乡注射疫苗的公社医生一走,再出来。

夜幕降临后,四周群山黑峻峻的,一片静寂。我趁大人们没注意,便在自家猪圈上的稻草堆里蜷缩成一团,不一会儿真的睡着了。母亲来喂猪,可能发现我已睡着了,当时并没有叫醒我,而是叫父亲来把我抱回去了,我自己还不知道;晚上驻村医生还是照样来打了预防针,是怎么打的,我至今不知道;当年全国预防此病后,中华大地上血吸虫病从此“低船明烛对天烧”,无踪无影了。成年后再细想,在生命安全方面,恐惧和忧虑是无用的,只有想办法战胜恐惧,祛除忧虑,防患未然才是上上策和硬道理。

所以,时下我们打疫苗,看起来是简单打一“针”,实质上打的不是“针”,是注入一种战胜新冠“魔头”的信心之“针”,是植入一种“生命至上、人民就是江山”理念之“针”;同时,输入的还有一股众志成城的力量,也是一支“关怀之针”、“热爱之针”,每一个人要细心体会和感知才行。当然,这还是对每个人自我认知能力的一种检验与考验,以及心态的调整、修复和改变的时机,而这些才是战胜“魔头”的终极法宝和“屏障前移”的一种措施方法。人民无恙,山河锦绣,岁月才会呈现真正美好的样貌。

2021年4月9日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