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测评《八百万种死法》|比起硬汉马洛,马修更像冥河的渡神

 文穴阅读馆 2021-04-14

作者:Ansel

校对:litcave 工作室

配图:Online

如果没去过纽约和洛杉矶,你便少了一些机会去察觉到《漫长的告别》与《八百万种死法》之间的区别。

乍一读到《八百万种死法》,在读客的洗脑网格版腰封下,写了如此一句话,「30年来,梁朝伟做梦都想演《八百万种死法》!飞越半个地球,只为见作者一面;4次恳求合作,只为演本书主角。《八百万种死法》太懂梁朝伟的孤独!」

实话说,虽然营销编辑如今还把「孤独」当作标签来售卖,诚然有点葬爱家族一员的感觉,但是《八百万种死法》没必要打着孤独的招牌来营销。

孤独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本身的独立,一旦成了一款营销筹码,那它就变得廉价,反而把一本有意思的书逼成一本盛满刻板印象的畅销书的节奏。

当然回到小说里面,我其实也没有读过布洛克的其他小说,甚至这个名字也是第一次知道,但是你一看到马修,简称马特,你会不知不觉联想到的马洛,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侦探(玩笑话是两人还都姓马)。

从故事性来说,至少在《漫长的告别》里,马洛的侦探故事显得更为巧妙一些。布洛克的《八百万种死法》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根本不能算得上是一个侦探小说,严格意义上来说,探案到了最后,凶手是一个全新的人物,这在根本上违背了侦探小说的原则。

但是似乎撰写一本出色的侦探小说也并非布洛克创作《八百万种死法》的本意,因为小说的名字其实就借用了一句电视节目结束词:这个都市丛林里,有八百万个故事,今天播的是其中之一。

可以说,《八百万种死法》更像是描绘罪恶之城的游记,马修探访一个个地下酒吧、线人、警察朋友和性工作者,从而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纽约地图。这其实反过来也解释了为什么王家卫和梁朝伟会对这部作品情有独钟。因为它无关剧情和探案,只关于这座城市黑色幕布上猩红的血渍。

所以如果不去关注探案的话,你从哪里打开这本书,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因为它就是一篇描绘地狱的散文诗,而马修比硬汉马洛,更像是冥河的渡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