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谈“一片石”

 新用户7771xieo 2021-04-14

闲谈“一片石”

作者 ▏ 申玉琢

山海关在历史上是个有名的地方,我要谈的是它附近的一片石,但知道一片石的人却太少了,别说全国地图,就是分省地图也未标志。但这不要紧,你只要知道吴三桂或清兵入关就行了。他们最关键的一仗,就是在一片石打的。据《明季北略》载: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嘨踞北京月余之闯贼,困吴三桂于山海关,虑其东逃,便“出奇兵两万,从山海关一片石口北出,东突外城,薄关门,困截之”使其不能逃遁!

从这架势来看,应该说是场一边倒的战斗,也是李闯起事以来可圈可点的一次战略谋划。以近二十万能征惯战之精锐,横扫不足万余的疲兵,又是大军围困,又是奇兵穿插,又是重兵攻城,三管齐下,可谓不战已胜负定焉。被包了饺子的吴三桂,缺的只是用笊篱捞出汤镬,端上餐桌,就蒜蘸醋那道仪式了。

讵料,煮熟的鸭子也有飞的时候。就在四月二十四日决战打响之际,已同吴三桂合谋的清兵,“三面并出,尽入关内,闯遽众兵皆溃。满兵乃纵骑突躏之。步卒且尽,又分伤骑兵过万,所选骁锋战将,莫不尽伤,闯军大败而走。”

该书作者计六奇,还真无愧文章高手,仅用一个“走”字,就把那场改朝换代,你死我活的血战,写得来一派云淡风轻。也正是这个“走”字,入京才四十天的李闯从此就走上那一溃再溃的死路,这就是有名的“一片石之战”!

明末各地义军蜂起,崇祯皇帝能苟延残喘到崇祯十七年,仰仗的也就是扼守要津的两大雄关;一是由吴三桂驻防,以御清军的山海关,另一个就是由总兵唐通设防:阻止李闯入京的居庸关。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3月6日,李闯大军出山西直抵居庸关,明将唐通挥军迎战。留守居庸关的监军太监杜之秩,趁唐军与闯军“死磕”之际,突然启关投降。

腹背受敌、后路己断的唐通,在战不能胜,退不可守,逃无可逃的绝境中,只好投降李闯。虽是投降,但他却绝非任谁都能宰割的软蛋。据清史《列传》中的记载:

可知早在1629年(即崇祯二年),唐通就随总督陈奇瑜征匪剿贼。十余年间,因平乱之功,以游击、参将、官至总兵,镇守京郊密云。1641年曾率部参加事关大明国祚的“松山大战”,此战导致崇祯最后一位重臣洪承畴降清。而唐通作为晚明八大总兵之一,战败不久,还率残部尾随凯旋北归的清兵,会同白广恩部,奇袭皇太极,最后虽功亏一篑,但在国脉式微之际,敢于主动出击的他,也算威震一方之骁将。

最具讽刺的是:那场有名的“一片石”之战,一开始还不是清军和明军,也不是清军和李闯,而是在刚被李闯收编的唐通和吴三桂两群“带路党”之间展开的。一个王朝到了末日,真是“喝水都塞牙”,当年立功不分先后的“国之干城”,不知不觉竟变得“投降不分先后”了。

两军相接,一时杀声震天。李闯和皇太极两位主帅,则在各自山头,时而拈鬚,时而颌首,对这两位“前明总兵”,为大清、大顺,杀得“呼儿咳哟”的血拼,看得十分欣赏。若非锋鸣镝飞之战场横阻眼前,二人没准会走下臯比,相互致意呢!

几回合下来,李闯坐不住了,眼看作为炮灰的唐军已被吴三桂杀得所剩无几,这才剑锋一指,让自己的嫡系—阵前那数万武装到牙齿的陕北汉子偃杀过去。

见此,对方的皇太极也令旗一挥——

奈何,先机己失的闯军,阵脚未稳,就被漫山而下的清军砍得四下溃散,尸横遍野,争先恐后逃回北京……

而在金鼓交鸣三百多年后的某天,去山海关出差,得半日之闲的我,本想顺便去该地凭吊一番,殊不知问了好几位当地人,都不知这个地方!

这就奇了,山海关人不知一片石,真有点像成都人不晓得薛涛井,北京人不清楚圆明园,印度人不知道泰姬陵一样荒唐。不会问错了人吧?但转念一想,要说荒唐,荒唐的还应该是我!

就算人们知道这处古战场,并把我带了去,且又幸运见到了几座残碑断碣,拾到了几块马刺、箭镞,够意思了吧?却仍是难免尴尬和遗憾。登临怀古,总得找点缘由或感慨来抒发思古之幽情,但我的感慨或缘由又能是什么呢?

是惋惜李闯起兵十八载,祸害六万里,为了只过一天皇帝瘾?还是谴责吴三桂引狼入室,让满清入主中华近三百年?

闯王是绝对不能碰的。按官家之规矩,凡农民首领或农民起义,都有个“三七开”公式,无论好赖,他们都要理占七分。

而吴三桂呢?虽被历史骂得狗血淋头,客观上于中华民族,却又功莫大焉!满人虽因他而入关,但人家也不是白来,来的同时,从西起巴尔喀什湖,东至黑龙江入海口,包括唐努乌梁海,外蒙古,亚洲远东在内的大片土地,和长白山主峰白头山上的整个天池,作为见面礼,都并入我中华之版图。从秦、汉开始,连带唐宗、宋祖,包括廉颇、李牧,白起、林彪,除他吴三桂,那位战神开疆辟土,有此圣勇,一次性就给我们开拓了那样一大片的国土?送给我们那么宏博,那么沉甸甸的大礼包!

后来虽割让了一些,但那是国无明君,战无良将,拳头不硬,打不赢别人呀!无奈中却也涌动着几分悲壮!即便如此,剩下的仍有偌大一块,若以“十八亿亩”为养活全国人口之底线,再养八、九个这样的全国人口,仍也绰绰有余!那像近几年,弄不好就耕地触线,红灯频闪。

因此,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再去“一片石”怀什么“古”,抒什么“情”,再去辩别什么是是非非,简直就是“傻强”一枚!何况近年在中亚格鲁吉亚发现的那两块头盖骨化石,又将“亚洲人”的历史往前又推了一百七十万年。不少学者已确认,该化石还具有东非原人的某些特征。如果科学家的论断能够成立,东非原人很可能就是亚洲人类之祖先,而我中华民族,也可能就是迁徙到亚洲的某一支东非原人的后裔了。

既是同一祖先的子孙,既是同一地球村的居民乃至兄弟姐妹,我们为何不能以人类之生存,活睦,发展为重。超迈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冲破那些世俗的藩篱与世袭的土围子,彼此尊重,和谐相处呢?  

尤其在豺狼虎豹都受法律保护的今天,各国人民间的团结,各族人民间的友爱,至为重要。大家都是同一星球的居民,若再不“同唱一首歌”,那就只能转过身去,跪在豺狼虎豹前,祈求它们来保护我们了……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