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教育随笔:为了孩子,学着改变自己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新学期自己又重新回到了物理起始年级教学,每天看着老师和孩子们为了考试而鏖战的场面,心中不免为疯狂的应试教育感到痛心疾首,难道我们的教育改革真得是在走过场吗?为何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是在“育分不育人”,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真得会看不到教育的明天在哪里,整个社会遭受教育的报应会越来越厉害,看看身边的种种社会现象就一切都明了了,目前整个社会都在接受错误教育的惩罚。

自己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可是始终不敢忘记自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因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改变很多孩子的命运,也会给很多家庭带来幸福或痛苦。那么,既然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无力去改变目前依然很糟糕的教育现状,那就为了孩子,学着改变自己,因为教育是在行善。

改变之一:要真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教育要有爱,这份爱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是我们作为师者都应该明白的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可是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的熏陶下,我们很多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什么是“真爱”孩子,难道只是写在自己的是师德笔记里,还是仅仅出现在精彩的演讲槁里。当自己口口声声说要爱孩子的时候,是否会感受到自己的很多语言是那么苍白无力,甚至是在撒谎,因为仔细回想自己的一些的教学行为,是否已经在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试想自己是否有以下不适宜的行为,是在严重摧残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当下课铃声早已响起的时候,自己还在涛涛不绝地讲个不停,是否考虑到孩子们需要课间十分钟的休息调整,需要去上厕所,完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当上课铃声早已响起,你是否将自己课间辅导的学生及时放回去上课,别只为了自己而不顾别人的感受;当上午放学时间已到,孩子们早已饥肠辘辘的时候,为何你不及时放学却仅仅为了多讲几道题,就可以让很多孩子吃冷饭;当午休的时间已到,孩子们需要休息以准备下午的学习,为何却要训话不停,此时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孩子们的大脑已经疲惫不堪,哪还能听进你的“谆谆教导”;当下午放学的铃声已到,为何就不能及时放学,考虑到孩子们回家的安全了吗?当已经安然睡下的时候,是否知道孩子们还在为你布置的一些低效作业而忙碌着;当周末你陪着家人欢乐度双休的时候,是否清楚孩子们在为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而奔波着……

诸如以上的现象,在课堂里是每天都司空见惯的现象,挤占一切可以挤占的时间,只是为了多往孩子们的大脑里“灌”一些死知识,还在美其名曰的“负责任”。其实这些愚蠢的行为已经违背了最基本的教育规律,是在摧残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孩子们今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反思:真爱孩子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关心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可是太多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惜牺牲孩子利益的“假爱”现象,已经是毕业班的教学中成为一种潮流了,这是极其悲哀的事情。

要真心去爱每一个孩子,那就要站在教育的原点上去考虑问题,我们的教育不是不要考试,不要分数,而是不要缺乏“爱”的伪教育。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你对孩子的爱心是不真实的,那么你将会得到孩子们对你的鄙视与抛弃。教育的真爱需要师生心灵的互动,彼此地感染,而不是彼此地身体折磨与精神摧残。

改变之二:要给予孩子尊重与赏识

孩子们进入初三之后,的确是一个非常时期,因为即将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其实很多孩子在刚刚进入初三的学习之后,说实话,很多孩子对未来还是充满期待的。可是一些不适宜的行为让很多孩子失去了自信,没有了赏识与最基本的尊重,也让一些孩子出现了自暴自弃的现象。

下面这些行为就是让孩子们失去最起码的尊严和自信心:当孩子们进入中学的第一天起,你是否在用威吓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到学习的艰苦,而不是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当孩子们参加进入初三的第一次考试,你就把试题的难度提得很高,让孩子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当孩子们开始毕业班的学习生活之后,你是否将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将座位进行有意的安排,把最好的座位给了考学有希望的孩子,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孩子只能是安排在特殊的位置;你对孩子的作业批改是否区别对待,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批阅如此认真,相反那些质量很差的作业你几乎是不管不问,只是为了贯彻学校对于毕业班教学的指导思想……

孩子们在进入初三学习之后,几乎听不到带有激励性的话语,相反每天都会听到带有侮辱性的语言,孩子们的自信与尊严被抛弃的无影无踪,孩子们的努力似乎永远看不到,而一点微不足道的缺点就会被放大很多倍,这会让孩子们渐渐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反思:中学的学习本来就是很辛苦的,孩子们需要得到最基本的尊重和赏识。可是我们却在无限放大孩子们的缺点,让很多孩子失去了自信,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孩子们得不到鼓励与赞美,就会渐渐失去对周围事物的好奇与仁爱之心。教育原本就是为了播种爱,不是在传递恨。

要想让孩子们成长起来,不要靠威吓的语言就能完成的,缺乏尊重只会让孩子们变得懦弱与不自信。别总是盯着孩子们的考试分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的教育需要科学家,但是更需要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别让自己今天不检点的言行,毁掉孩子们的前途,要给予我们的孩子足够的尊重与赏识,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改变之三:要带给孩子最美的课堂

目前令孩子们感到最纠结的事情就是:每节课都像在战场格斗,自己就是一名角斗士。因为进入中学之后,几乎每节课都在往脑子里“灌”知识,然后再通过考试“倒”出来,自己只不过是知识的容器而已。

看看我们以下的课堂,还会让孩子们感到课堂是“美”的吗:你是否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要训斥责骂孩子一顿,只是因为昨天的作业质量太差,一味地埋怨孩子的能力太差,是否考虑过你布置的作业已经超出了一些孩子的承受范围;你是否因为孩子回答不上问题,就让孩子在班级中罚站或被赶出教室外,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为何你依然会我行我素;你是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度,甚至省略一些必要的教学环节,比如学生的实验探究,讨论互动等等;你是否一边给学生灌知识,一边不断辱骂着学生……

课堂原本是师生活动的地方,如今的毕业班教学的课堂,很难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很难看到孩子们灵光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生硬的语言,呵斥不断的骂声,已经孩子们无动于衷的麻木眼神。

反思: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篇博文——《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文中提到:一节好的课堂要有“三声”,即:笑声、赞美声和惊讶声。另外还要有“六度”,即: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学生心理的调适度、学生情感的内化度、学生思维的有效度、学生语言的鲜活度以及学生能力的形成度。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做到真实、朴实和扎实。

的确这样的课堂是“美”的,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课堂,真正实现课堂的科学高效。

总之,教书育人来不得半点含糊,可是目前我们很多教育教学行为需要改进。记得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我们今天的教育为何让人不敢恭维,就在于教育参杂了太多的功利,又有多少教学行为不是在为自己的私利而“苦心经营”着,只有当每一位为师者都能够达到陶公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胸怀,那才是真教育的春天到来了。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千万家庭的幸福,更是为了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请学着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是在为自己行善积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