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人的《漫长的告别》: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昵称61759422 2019-03-22

      书虫少年老汤说:回首往事,那些曾经被我们珍视的人、事、物总是慢慢流逝,不在轰轰烈烈的大事和喧嚣热闹的场面中,而在一个拥抱、一个挥手、一个转身之后——许多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即使意识到也只能独自体会其中的滋味。人生的苦涩似乎也正在于此。

      真正意义上的友谊,是灵魂间的交流、自发地相互理解,无关乎外界的眼光,不需要所谓的“崇高和纯洁”的装饰,也不必在意软弱和缺陷的彻底裸露。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我们不断告别熟悉的人和事,也告别曾经的自己。

      当我们说出“再见”,其实就是在开启一段告别。一生人山人海,往往后会无期!读浓浓醉意的《漫长的告别》,看文学史上最迷人的酒鬼,到底能酷成什么样。一个那样冷酷的人为什么又会如此文雅?

     《漫长的告别》荣获过爱伦.坡年度最佳小说奖,被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选为“史上百部最佳推理小说”之一,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凯鲁亚克《在路上》并列为20世纪美国文学黄金时代四大杰作,是作者钱德勒风格的集大成者,也是他最重要的一本小说。


       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也是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开创者,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作家”的第一名。他的作品被收录到权威的《美国文库》中,是世界上唯一 一位以侦探小说而被载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师。他的4部小说6次被好莱坞搬上银幕,他笔下的马洛被公认为是最具魅力的男人,超越福尔摩斯成为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会员票选史上最佳男侦探。

最适合下酒的小说

01

      螺丝起子:孤独不羁的硬汉侦探与神秘优雅的迷人酒鬼间不被外人接受的、相通的灵魂特质,一件凶杀案引发了一场漫长的告别。

      在舞蹈家俱乐部的门口,酩酊大醉的特里.伦诺克斯被有钱妻子从豪车上赶下来瘫坐在地上,妻子冰冷地独自驾车扬长而去,这位醉汉一头白发,右脸僵硬泛白,还有细长疤痕,然而看上去挺年轻。即使烂醉如泥,却表现出醉汉少有的礼貌。

       马洛,一位私家侦探——也是本书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出于一种当时自己也没搞清楚的冲动,把特里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睡觉,给他冲咖啡,后来还送他回公寓,期间两人并无过多交流。

        两人的第二次见面,是在街上的一次偶遇。此时特里已与妻子离婚,照旧是喝得大醉,就在他马上要被警察当成流浪汉送进收留所的时候,马洛出手帮他解了围。特里的前妻西尔维娅,是位称雄旧金山的富翁的小女儿,有钱而放荡,在与特里结婚前已结过五次婚。此时的特里则过得穷的叮当响,想去投奔朋友却连路费也拿不出来,马洛二话没说给了他一百美元,但他即便是宁可饿肚子流浪也不肯典当他那有纪念意义的猪皮镶金的手提箱。

        第三次见面,是特里主动找到马洛,此时他已跟西尔维娅复了婚,变得举止得体,不再是一文不名的醉汉了。之后的一个月,他们两时不时会到酒吧——主要是一间叫“维克多”的酒吧——点一种“兼烈”的鸡尾酒“螺丝起子”,这是特里在英国当兵时最爱的酒,寄托了他对往事的温情记忆,而螺丝起子也成为以后两人关系明灭的见证。

       两人最后一次在酒吧喝酒,特里来得比平时早,看上去很累,也瘦了不少,不过依旧保持了礼貌的笑容,但他变得喋喋不休,愤世嫉俗又毫无顾忌地谈论自己的感情和处境。这让马洛感到厌烦,扔下他独自走了,马洛更喜欢那个喝醉酒而又傲骨的特里。

       之后一个月,两人没再见面。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清晨,裹得严实的特里突然出现在马洛的住处,手里拿着一把没放过一颗子弹的枪,颤抖的身体、疲惫而惨白的脸庞,一见面就提出要马洛送他到机场。马洛努力想让特里平静下来,但特里心里装满了恐慌,特里告诉马洛,西尔维娅被人杀了,而他现在要去跑路。马洛阻止特里把更多的实情告诉他,但他从特里的为人和讲述中判断出特里不是凶手,但特里的行为似乎却在把谋杀的罪名往自己身上揽,马洛知道特里有无法言及的苦衷。在报警和帮助特里逃亡两个选项中,马洛冒着引火烧身的风险毫不犹豫选择后者送特里去赶航班,把这当成是对特里的一种告别。

       马洛刚回到住处,就被守着那里的警察逮住了。他们进屋对马洛进行调查,拒不配合的马洛激怒了警察,被带回警局“修理”了一顿,但马洛依然一身傲骨、嘴巴和身板一样硬气,偶尔动动嘴皮子也是用来调侃警察的,随后被转至地检署送到拘留所,吃了三天牢饭。地检署的人想引导马洛说出证明特里有罪的证言,特里妻子的家族通过影响力想让这个案子尽快结案,但马洛固执地硬是一个字不提特里的事。三天后,传来特里开枪自杀的消息,留下一份自白书承认自己的罪责,于是警方匆匆宣布结案,马洛也结束了自己的坐牢岁月。

       而马洛对案件存疑的态度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和警惕,甚至在办公室受到了黑白两道的警告和威胁。回到家,马洛又收到特里“自尽”前寄给他的一封信和一张5000元大钞,信里隐晦地暗示了凶案另有隐情,但为了别人的荣誉和他现在的处境,自杀是最好的结局,希望马洛忘记这一切,并请马洛在下次煮咖啡时,给他也倒一杯,点支烟放杯子旁,再到“维克多”酒吧为他点一杯螺丝起子。这其实也是特里对马洛的一种告别。

02

       寻找罗杰:一名想用酒精淹死内心负罪感秘密的作家,一位美艳清彻却因爱而扭曲的女人。

       罗杰,是一名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最近突然染上了酒瘾,经常把自己灌得烂醉,然后时不时失联几天去黑诊所治疗。罗杰的妻子艾琳和他的出版商斯宾塞在酒吧里找到马洛,请他帮助找到罗杰。艾琳,在马洛眼中是那种美到不可方物、犹如一个美梦的女人。马洛原本并不觉得自己能帮上什么忙,但他们两人一心想要请马洛帮忙,艾琳甚至单独到马洛住处,她对马洛说了一些有关罗杰且能激起马洛好奇的事情,再加上她本身的魅力,让马洛没办法去拒绝。

      马洛根据已有的一点线索,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锁定了最有可能的3个黑诊所,然后逐一拜访进行查证,虽然费了一些小周折,但最终找到罗杰,并将其送回了家。

       伤感的马洛想起了特里,他去“维克多”酒吧,完成特里在信中提出的“请马洛去维克多酒吧替他喝一杯螺丝起子”的请求。这一次,他遇到了特里妻子西尔维娅的姐姐琳达,两人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却又默契十足的对话,两人都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了一些东西,而马洛也由此得知罗杰夫妇和特里夫妇有社交往来,这让马洛隐约感觉到从罗杰夫妇身上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被马洛救回的罗杰,在当天就对纳洛产生了好感,他邀请马洛去参加他们的家庭酒会,而随着接触的越多,罗杰在感情上也越来越依赖马洛,只有马洛才能理解他沉迷酒精背后脆弱和痛苦的内心。而马洛随着深入罗杰夫妇的家庭生活及因此对他们个性不断增加的了解,他越来越意识到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马洛总有种感觉,罗杰一切古怪行为的原由似乎总是与他的妻子艾琳有关,艾琳在柔弱外表掩饰下总是在精心设计。

03

      爱的破坏性力量:爱的越深沉,越容不下苍老和鄙俗,杀人其实就是一种间接的自杀。

      但直到罗杰离奇的死去,并被艾琳指证是他所杀,才使马洛下定决心去调查事情真相。

       事情的起因,特里在英国服役期间,艾琳与他谈了一次“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狂热、神秘和难以想象的爱情”,由于当时正处于二战期间,军队不允许士兵结婚,因此特里用假名与艾琳在英国结了婚。后来,在一次战役中,特里被俘,失去了音讯,艾琳以为他已经被纳粹杀害。战争结束后,艾琳回到美国,辗转之下嫁给了罗杰。

      但特里最终从纳粹枪下幸存了下来,他受伤后做了整容手术,脸上留下了疤痕。回到美国后,特里一文不名,又与艾琳断了联系,因缘际会下认识了西尔维娅并结了婚,然而天意弄人的是,特里夫妇与罗杰夫妇就住在同一个地方并且还是邻居。美国富人区的聚会社交传统让特里和艾琳意外重逢,尽管两人都因此激起了对往事的回恋,可是物是人非,一切都回不去了。

       而艾琳早就知道丈夫罗杰与西尔维娅的偷情关系,但她并不是很在乎,因为她内心里装的是另外一个人,罗杰仅仅只是法律上的丈夫而已。但特里与西尔维娅——一个艾琳认为是彻底荡妇的富家女——结婚,并且特里在明知西尔维娅是怎样的女人的情况下还是娶了她。艾琳内心里那个理想爱人的破灭让她抓狂,而西尔维娅夺走了她的两个男人,更是让她充满了愤怒和仇恨。失去理智的她,枪杀了西尔维娅,并用青铜像将她的脸砸的血肉模糊。

       本书并没有对案发现场的完整描述,一些地方谈到的也都是旁敲侧击,但综合进行推测,案发前,应该是罗杰与西尔维娅进行偷情,而敏感的艾琳一直在暗中监视罗杰,显然艾琳被眼前的场面彻底激怒而起了杀心,等到罗杰一离开,艾琳就将西尔维娅杀害。案发时,罗杰不在现场,并没有抓到艾琳的凶杀现行,但任何一个杀了人的人都不再真实,他并不至于搞不清楚状况。可是艾琳是他的妻子,所以他只能选择帮艾琳掩盖,而付出的代价就是良知的折磨及精神的崩溃。

       特里了解他妻子西尔维娅的放纵习性,因此他知道案发当晚罗杰跟西尔维娅在幽会,这种事他已经习惯和麻木。而在这个时候,他肯定会想起艾琳,因此他多半也就知道艾琳的行凶。他背起了这个黑锅,故意做出畏罪潜逃的样子,这也是特里向艾琳的告别。

      而罗杰在得知特里因杀死西尔维娅而“畏罪自杀”的消息后,内心的折磨更是日益加深,也在不断摧毁他的自制力。而当艾琳发现罗杰开始写一些影射案件真相的纸条以宣泄内心的折磨,她便确认罗杰已经知情,担心终有一天他会将实事说出来,因此一场蓄意谋杀便开始了。她精心布局了自杀现场,还设法让马洛在现场企图让他作为证人以撇清她自己的嫌疑。

      这一切并没有逃出马洛的眼睛。在出版商斯宾塞的陪同下,以拿书稿为幌子进入艾琳家,马洛当场一步一步引导艾琳,并不断揭穿她的谎言,让她最后无法对自己的凶杀进行狡辩。但马洛同情艾琳为爱情而疯狂,他劝阻了斯宾塞报警的念头,给艾琳体面结束的机会。

       最后,马洛将艾琳自杀留下的认罪书通过媒体公之于众,将事情的真相作为向特里的真正告别。而马洛与西尔维娅姐姐琳达两颗疲惫的心在小说的最后融化在一起,但他们两人又都清楚知道这只是开始了又一场告别而已。


       小说的结尾,特里再次出场,向马洛解释了自己在墨西哥逃脱警察追捕和伪造“自杀”的细节,而马洛最后其实也已经猜测出特里的“自杀”就是一个局。但让马洛心寒的是,当他在这个局里,拼命坚持并替对方维护的东西,最后似乎是一个连对方本人都不在乎的骗局,他心目中的那个特里早已经死了,这一场漫长的告别正式结束。

04

      雷蒙德.钱德勒:一生酗酒如命,下笔自带醉意。求醉其实是清醒的内心对现实的反抗,如果内心抱有的美好幻想终究难逃走向深深的幻灭的宿命,从酒精中寻求慰藉也是一种选择。

      钱德勒出生于芝加哥,父亲是个嗜酒如命的火车工程师,最后离家出走。母亲是个英国人,在被父亲遗弃后,钱德勒随母亲移居英国,由当律师的舅舅资助生活。钱德勒考进了伦敦顶尖的中学,然而没有考上大学,但考上英国海军部成为公务员,随后由于厌恶工作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而辞职,专心投入写作方面的尝试,但并没有成功。之后向舅舅借了一笔钱后,返回洛杉矶定居。其后,做过很多艰辛的工作,在那段艰难孤寂的时期,染上了酗酒的恶习。

      生活稳定后,开始参加文人沙龙聚会,因此结识了以后的妻子西茜.帕斯卡尔,而当时是一位钢琴家的妻子,那时的西茜对他有致命的吸引力。

       当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钱德勒应征入伍,最终加入皇家空军,并在战壕打仗时担任排长。他后来写道:当不用当值时,有时喝酒喝到眼前昏暗。

       停战后,钱德勒重返洛杉矶,这时西茜已经离异,由于母亲的反对,他们两直到母亲去世才结婚。西茜是位极为无拘无束、放荡不羁的女人,她当过模特,也曾拍过裸照、服用毒品成瘾,她在与钱德勒结婚时,把结婚证上的年龄抹去了10岁,实际上当时她已54岁,比钱德勒整整大18岁,这也是她的第三次婚姻,而钱德勒很长时间一直以为她“仅仅”大他8岁。钱德勒与西茜一起经历了30年奇妙婚姻,从某种程度来说,西茜也是钱德勒创作灵感的来源以及情感寄托,她的一些生活细节在钱德勒的作品中都有某些巧妙的呈现。尽管他们有巨大的年龄差距,但钱德勒常说他们的婚姻“几乎完美”,他们两人“可以不经任何言语就进入彼此的心”。

      钱德勒曾任一家石油财团的副总裁,但因饮酒过度、长期旷工以及自杀恐吓而被解雇。他便又开始写作,当他的小说成功后,被邀请到好莱坞当过一段时间电影编剧,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编剧之一,是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缔造者。

       钱德勒在写作本书《漫长的告别》时,妻子西茜身患重病,小说还没写完,妻子就因病离世,这让他倍感孤独和压抑。寂寞和沮丧的他异常痛苦,沉迷酒精,之后一度中断写作,隔年自杀未遂。而《漫长的告别》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悲伤、压抑的氛围,很可能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71岁的钱德勒在当选美国侦探作家协会主席没几天就因酗酒及肺炎病逝。

      在钱德勒笔下,硬汉马洛经常宿醉难醒,满嘴俏皮话,不大合群,自行其是,冷静而不冷漠,孤僻但没有怪癖,我行我素却不损人利己,看似玩世不恭实际却坚定诚实,外表看上去坚不可摧,其实内心柔软得一塌糊涂,即使穷困潦倒也要活得不卑不亢,坚守身处孤独但追求体面的人生态度,选择不在乎外界眼光而自带醉意的生活方式。钱德勒笔下,人就是人,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没有完全善恶分明的人物,他能将调侃笑话和生活哲理完美结合,总是能写出一点黑色的东西、阴暗的东西,写出人的挣扎的东西,把社会的阴暗、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真实地展现出来,总是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文明社会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种种肮脏。

      在现实生活中,钱德勒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曾说“我始终生活在虚无的边缘”、“我是个没有家的人......到现在,还是”。他爱电影,有段时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电影编剧中,但他恨好莱坞,他认为“性是好莱坞的至高法则”,他憎恶里面的弱肉强食、无所顾忌。他描述自己是“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内心的傲慢自大的不协调的混合物”。他说“一个男人,每年至少要大醉两次,这是个原则”,他借酒排解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钱德勒笔下的马洛对我们很多人能产生梦幻般的吸引力,我们往往在现实中历经太多的碰壁,承受了太多的挫败、无奈和委屈,但造成的结果却是我们会更加小心地把自己伪装起来,害怕与现实碰撞,顾虑重重,屈服于无可奈何,丧失了自我必要的锋利,在压抑中沉默和麻木,处于一种置身物质和享乐之中的孤独和迷茫,几乎没有真正为自己而活过。但马洛却一身傲骨、率性自在,既无所谓又无所畏,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固守自己的底线,从不逢迎外界,从不假装坚强,遭受暴打不喊疼、美女引诱不失态,内心不受世俗的等级观念和僵化的道德伦理束缚,在穷困潦倒中和重压下仍能保持优雅的风度,极度看重灵魂间的交流和理解。这大概也是我们很多人内心里幻想的在现实中的理想自我。

04

      古典派VS硬汉派:侦探小说中智慧和魅力的对决,我们往往会惊叹于智慧,但最终总是会被魅力所折服。

       在之前,侦探小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古典派,里面案件和情节设计通常引人致胜,侦探往往是智力超群、知识广博、头脑冷静,例如知名的福尔摩斯,他们依靠严密的推理和敏锐的直觉,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案情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最终拨开重重迷雾,发现真相、找出凶手,而且自始至终都在可掌握范围内,我们又称他们为“神探”。

       而钱德勒开创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引领了当今大部分侦探小说的方向。这类小说笔下的侦探则没有那么神奇,他们不仅要开动脑筋去分析,有时还要用拳头和武器去解决问题,他们在生活中往往都有不少毛病,通常都有酗酒的恶习,有时也会和自己的客户上床,他们在破案过程中经常四处奔波而不少时候都是一无所获,因此在情节和故事上少了很多传奇性和戏剧性。

      古典派侦探小说往往能唤起读者的猜谜兴趣,读起来能让人有种智力和推理上的考验和愉悦,所有故事和情节的设计都是为了突出推理解谜,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不是小说的重点。

       而硬汉派更贴近现实,不仅关注罪案,也描述侦探的生活,而且注重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和人性进行刻画,时常会出现大都市的罪恶和侦探的道德困境,凸显的是侦探个人的性格,案件是为体现性格而展开的,对人物和对话的重视胜于情节。这类侦探小说的文学性更强,容易让人产生情绪和精神上的共鸣。

05

       散笔:醉人的文字似乎总有种穿透生活的哲理力量。

       你痛苦,然后拿起了酒杯,会有小会儿感觉好些,但代价逐渐越来越高,得到的越来越少,然后到了某个阶段,除了反胃什么都得不到。妄图用酒精去淹死烦恼和难受,从来就不能成功。你也许想从中得到慰藉,但你醉或不醉,它们一直都在那里。

       你费尽心机好不容易道出真相,其实未必能减轻任何人的痛苦,而且往往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并不是对错,而是理解,而且即使是对错也多半只是我们心里的固执。道理是冰冷的,但情绪是有温度的,人往往更愿意与有人情味的缺陷打交道。在绝大多数时候,惹我们生气的总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每个人都有绷不住的时候,无论他看起来多么坚韧。

       酒精就像爱情,第一个吻是魔法,第二个是亲密,第三个便是例行公事。如果不能仔细经营呵护爱情,就必然会过期变质。婚姻只是一张出厂的合法证明,并不一定能提供爱情的保质期。性的滋润必不可少,但如果被当成一种任务或满足欲望甚至炫耀的工具,就很容易索然无味。当然,沉迷其中的人,没几个会去真的管相不相爱,或者说,他们在心里很愿意把排解寂寞的欲望当成恋爱的好感。如果真的想做,再扯淡的事都能在心里找到一个貌似正当的理由去说服自己。

       想一想,也挺困惑的:我们多数人一直留在自己所在的行当,发不了财,通常来说也没什么乐趣,你按时上班,但找不到坚持的足够理由,你时常抱怨,但也找不到离开的足够理由,既谈不上喜欢,也说不上厌恶,也许仅仅只是习惯和麻木了。

       婚姻中,往往是“先失语,再失爱”,互相间渴望被理解的心情难以被满足,就必然会产生距离的隔阂。交流仅限于具体事情,缺乏对感受和情绪的交流,身体接触减少,不耐烦、敷衍、搪塞越来越多。生活一成不变,像一潭死水,明明有伴侣,却感觉比一个人还孤独。想过过不好,想离离不了,同睡一张床,感觉却没了,但要分开又很难。人们对于婚姻生活的厌倦,往往并不是讨厌婚姻本身,而是厌倦自身平庸生活的一种替罪羊罢了。

       爱情是一场心甘情愿的冒险,你一味等,缘分就会擦身而过。如果因为先主动而导致在感情中处于弱势和掣肘,那这本就是一段并不属于你的感情。婚姻并不是一个你输我赢的战场,但一旦燃起了战火,就必然是两个人遍体鳞伤。

       年轻时总会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说到底那只不过是自我幻想作怪罢了。实际上,每当我们得到了曾经强烈想要的东西,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并不是那么想要它。世间最美好的从来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不懂得珍惜,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不少女生认为“能无条件包容的”才是“真正爱我的人”。爱情离不开包容和退让,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忍耐的限度,没有底线的容忍只会让情感的天平失衡。爱情的一切都是基于“相互”的,只有“共同”才能稳定和谐。

       情绪中的女生往往听不进道理,但从不讲道理的男朋友其实也是一种过度的妥协,一味平息情绪而不尝试去解决问题绝不是一种适宜的相处之道。男人必须要理解女人情绪背后的心理诉求,切忌高高在上、缺乏温度的说教,在展现自己诚意和态度的同时,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传递道理。

       不敢去相信一个人,就无法相信爱情。从来就不是男人靠不住,靠不住的只是那些不可靠的男人。买东西并不能证明他有多爱你,只有浸透了情感和心思的礼物才带有浓浓的爱意。我们不可能找到内心里的理想伴侣,“理想”本身只是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产物,但我们不要放弃自己在爱情中对幸福和成长的追求,最可怕的就是对痛苦和委屈已然麻木。

       有些所谓的“道理”其实只是披着鸡汤外衣的毒药,口感或许不错,但若成为我们经营感情的信条,我们迟早有一天会因为痛快畅饮而肝肠寸断。

       如果我们消失一段时间甚至永不出现,没有人会觉得他(她)的生活,会因此忽然掉进深渊,他们费上几句嘴,然后便再也激不起他们的记忆涟漪。大多数人在一辈子中用一半的精力去维护他们从未有过的尊严,很显然我们都不属于那少数人之列。很多人活得疲惫而惶恐,一个疲惫和惶恐的人负担不了理想,他必须要养家糊口

       不要试图去说服别人,没有人会因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而虚心改正,大多数情况下,这只会冒犯他的自尊心,人只有自己意识到要改的时候才有可能会改,指出别人的问题只能招致反驳。

       我们的孤独,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害怕迈出第一步。没有人真的希望孤独,但不少人被孤独生活宠坏了,因为这让人远离了失望。人的热情是经不起消耗的,就像一杯热水在冰箱里放得久了,热气必然要蒸腾殆尽。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所以不必过分惋惜。从来没有过不去的坎,时间总会教你过去,若不向前看,就是在折磨自己。

      有时你觉得只是在为自己辩解,但其实是在咄咄逼人;有时你认为自己妙语连珠,其实只是在出口伤人;有时你知道你完全不对,但却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有时你有强烈的看法,但其实你的看法毫无意义;有时你以为你在争论对错,其实只是自己的固执而已;有时我们看似把人生看得太过严肃,其实是自己害怕尝试。

       我们总有种感觉,似乎不少有钱人过得并不快乐。其实,对于那些有钱的人来说,“我有钱,谁他妈还需要快乐呢!”如果我们有钱了,谁也不愿意在自己不快乐时承认自己在乎快乐。总是一些没钱的人更愿意看到有钱人的不快乐,这样他们心里能产生种虚幻的平衡感,即便一些有钱人不快乐是事实,除此之外,对于没钱的人来说什么用处都不会有。在有钱人的圈子里,其实快不快乐并不怎么重要,在很多时候,他们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也正因为太过轻易,很少有“特别想要什么东西”的欲望,能够让他们有兴趣往往是那些在伦理和法律边缘线上的刺激,把女人当成自己的战利品。他们自认为潇洒、自在,其实他们没有真正的乐趣,没有人生的方向,也很少体验真正的快乐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但这与没有钱的人毫无关系。

       也许我们在自己可预料范围内并不会有多大前途,但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我们为钱工作,但绝不应为钱而出卖灵魂。我们可以难堪,但不能沉沦。可以不被人理解,但不能阉割自己的想法。我们的人生是自己的选择,不能追求别人期望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刻意去博取别人的好感,执意要留下好印象只会逼迫自己带上面具生活,过度维护一个不是自己真实状态的形象必然会陷入疲惫和焦虑。我们不要忘记去取悦自己,在乎其实也是内心害怕的反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