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辉脱险后的峥嵘岁月

 开信有益 2021-04-14

1941年1月发生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军队8万多人在泾县云岭茂林包围了只有几千人的新四军,部队伤亡很大,皖南新四军某部1连文化教员吕辉(1923-1948)也不幸被捕,在押往江西上饶集中营途中,他在黑夜趁敌人不备逃脱。

脱险后何去何从?这个年仅18岁的青年面临重大考验。回云岭?那里已经面目全非,不可再去;就地留下?敌人四处搜查,不安全;回扬州老家?有逃遁之嫌,万万不可。思考再三,他决定先选个偏僻的地方暂且栖身,然后再找失散的战友和党组织,等待柳暗花明那一天的到来。

因为这一带不熟,吕辉找了两天还没有找到落脚的地方。第三天,他在一个供行人避风遮雨、乘凉歇脚的古老路亭休息时,碰到一个姓汪的赶骡子的人,在他的介绍下,吕辉来到旌德版书平子岭赵家村帮人挑石灰,后来经在一起做工的人介绍,他来到离平子岭不远的一个村庄给人做帮工。帮工期间,吕辉见事就做,细心又卖力,不仅东家很满意,同时也引起邻居王家的注意。王家是村上的富户,只有夫妻二人和一个读中学的女儿。老两口见吕辉一表人才,有文化,又能吃苦,加上自己的女儿对吕辉也很中意,就想把吕辉招进门当女婿,平时遇见总是客客气气的。但是,吕辉总显得不冷不热。老两口把吕辉喊进家,开门见山地把招赘的事说了出来。吕辉趁此机会把已经准备好的话说给他们听:半年前因为苏北闹水灾,跟随母亲到江南来投亲,没想到在芜湖过江时,与母亲失散了,只好到这里来帮工。婚姻大事我不敢私自作主,待找到母亲才能定夺。

吕辉再次见到赶骡子的老汪时,把王家想招自己为女婿的事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并询问老汪其他地方有没有合适的雇主,想换个地方找事做,免得天天见面难为情。在老汪的介绍下,吕辉来到了三都管家山王昌沐家。王昌沐是中共党员,新四军皖南特委组织部长王士桢的叔叔,当时他家是皖南山区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系点。他在听到老汪对吕辉的介绍时就怀疑他是新四军失散人员,经过跟吕辉私下的沟通,他确定了这一点。1941年5月的一天,王士桢秘密回到了管家山,在王昌沐的安排下,王士桢与吕辉作了一次长谈。之后没多久,吕辉在王士桢的带领下,到王家庄见到了旌泾太中心县委书记胡明。找到组织的吕辉异常兴奋,但他还始终记挂着赶骡子的老汪,非常感激他。在王家庄,吕辉托人给老汪带去一封信,欣喜地告诉老汪:“我找到母亲了,我要走喽!”

1943年秋,皖南山地中心县委(由旌泾太中心县委改名)决定开辟以板桥为中心的泾旌宁宣根据地,把重担交给吕辉。临行前,胡明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吕辉说:“板桥是一个摧残区,那里还有许多叛徒,要严加防范,要学会做群众工作。”首长的细致交代和殷切希望使吕辉认识到,任务既艰巨又光荣,决心不辱使命,干出成绩。

吕辉带着汤富林、汪振发、张校来等同志翻山越岭徒步来到板桥。这里四周是险峻的大山,山峰高耸入云,农户居住分散,真是个开展游击活动的好地方。

吕辉带领游击队,频繁活动在宁国的板桥和大方山、泾县的榆林坦和涌溪、宣城的章家湾等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展党的组织,壮大游击势力。游击队的活动使敌人惊恐万状,他们既有明的“清剿”,又有暗的谋害。明的一手来势汹汹、泰山压顶;暗的一手猝不及防,危险性更大。仅举二例。

一天傍晚,吕辉一行来到板桥村对面的大方山储老头家。储老头单家独户,游击队来去方便。每次来储老头都很热情,有说有笑,可是这一天他却显得沉闷。吕辉看出端倪,细心问他,终于得到实情:原来以储德林为首的几个叛徒,掌握了游击队的活动规律和行走路线,勾结宁国县自卫队20多人,埋伏在游击队下山的路上,准备把吕辉几个人闷掉(杀掉)。为了封锁消息,还放出狠话:“谁向游击队告密,就把谁家人杀尽,房屋烧掉。”吕辉于是改变下山路线,避免了可怕的事情发生,并选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杀了储德林,震慑了敌人。

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至。1946年农历四月三十,革命队伍内部出了叛徒,他们趁吕辉不在板桥的时候,打死了正副排长和党小组长,到宣城投敌。游击队伍由30多人锐减到7人,人少了,枪也少了,损失巨大。

面对严峻局面,吕辉沉着应对。他首先向皖南地委书记胡明汇报,得到支持与鼓励。接着召开群众大会,表明革命到底的决心。他在大会上说:“我吕辉决不后退,死也死在板桥,一定要把板桥根据地巩固起来。”听了吕辉的表态,群众也来了劲,都说“有吕辉在就有板桥在”。随后宣布对叛变人员政策:“首恶必办,受骗不问。”这一招很快见效,一些受骗上当和胁迫叛变的战士陆续归队。特别是张少来,归队时不仅打死了一个敌人,带回了两支步枪,还带动乡公所一个姓夏的伪兵加入游击队。

吕辉不畏艰险,大胆而谨慎地开展工作,迅速恢复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一年之后,泾旌宁宣县委成立,并在板桥建立起基层政权。

吕辉从1943年来到泾旌宁宣边区,出生入死,经受严酷考验。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激情,打开了局面。到1947年下半年,游击队发展到一个主力连,武装力量达到二三百人,建起了一块巩固的根据地。

鉴于形势发展,经皖南地委批准,成立泾旌宁宣县委,王文石任书记,吕辉任副书记。对这个决定许多同志有看法,觉得不公平。理由是:泾旌宁宣根据地是吕辉同志带领创建的,部队和地方干部是吕辉亲手培养的,他在这个地区威信很高。王文石原先在南(陵)繁(昌)地区领导武装斗争,1947年春才来到泾旌宁宣根据地,工作时间短,对根据地的贡献没有吕辉大。

对同志们的情绪,王文石已有察觉,不免有些担心,怕处不好关系影响工作。可吕辉不计较职务高低,他一边安抚战友们的情绪,一边积极工作,对王文石书记非常尊重,重大事情总是向王书记汇报。而对县委所做的决定,他总是带头执行,不打折扣。

吕辉在个人地位上不计较,在生活上也不占先。遇上战利品,除了贵重物品上交,其余全部堆放在院子里,任由战士挑选,最后无人要的那一份才是吕辉的。比如:他有一双回力鞋,两只一边弯,穿起来很不合脚,因为好鞋都让其他战士挑走了。又如:吕辉总穿着一条肥大的有点可笑的灰单裤,那也是大家拿完之后剩下的。吕辉风趣地说:“只要能穿就行,闹革命不是做客,不能那么讲究。”

1948年2月17日,吕辉在旌德宽岭附近指挥战斗的过程中被叛徒打中而牺牲。吕辉牺牲后,中共皖南地委、中共徽州地委、中共宣城地委、泾旌宁宣各地,都以各种方式深情地纪念这位为皖南革命和解放事业付出青春和生命的革命烈士。1963年,吕辉的遗骸被迁葬到巫山岭烈士陵园,受后人祭拜。新中国成立后,宣城县溪口人民为纪念吕辉,将他曾居住和战斗过的地方改为吕辉行政村。2012年6月,宁国烈士纪念馆落成,馆内展厅陈设有吕辉的高大塑像,并用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再现了吕辉等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宁国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汪周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