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和堂潘学才丨中医创业十年 ,热血依旧难凉

 医馆界 2021-04-14


馆长有约


尽量为行业加分,中医行业真的是需要输血的,输出我们的精力、时间和资源,中医需要培土,需要灌溉,需要阳光,需要雨露,我们的阳光雨露都要往这里面去灌溉,让中医行业长起来。


一个热血的医馆创始人
2021年是君和堂成立十周年,目前已在上海、南京、武汉、杭州、无锡等5地建立近十家连锁中医馆,融资规模过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医馆连锁之一。

而君和堂背后的创始人潘学才,最打动我的不是他有过的种种成绩,而是他一直会为身边的朋友或者辗转介绍来的病人推荐适合的中医。

想不到一个非常繁忙的创始人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做这件小到不能小的小事,我问他你都那么忙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些简单的小事?潘学才想的是“如果这个病发生在你身上,你觉得简单不简单?”

他推荐医生也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真正对每一个身边中医的特长了如指掌,“对于西医来说的疑难疾病,对于中医来说可能就是特长,对于一个名医都搞不定的病,一个不出名的大夫可能很有方法。 ”

潘学才认为既然自己常年在众多中医大夫中游走,了解了这些大夫,就非常有必要为疑难的、走投无路的患者牵桥搭线。其实真正要了解一位中医,并不是简简单单看个简介就能做到的事情,需要分析他的患者群体,需要花时间与大夫沟通,君和堂目前的坐诊医生共有400多位,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的专家的临床功底他都了解透彻。

他还会主动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还会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科普宣传,发自内心的希望更多人能够得到中医的帮助,希望更多人了解中医的优势与特色。

潘学才经常会在微博上就中医药大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思考。“如果一个人连社会都不关心,格局可能太小了。”2020年,疫情期间,亲自操刀做了9场直播,以“抗疫前线,中医战果”为主题,邀请了四川的扈晓宇、江苏的史锁芳、广西的刘力红等一众中医界赴一线的战疫精英,为中医战疫发出中医人自己的声音。

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一家中医连锁集团的掌舵人,他还想从更深的层面为中医药事业做事,对于中医,他似乎没有倦怠期,永远热心,永远热血。

热爱生活的潘学才
为中医老先生们,躬身入局
潘学才曾经在炙手可热的银行金融业工作,虽然身边接触的也都是兢兢业业的精英才俊,潘学才的内心却无法满足,他总觉得自己少了一种精神,少了一股发自内心的力量。

潘学才至今都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日子,那是2005年4月5日。

“我就直接给他家打电话,先是他女儿接的电话,然后老爷子让我2点30到他家去”

朱老并没有因为潘学才是一个陌生人就拒绝接待或者说慢怠他,相反的是,朱老非常谦和的交流起来。他们这次对话一谈就是3个小时,朱老被潘学才的真诚打动,当时还把国医大师颜德馨的电话给了潘学才。

那时候朱良春先生还未被评为国医大师,但在全国早已产生巨大影响。一个在领域内如此有建树的大家,为什么依然居住在南通这样一个小地方,这是潘学才拜访朱良春首先要找寻的答案。他没想到在这样一位中医大师的身上,他找到自己内心缺失的东西。

“老先生身上那种经历了很多世事后的波澜不惊,在自己领域内积累的深厚功底,内心有一种非常强的力量,那种对中医的热爱、力量与责任,对生命的关怀,是一般人很难看到的也很难拥有的。 ”

后来,潘学才有意探访中医各家的老先生们,先后拜访了颜德馨、周仲瑛、刘敏如、朱南孙等等大师。在这些老先生身上,他似乎在中医老先生身上看到了中国古代文人风骨,这种风骨正是他一直要找寻的。

中医学于我,若不是见到一些先生们,我是无法喜欢的。爱屋及乌,因为先生们从民国走出来,有民国读书人的风范,这是我一直寻觅的,有风骨,有主张,有思想,家国情怀,纯粹透明而伟岸。

先生们的话,不让你有一丝怀疑之念,于是中医的美和问题,都迷迷糊糊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后来,当我深入后,我的家人、周边的朋友、同学、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陌生人等等,不少人得到了我的帮助,对中医也了解得越来越多了。"

潘学才和中医老先生的合影:颜德馨、刘敏如、朱良春
周仲瑛、梅国强、孟景春、朱南孙、徐经世、季光

因为有感于老先生们在耄耋之年,还要一直为中医的未来所忧虑,潘学才痛其所痛,与2011年创立了君和堂,想通过君和堂的实践,为中医找寻另一种出路。

“所有长久的医疗机构,无论是国内的胡庆余堂、同仁堂,还是国外的梅奥、克利夫兰,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说灵魂,而君和堂的灵魂就是源于这些中医界的老先生们的内在品质。”

“我身边也有很多亿万富翁,但是我觉得我的事情更有意思,我也没觉得他们有了财富就怎么样。” 

当潘学才进入中医行业后,他发现中医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只有懂了你才知道问题,如果不用心还是不清楚问题所在”就像我们站在一家装潢优秀的门店面前,我们只能感叹美丽的设计,如果要发现问题,肯定是要自己走进去,细细琢磨的。

创立君和堂的这些年,他借着君和堂这个载体,为解决中医行业的痛点做出了哪些改变呢?
资本是否会毁了中医
潘学才永远忘不了自己刚刚接触中医时的一幕,他到宁波去拜访黄志强老中医,大夏天的诊室里只有一个风扇无力的转着,老中医和他的六、七位学生围着一个桌子坐在那里。当时的潘学才在上海证券大厦上班,和黄老的工作环境比起来,条件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潘学才想,如果让一个有能力的人做选择,他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中医那么好,又为什么如此不堪?

如今的君和堂用的凳子几百块钱一张,外窗几千块钱一平米,比潘学才自己家的装修都要好,每年君和堂的年会都会在当时上海最好的酒店召开。“平时我也不会过那么奢侈的生活,但我觉得关键时刻我们还是要争口气”。潘学才直言就应该让中医有地位,中医为什么只能又脏又乱又差?

关键时刻争口气是要有资本的,君和堂是少有能够获得亿级融资的中医馆。

潘学才一直对资本持开放的态度。一直以来,对资本很敏感的中医人不在少数,非常担心资本会破坏中医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价值观,“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在很多中医人排斥资本的另一面,是中医少有资本青睐。

潘学才认为确实是中医行业创造经济价值很少,中医在临床、科研、服务质量、药品质量还没有做到足够的努力与创新。“中医在中国的医疗体系里面占的比例有多少?有多少疾病必须通过中医看,很多人都不知道,不光是西医不知道,很多中医内部也不知道哪些病是我们擅长的。”基础的科研没有做出来,很难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出来。

另外,中医药目前的影响力也有限,人类选择是有限和理性的,比如很多疾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估计中国80%的血管支架是不需要装的,99%的腰椎间盘突出是不必动手术的,要改变这些认知,也需要商业的助推。 

潘学才认为中医不存在内部竞争,根本在于中医自己的基础工作都没有做好,环境没有做好,连门店装修都没做好。

中医首先要被更多的公众认可,资本再来助推其进一步深化、发展, 而中医如果没有好的资本去推动它,推动基础的科研,只能是永远的个体户,产业没有办法发展。

中医人应该开放心态,拥抱商业,锻炼自己的商业洞察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如果不是商业的推动,不会发展的那么快。资本和商业都是没有好坏的,个人的资本也是资本,你自己的钱投资自己的诊所也是资本,无论什么资本都是企业资源的一部分,不能说其他资本就是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资本一定就是高尚的。

资本本来就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所有的资本类型都是没有分别的。唯一的分别是资本背后的人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赚钱的,还是为了发展中医以后,让中医人也提高生活质量。

潘学才也会理解很多中医人的担心,毕竟资本的天性也是为了利润,从事中医不要冲着资本去,中医这个行业是不能只追求利润的。 很多行业可以赚利润,如果进入中医行业,只冲着利润,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没有什么好处,这就违背了医疗行业最基本的价值观。

工作中的潘学才


中医为什么要做连锁?

10年8家店,这对于一家连锁企业来说,速度不算快,是因为潘学才认为只有君和堂探索出更好的管理系统后,才能进一步扩张,近年来君和堂减缓了自己的开馆速度,为了练内功。

君和堂的医馆连锁并没有使用统一的装修,而是随着潘学才以及管理层对于中医行业不断了解,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潘学才希望,当病人走进君和堂的时候,一次比一次舒适。“我们去的每一个城市我们都希望能变得更好、更有影响。 ”

比如君和堂上海馆,潘学才请了优秀的设计师共同完成医馆的装修设计。“做好一个中医的空间,需要考虑医者、患者和员工的喜爱,琢磨无数细节。眼界、心力,感觉跟不上了,需要不断成长。以后每一家,会不断迭代,直到迭出一个世界最美的温暖、有内涵而又鲜活的中医空间来。”

他希望上海市民能够想起中医就想起君和堂,市民会认为上海君和堂是靠谱的,中药质量是可以信赖的,服务和环境为市民所喜欢,能够在上海扎下根,能够配得上上海这样的大都市。

他认为中医连锁更重要的是要把心连在一起,医生患者员工的心相连在一起,当所有的医生员工都真正对病人负起责任来的时候,大家心就在一起了,中医医疗机构一定是以病人为中心的。

以患者为中心不是说一说,而是真的深入了解患者,并为患者服务。比如患者到店后解决自己的病痛要用多少时间,要花费多少费用,这些基础的数据需要统计分析,也需要医生与员工去了解学习。用潘学才的原话就是“病人康复不康复,你知道吗?你了解吗?”

潘学才认为未来一定要有大型的中医连锁出现。

“如果中医馆永远都是小而散,医疗质量怎么控制?中医的品牌怎么形成,如果一家中医馆的空间一直那么小,人才怎么培养?”

中医如果要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一定要有很好的大型企业在做,也会有一些个人的小诊所,如果只有作坊式的小型诊所,整个中医的市场生态如何起来?以后的中医馆市场一定是大型医馆连锁和小型特色诊所共同成长的和谐生态。

中医连锁还有一层意义,便是能够慢慢看清楚中医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一个中医师擅长的到底是什么,单体医馆之间是很难比较出这些数据的。

中医如果只有个体诊所,只有小作坊的形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其实是自己很无知,西医一直在集体作战,中医只单兵作战怎么行?

以后在中医馆解决一个疾病,是否还是只靠一个医生,还是靠一个团队的能力。比如子宫肌瘤,有专长内科处方的医生,北京的王敬老师刮痧,它对于子宫肌瘤的康复有帮助,黄帝内针也可以解决部分子宫肌瘤,各有所长的医生要不要联合起来做,医生之间联合可能没有那么方便,医馆作为企业是否考虑做团队,一切都是为了病人,这绝对不是一个口号。



中医的管理问题

每年年底,潘学才都会自我审视君和堂的管理系统和团队建设,君和堂进步了多少,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一直以来,潘学才定期参加经营管理的学习,几乎没有断过。他认为我们目前还要向西方优秀公司的管理经验和科研精神。

中医馆的管理有其独特性,跟很多行业的管理有很大不同,中医馆从其他行业请来的高管鲜有能够适应中医馆运营。

潘学才认为中医馆目前依旧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中医馆很多服务目前还只能依赖人工,从药房的抓药、煎药,到客服的答疑服务再到大夫诊疗,全部都要靠人。同时,涉及的人年龄跨度非常大。

这其中中医师的管理又更加特别,中医师其实和其他员工是两类人,一定要意识到他们的不同,并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一百个医生可能有100个性格,他们其实是十分有个性的知识分子群体。“其实如果你了解他们,便会非常好沟通,如果你不懂他们,就会变得难以管理。”

优秀的中医层次是非常高的,如果一个管理者本身不够优秀,就会很难接住这些人。所以医生不能以传统的绩效体系去管理他们,而是要采用专业评价体系和情商的双线管理。

中医管理的专业度还要分为好几个维度,懂中医是最基本的,还要懂政策法规,还要会跟大夫沟通,还要应对诸多的员工。

医疗行业更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疗不是一般的消费,是很严肃的一种服务,既要体现专业度,又要人性化,这样医馆的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变得尤为重要,他们是不是喜欢中医,是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帮助患者。对于中医医疗服务而言,更是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以学习。

所以中医馆的负责人需要懂中医、学习能力强、情商高,愿意付出,还要有建体系的能力,面对这些这些复杂劳动体系怎么样变得更高效,做得好中医管理的人,必然是一个高层次人才,但是目前的医馆又没有能力给他那么多工资,有能力的人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工资。想为中医做一点事情,做一些变革,通过公司这种形式组织更多的资源来看看怎么变。



君和堂的药房体系

谈起中国中药材市场的质量问题,潘学才义愤填膺。

“劣币驱逐良币'’是中药材市场的普遍状况;一些中医师由于缺乏药材基本知识,认为药材质量差不多就行了,对疾病治疗意义不大;商家不够专业或者失德。三管齐下,才造成中药的发源地,全球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中国,成为全球中药材质量最差的洼地。看到高级品质的川芎、麦冬等中药,出口到日韩等国,真让人心痛!潘学才反问,“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奢侈品最大消费国,拿中药那一点点自然资源去换取可怜的外汇值得吗?”

他希望有一天,最好的药材首先服务于中国人,这个目标无法一下子实现,至少在君和堂可以先为一部分人提供优质中药材。

把控药材来源是第一步。君和堂在最早的南京店,便请了杨文琪和王春根两位非常有经验的老药工为药材质量把关。

杨文琪  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杨氏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

王春根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创始教授


潘学才非常重视中药供应商,对于医馆来说,他们是极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药饮片质量稳定的根本必须依赖上游的合作方的进步,因此他们既是供应商,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更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君和堂和所有供应商都签署了反贿赂协议,凡超过100元的礼尚往来,都属于贿赂范畴,一旦发现,无论是个人和供应商,都将严惩。君和堂多年来从未拖欠过供应商的货款,如果有不明原因逾期不付款,财务部将被处罚,数年来,潘学才从未接到过供应商向他要钱的电话。

每一次招标,君和堂直接采取盲审策略。所有投标品种包装及重量的包装,采用君和堂的统一外包装及要求,统一寄往指定地点,由君和堂财务人员编号,编号的顺序是打乱的,财务人员留有底根并封存。然后再请盲审专家给出结果,当场封存带回上海,统一开标议标,第一看质量,第二比价格,第三看各企业过往合作的稳定性……

关于中药品质,潘学才只相信体系,对于一份中药样本,6个中药专家可能有6中看法,他认为专家个人的技术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但是只靠经验还是容易流于表面,中药的质量问题最终要有一个质量体系来评价。

2017年,君和堂选址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建立君和堂中心药房,经过几次升级,目前面积2600平方,打造包括鲜药、成药、丸散膏丹、颗粒剂、普通中药、精品中药等在内的全品种全剂型中药加工及配送中心,由自动化智能低温库(300平方)、配方区、清洗区、润药区、煎药区、浓缩区、收膏区、丸散膏丹制作区、打粉区、超微区等15个生产部门组成,日煎药能力可达2000个处方,日调配配方颗粒处方能力过千,手工煎药日处理能力、膏方日处理能力均过百。

2018年,智能化信息系统全程监控煎药流程“君和堂在线”对接到微信服务号,现已成为君和堂“移动诊所”,全程追踪中药处方收方、药房调配、中药材浸泡、煎煮、包装一直到发药。

所有的这些工作,只有一个目的,建立起干净、简单、透明、质量稳定可靠的供应商体系,确保君和堂每一个患者能够用上真正放心,我们中医人自己也安心的药。

潘学才参与中药盲测


青年中医是医馆的未来

一直以来君和堂的医生都较为稳定,潘学才骄傲地谈到:“我们甚至有些专家从来不在外面,哪里也不去,医馆跟医生的关系只是利益吗?很多东西不是钱能够解决的,医生跟那么多患者打交道,是精于世事的,是经得起诱惑的,是仁心的。”君和堂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中医的认同,对病人负责,药品质量和文化内涵也能经得起他们考验。


目前君和堂的坐诊医生约为400多人,中青年中医师的比例约为四成以上。

潘学才对于这一点心存感激,他认为青年人代表了中医的未来,“如果青年中医不喜欢你,你是没有未来的,有青年人愿意来到君和堂的平台,也代表君和堂的未来充满希望。”

在君和堂南京馆,最开始便成长起来的青年中医,基本还都留在君和堂的平台上。

对于所有医馆老板都担心的,培养了人才,人才却走了的问题,潘学才认为人才流动是正常的,甚至青年中医本身并不是自己培养的,成长起来的青年中医是因为自身足够优秀才成长起来的,在别的平台也依然能成长起来,他不会把青年人的进步只扣在自己的头上。

“我们不可能让人变得很厉害,只是他们天生就厉害。”潘学才给自己的定位是做青年中医的助手和服务员。

同时,潘学才会积极的为这些青年中医提供学习机会,为青年中医寻找好的老师。“哪个好老师都需要好学生,都渴望好学生”

热爱中医、关心患者并且有一定的悟性便可成为一名好中医,这是潘学才欣赏的青年中医特质,君和堂非常注重培养医生的服务意识。

潘学才建议青年中医一开始不管做什么工作,哪怕是做前台、做医生的助手,一定认真对病人,学会跟病人的沟通,好好服务,病人体会到你的关心,再结合你的专业性,便会认为这种青年中医师是可靠的。

“医生要给患者可靠感,不要觉得患者要求多,患者只是需要一份关心”对于抄方阶段的青年中医而言,帮助老师管理病人的能力也很重要。

2021年2月14日,潘学才发起的青年中医成长营课程首开,国医大师颜德馨颜老曾经说过,中医是自己一辈子的情人,所以选择了这个特殊的日子。

为中医教育做点事在潘学才心里已经悬了10多年,如今他终于开始实现这个心愿,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心愿,而是他多年来深交这些中医老先生们的共同心愿。

成长营邀请了八位老师每一位都是潘学才尊敬的当代的好老师、好学者,成长营的目标不是培养会看病的中医而是希望培养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医,定位高起点,小而精,临床型,人文性:

高起点是指每一个学员必须有很深的学习经历,并且真正热爱而非谋生;小而精是我们的学习人数有限,一定精挑细选;临床型是指传授的骨干老师必须是临床非常有特点的专家;人文性是学堂的气质,不乏传统文化底蕴。整个学习不仅临床和理论结合,还有更多实战分享讨论乃至交锋,同时希望邀请中国文化当代代表性专家给大家呈现中国文化之美,让我们学堂充满人文气息,滋养生命,培育德行。



为中医行业输血

潘学才一直在坚持上课学习,基本没停,不断充实自己。各类大环境、企业,各类管理都在变,你怎么可能不学习呢。好像中医不会变,其实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不会变,但是未来的创新在变,大众对中医的认识,对中医的要求都在变,跟病人的沟通方式也在变,以前找老中医看病基本不会有回访,现在都要做数据了。

他思考的也从来不只是君和堂的命运,还有整个中医的未来发展,他认为所有的中医馆人应该遵守一些行业底线。

第一,你给病人的也是愿意给自己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可以去欺骗患者。

第二,不要给行业抹黑,偷工减料、夸大疗效,给行业减分。

第三,是尽量为行业加分,中医行业真的是需要输血的,输出我们的精力、时间和资源资源,中医需要培土,需要灌溉,需要阳光,需要雨露,我们的阳光雨露都要往这里面去灌溉,让中医行业长起来。

第四,医疗本来就是个长线的行业,中医更长线,中医行业需要从业者的耐心,别那么急。凡是往长期看,短期的一些困难,便不算什么。当然要看远一点,阳光就在云层上面,如果站的不够高,老是被短期的乌云挡着,看不到希望,站的稍微高一点,可能就看到阳光了。

君和堂大事记
「滚动查看」

2011年

君和堂首家医馆南京中山馆开业

2012年

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

金陵药材炮制技艺“非遗”单位

2013年

成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社会实践基地”

获“启明创投”投资

2014年

君和堂进入武汉-武汉汉口馆开业

2015年

与诺亚财富、MSH万欣和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6年

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临床实习基地”

移动医疗平台“君和云诊所”和“君和中医”上线

获“弘晖资本”投资

成为“中国心灵公益联盟”发起单位

君和堂进入杭州

2017年

支持参与“善医行”上海站活动     

全新HIS信息系统上线 

东沙湖创投年度最具成长力企业     

获美年大健康上亿元投资

“创业黑马TOP100”榜单——最具潜力创业公司

2018年

首届中医药产业跨界高峰论坛

君和堂2.0版上海徐汇馆开业

君和堂南京江宁中药加工中心成立

君和堂肿瘤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2019年

举办大型“见证中医”活动

全国陆续开展中医学术论坛“君和论医”活动

君和堂无锡君瑞馆开业

2020年

抗疫前线 中医战果直播

疫后迎春 中医守护直播

君和堂杭州馆2.0版全面升级

君和堂武汉馆2.0版全面升级



潘学才简介

君和堂中医连锁集团创始人&CEO。中欧商学院AMP班及智慧医疗班学员、复旦大学国学班学员,热爱传统文化,铁杆中医的实践者,对中医大健康、中医互联网、中医商业模式有失败的教训和实践。于2011年创立君和堂中医连锁集团,至今已获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注资。
本文原创,文/半夏(马飞飞),转载请注明来源:医馆界(yiguanjie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