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痴心父母古来多,请君试看《红楼梦》

 少读红楼 2021-04-13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慈禧在其母六十寿诞之日,由于宫中诸事繁杂无法亲身前往而为母亲作的祝寿诗。该诗虽然大多数人可能不知出处,但是最后一句早已是脍炙人口。

的确,自古至今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是世间最纯洁、最真挚、最痴迷的感情,含辛茹苦的哺养,不厌其烦的教导,时时刻刻的牵挂,宽广无私的包容,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换来了我们的岁月静好。

《红楼梦》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世情小说,当然少不了许多这些让我们泪目、感慨、羞愧、慨叹的爱的高光时刻,它们串连起的是父母一生对子女的痴爱。

我们小的时候,就像出痘的巧姐和焦急的凤姐。

我们每个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除了张大嘴巴哭闹之外,一无所长,吃喝拉撒睡,哪一样都离不开父母悉心的照顾。俗话说,三冬三夏,熬个娃娃。小的时候,我们最让父母劳心劳力。

在第二十一回中,尚在怀抱中的巧姐生病了。她的病也不是什么大病,乃是小儿常见的“痘疹”。但是,作为母亲的凤姐登时神经高度紧张起来了,急忙放下手中的繁杂诸事,指挥全家男女老少忙乱起来,供奉痘疹娘娘、不许煎炒、隔离贾琏、红尺头避邪、两个医生十二日二十四小时待命等等,凤姐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快让巧姐痊愈。

在一系列治疗措施多管齐的作用下,巧姐很快毒尽癍回顺利痊愈。之后,凤姐还专门“送了娘娘,合家祭天祀祖,还愿焚香,庆贺放赏”。

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身体抵抗力不高,经常发烧感冒拉肚子出痘疹等等,都是在父母衣不解带、寸步不离的精心照顾下痊愈的,其中的辛劳不言而喻。

我们犯错误的时候,就像挨打的宝玉和恼怒的贾政。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比较经典的情节之一,被节选进了高中的语文课本。当初阅读这篇节选的时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宝玉真可怜、贾政真狠毒。如今再看,却另有感触。

在古代乃至近现代,“棍棒底下出孝子”仍是子女教育的律条,所谓不打不成器。此次宝玉挨打的起因是在家淫辱母婢、在外结交优伶,造成婢女金钏儿跳井身亡、优伶金主忠顺王府上门讨要,这样不好好学习惹是生非的行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母也真应该加以惩戒一下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贾政的做法是站得住脚的。

反过来讲,贾政真是心肠歹毒,只想置宝玉于死地而后快吗?显然不是。

当王夫人去阻止贾政杖笞宝玉之时,哭诉道“......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王夫人的此番话已经触动了贾政,贾政也是年过半百之父亲,长子贾珠早亡,难道还要打死宝玉自绝吗?所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当王夫人接着哭喊着贾珠的名字时,贾政更是被深深触动,“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当贾政从气头上冷静下来之后,看到自己下手的确是重了之后,也是后悔莫及,“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我们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打在儿女身、疼在爹娘心,我们少不更事犯浑的时候,惹的父母血压升高心绪烦躁对我们“下狠手”之时,其实父母心中的痛比我们身上的伤还甚。

我们人生不顺的时候,就像体弱的五儿和忍辱负重的柳嫂子。

人生漫漫,我们不免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是谁总是在无私的、竭尽全力的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就像《红楼梦》中的母女柳嫂子和柳五儿。

柳嫂子的女儿柳五儿虽生的“与平、袭、紫、鸳皆类”,但是“因素有弱疾,故没得差”,所以一直赋闲在家,懊恼无比。柳嫂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操碎了一颗老母亲的心,竭力想为女儿谋一份劳动强度不高、收入稳定的工作。

她几番掂量忖度,觉得怡红院的差事最合适,“宝玉房中的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得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当宝玉房中的坠儿偷窃被撵、小红被凤姐借调之时,怡红院编制暂时空缺。柳嫂子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决定为柳五儿谋求这份差事。

其实,在此之前,她在梨香院工作的时候,为了能让五儿谋个好差事,就已经提前进行了“感情联络投资”,“小意殷勤,伏侍得芳官一干人比别的干娘还好”。歪打正着,恰好芳官被分到了怡红院中,她就央求芳官向宝玉说起。

为此,她百般讨好芳官,芳官到小厨房中传话,她又是拿热糕,又是现通开火顿茶,把芳官这个小丫头像主子一样的伺候。就像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老舍《我的母亲》中的母亲,为了子女,什么样的苦、什么样的难她们都默默咽下、静静承受。

只可惜,柳五儿最终也没能进到怡红院中,并且还在玫瑰露事件不久,便郁郁而终了。可怜的柳嫂子爱女早夭,慈母心早已经是碎了一地了吧!

我们成家立业的时候,就像操劳的刘姥姥和困苦的刘氏。

成家立业之后,我们的生活就进入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扰人生,经济拮据、夫妻关系紧张、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看,都是摆在婚姻生活中避不开的问题。

《红楼梦》中的经典小人物刘姥姥是一名“积年的老寡妇”,早年守寡,好不容易把女儿拉扯成人嫁为人妇,按理说也该颐养天年享清福了,但是一看到“刘氏又躁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便不顾年高辛苦,奔赴女儿家,“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当女婿因为家中银钱不济,吃闷酒生闲气,夫妻关系紧张之时,刘姥姥中肯劝慰,“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缓和夫妻关系,为女儿女婿出谋划策。

最后,还站在女婿女儿的角度,体量他们的难处,“......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亲自出马去荣国府打秋风度饥荒。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把我们养大;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还要父母照看;我们长大了,该让父母享清福的时候,他们却事事处处、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为我们操劳。

我们误解父母的时候,就像糊涂的贾赦和宽容的贾母。

在《红楼梦》中,贾赦是贾母长子,贾政是贾母次子。但是贾母却将管家大权交给了贾政,并和贾政一家住在了正房。为此,贾赦邢夫人夫妇当然心里很不舒服了。

在七十五回中,贾母携众人在大观园里举行中秋家宴,大家在玩击鼓传花的小游戏助兴,轮到贾赦时,贾赦讲了一个父母偏心的笑话。

这样的段子明显地是贾赦在发泄怨气,智慧的贾母当然心知肚明了,所以,“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贾赦也自知出言冒撞了,搪塞了一下之后便讪讪离席。

谁知,在离席途中还被石头绊住崴伤了脚。按说,儿子贾赦已经是胡子花白、儿孙满眼的年纪,且刚刚被讽刺了一番,贾母心里还是不好受的,对崴脚这样的小事,贾母完全可以视而不见。

但是,贾母却是不计前嫌,对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依然是挂心不已,“忙命两个婆子快看去,又命邢夫人快去”。年龄再大,只要有父母,就还是不懂事的儿女。我们总是那么的“不懂事”,而父母总是那么的无私,包容我们的不懂事。

父母离开我们的时候,就像宁荣二公在天之灵,忧心贾氏子孙。

宁荣二公在《红楼梦》开篇之时,就已经作古许久。但是在第五回中,他们竟又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出场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出场,宝玉才有机会梦游太虚幻境。缘由为何呢?

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曾这样对贾雨村形容贾家,“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正像宁府老仆焦大醉骂中提到的,祖宗们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面对这样境况,宁荣二公在天之灵也很是焦心。他们的魂灵在仙界偶遇了警幻仙姑,对人世间的子孙非常牵肠挂肚的二公,想托付仙姑对尚有几分希望可冀的嫡孙宝玉加以引正,试图挽继家业。此一片用心之良苦,连警幻仙姑也不忍心拒绝,“如此嘱吾,故发慈心”,才使得宝玉能够在太虚幻境中游历一番。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在活着的时候,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子女,是毫无疑问的。殊不知即使他们不在了,也想事事处处为子女打算谋划。

光阴不会倒流,时间不会停止,父母的爱也从来不曾停止、不求回报,贯穿我们的一生。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是父母一生的牵挂,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依靠。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要永远感恩善待永远敬爱呵护这片可怜心!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