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教学随笔:和我的学生(女儿)一起学物理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今天上午回校安排新学期的工作,庆幸上苍的怜爱,让我离开了毕业班的岗位,来到了初三任教,开始了物理学科的启蒙教学。由于女儿今年升初三了,所以自己申请到初三任教(终于如愿以偿了)。 

尽管表面上看不是毕业年级,感觉似乎会轻松些,但心中这份责任感,让我的内心感到沉甸甸的。唯有竭尽全力,方能心安理得。

一、上好开学第一节课

其实对于学生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从学生上第一节物理课开始,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物理环境,提供充足而又必要的探究实验条件,使学生都能手脑并用地学好物理知识,同时受到多方面的科学训练:逐步地树立科学思想、端正科学态度、训练科学作风、形成科学习惯、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技能、发展科学思维、陶冶科学情操、提高科学素质和启迪创新意识。决不能把初中物理课上成“第二数学”,更不应该把学生领进“题海”的深渊。

鉴于此,我在反复斟酌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力争让我的第一节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的很好。

反思:其实上好第一节课是很关键的,可是我们有时往往不够重视,认为开学第一节课并不重要,尤其学生到了毕业年级,老师往往一上来就急于传授知识,就担心会由于和学生进行一些沟通交流会耽误时间。其实不然,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需要用心去浇灌的花朵。

二、给女儿上的第一节启蒙课

今年的任教不比往常,女儿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双重角色在考验着自己的智慧,既是老师同时还是父亲,为此必须加倍努力。

今天特意做了一个小实验,也是为学期的第一节课做铺垫。妻子网购了一个双层蒸锅,里面的配件没有安装,换了平日我会自己很快把它安装好。这一次我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女儿自己动手安装。由于女儿平日动手能力并不好(当然也是由于我过多包办代替造成的),想到马上就要接触物理学科了,有必要提前进行启蒙教育。

这一次我让女儿自己动手安装。当然一开始女儿显得笨手笨脚,按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在一旁不断地鼓励,女儿信心大增,自己试着不断调整思路,终于女儿经过几次失败以后,终于将蒸锅安装好了。女儿快乐,我也感到无比欣慰,

反思:其实,我们在平日教学过程中,何尝不会包办代替,生怕学生做不好。当然,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表面上看会耽误一定时间,老师感觉课堂时间不够用。可恰恰就是我们平日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何学生对有些知识会遗忘很快。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有些知识根本不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出来的,而是教师直接灌给学生的。

再者,教师对于学生不信任,不肯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又是会将学生实验用演示实验来代替,甚至黑板“演示”。

鉴于此,要多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相信学生的能力。

三、不要让自己和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

记得张志勇厅长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把考试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至今感悟很深,的确,目前的教育现状已经背离教育的真正目的太远了。教师和学生早就已经沦为了考试的工具,社会、学校看到的只是学生的分数。自己在随笔中不止一次地引用于漪老师那句话:教书不育人,那是在坑害孩子。

反思:自己在毕业班任教多年,亲眼目睹了一幕幕让人良心不安的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多考几分,教师被逼得不惜自己的尊严,在跪着甚至趴着教书,不惜扼杀学生的天性。分数又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你的智商比别人高点。可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又有谁来买单?在目前这种已经变味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分数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是教师评优,领导高升的一个筹码而已,可怜至极!

切记,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别为了自己的私欲,毁了孩子的一生,那将会是民族之痛,国之不幸!到头来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四、将研修的成果用到教学实践中

从2012年开始的“课程”宏观设计,到2013年的“主体单元”中观设计,以及即将开始的“课时”微观设计。应该说,远程研修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有人曾说过:一切不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设计都是虚假的、无效的。的确,我们平日教学往往考虑的是教师如何教,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可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即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等

今年暑假的研修作业,许多教师感到很困惑,就是由于平日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反思:这次研修自己感到最大收获就是学习目标的陈述,学习活动的丰富性,评价的多元化,可操行性。这些都是今后教学,结合研修的成果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此,准备着手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改进:

1.进行“一课三备”,“甚至一课多备”

校本研修期间,省项目办给我们提供了“初中校本研修阶段课时教学设计模板”,自己将反复进行这一方面的尝试,力争有所突破。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活动以及评价方式认真解读。

2.将“导学案”改成“学习活动卡”

结合这次研修,以及仔细研读孔祥龙老师等名师的“课例打磨”。自己计划将以前使用的“导学案”改成“学习活动卡”,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力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新的学期,新的机遇,自己也面临新的挑战。让自己静下心来,排除一切干扰,别让那些已经很陌生的“名利”迷惑自己的视线。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让研修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张厅长所说的那样:“天天研修”如同“天天吃饭”,真正体味研修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只要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就会终生学着做“人师”。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任教初中物理学科,担任物理教研组长。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中学生报》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

通讯地址: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

邮编:261400

联系电话:13156917678

QQ:737454148

个人微信号:p737454148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