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扫地僧一一 2021-04-14

图片

 

当一个人的意识觉醒之后,他会本能地自我省察:世界是怎么回事,人又是怎么一回事,人为什么而活着?或者说,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这类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人生问题。
 
关于人生问题的探索,几千年以来,许多人都是在反复的犯同样的错误:挖掉眼睛去寻找答案。并对真正的答案,熟视无睹。
 
在当今社会,在面对人生问题时,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一些千奇百怪的口头语。比如,这样是修行,那样是修行,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都可以被称之为修行。最后总括一句话,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我修行了,我的人生问题找到答案了,我不再困惑了。在内心里,他们这般自欺欺人的自我慰藉。
 
这种说法有问题吗?显然,非常有问题。持这些说法的人,他们根本不理解自己在说什么,也不明白,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而是,用一些看似精致实则空洞肤浅的话术,把人生问题的本质,都以自我蒙蔽的方式绕开了。就如同因为看不清路,故意挖掉眼睛去走路,认为能免于再为寻找出路而迷茫那样。
 
平庸的人,面对自己的人生问题。通常都是这样的三部曲:第一步,是自我蒙蔽。第二步,是自我慰藉。第三步,是自我拔高自我麻醉。最后,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建立在互相欺骗基础上的大众文化氛围:所有的人都在谈论他们根本不理解的事,并且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谈论的事,已经得到了解答。
 
如果认真的剖析人生问题,会发现,那些希望妄谈人生,妄谈修行,妄谈心性的人,其实都是对人生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不仅是对人生问题本身的无知,更是对人生问题前提的无知。沉湎于异端邪说,沉湎于市井俗学,这不仅不是什么修身,反而是在害身。
 
当我们说到修行这个词时,要知道这个词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以什么修身?第二个前提是,行于什么之上?
 
修,说的是修之于身的意思。行,说的是行于大道的意思。修之于身,行于大道,是出自《道德经》。现在,我们可以廓清,修的前提,是以道修身。行的前提是,行于大道。
 
今世之人,荒唐绝伦,既不知以何修身,也不知何所以行,却能夸夸其谈地在口头上整日修行个没完没了。不知道不明理,而妄谈修身,妄谈行道,无异于一群瞎子,在津津有味的互相交流,他们每天所看到的风景。
 
既然修不可无道而修,行也不可离道而行。那么比修和行,更前提的问题,就要给出解答。道是什么?
 
道者,万物之宗,生天地,育万物,化天下。道,惟精惟一,唯虚唯静。经常看到有人说,这个是道,那个也道,什么都可以称为道。这样荒唐的认知,是对道的根本误解。就如同一个小孩子,从来没见过他的父亲,他才会看到任何一个成年男人,都觉得这个人是他爹。那些认为道可以有很多,而且很多不同的道,还能够互相融洽相处的人,类似于认为,他可以有很多个父亲,而且是很多个父亲的种,融合在一起,生出来了他。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个生父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父亲只能是唯一的。凡是认为道可以有很多个的人,都是在文化上和心智上,双重缺失父亲的野孩子和傻孩子。就如同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父亲一样,天地万物,也只能有一个唯一的最源始的祖宗,这个唯一的祖宗便是道。
 
所以道只能是唯一的。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人离道而生,无异于失去父母的流浪儿。所以,相比于我们的其他民族,才会觉得他们是大地上的异乡人。才会几千年如一日,追问他们是从哪里来,他们到底是谁,他们要往哪里去?并认为这是终极追问,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体现着最高的智慧。
 
实际上呢,这个所谓的终极追问,极其简单。我们从哪里来?从天地而来。我们是谁?我们是天地之子。我们向哪里去?归于天地。简单吧?一分钟都不要就可以解答这三个所谓的终极追问。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循天道而自然,知常而不妄,葆其真而不伤。所以,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讲天人合一,人的身体,人的精神,人的生存,人的目的,人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天地所赋。所以,人的一切,都必须得本于天,宗于天才能找到答案。离开天地,无法谈论人存在的意义。把人从天地里面抽离出来追问为什么活着,都是不知其所由,所造成的迷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