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教学反思:《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三次修改研讨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在今年暑期助学团队远程研修期间,对于“平面镜成像”一节课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并且有幸得到了专家的推荐和点评,自己通过三次修改完成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第三稿,现将三次修改的过程加以梳理反思如下:

一、认真研读省专家孔祥龙老师的点评:

附:2013年山东省初中教师助学团队远程研修课程简报物理第3期

http://czzx1302./Briefing/view-16565

1.单元标题:  光现象    所需时间:  1课时

点评意见:

所选课题来自主题单元内,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题,是课标明确要求的13处“探究”之一,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课标对此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既有过程性目标要求,也有终结性目标要求。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充分的经验,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支持基础,探究难度适中,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设计和适度指导下,可以通过猜想、实验、论证、交流等完成全程探究过程。时间安排1课时符合该课题的实际情况。总之,该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合理的。

2.学习目标

点评意见:

目标制定基本符合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来描述的,目标设置全面考虑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个别地方的用词如果再斟酌一下就更好了,例如: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课标要求一致),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并关注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分析(这里应该包含分析论证过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对称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

目标的陈述是个严格、细致的工作,目标来自于育人的要求,又指导着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养成严谨科学地设置目标的习惯和能力,是我们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3. 情境

点评意见:

选取情景适宜,能够引发学生兴趣,而且由此引出了探究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情景设计。

4. 任务

点评意见:

任务设计符合要求。任务是由学生完成的,建议第4条调整为各小组完成实验报告单并展示交流。预期成果界定准确。预期成果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提供的反映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的实物作品或以实物为介质记录的信息。

5. 过程

点评意见:

学习过程设计很全面。特别是设计了课前准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经验,这往往是平常我们比较忽略的。课堂过程的设计程序清楚,思路清晰。首先通过情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再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最后得出结论、评价总结。这里的设计实验一步,根据实际情况看,学生主要是看书得来实验方案,自己独立设计难度很大。是否可以将评估与交流中的引导性思考题前移至此,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进行解析,弄清实验实验设计的两点精华:一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而是选两个同样的蜡烛。这样学生也可学到设计实验的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对于一些物理实验,往往难以要求学生能够原创,主要的是学生能否通过经历过程,掌握其中的研究方法和思维精髓所在,这也正式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的宗旨。

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在实验后可以让学生借鉴课本上的实验或自己独创一种方法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果时间不足,也可作为课后作业。

6. 评价

点评意见:

评价设置比较合理,表述清楚。建议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因为课标对此有明确的终结性目标。

7. 资源

点评意见:

设计资源丰富,渠道多样,对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很有帮助。搜集电视剧《红楼梦》的方法很好,但是搜到的是一整集,只需要看其中一小部分,是否可以先下载再截取,以免学生分心。

总之,这是一个选题合理,设计要素完整,情境适宜,学习过程设置紧凑,活动切实可行,资源丰富且有针对性,评价有操作性的很好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提出的建议也仅仅是个人观点,仅供老师们讨论交流。

二、结合孔老师的点评,做出第一、二次修改:

(一)仔细斟酌“学习目标”中的用词

 将“学习目标”部分调整如下:

1.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了解并关注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3.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分析.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对称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二)修改“任务”的第4条内容:

任务第4条调整为:各小组完成实验报告单并展示交流

(三)调整“过程”中的实验步骤:

1.将步骤5后面的“引导性问题”调整至“步骤2”

步骤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的设计。

引导性问题:(说明: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增加课后探究环节:

活动4:借鉴课本上的实验或自己独创一种方法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明:如果时间不足,也可作为课后作业。)

(四)“评价”增加对“知识的评价”

3.学习成果评价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

评价指标: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知识掌握情况

评价等级:

(1)优秀:对正确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良好: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3)一般:知识理解不够准确和全面,基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资源”环节进行适当修改:

下载视频截取需要的部分

三、认真研读国家专家常永和教授的点评:

以下是国专家常永和教授对平原三中陈俊霞老师《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性学习设计的具体点评。

1.  研究性学习名称: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点评:专题的选择从属于主题单元,为单元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2.所需时间:1课时

点评:建议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增加课外学习时间。

3.学习目标:

点评:学习目标的表述中注重过程的同时也应该包含得出的结论

4.情境:

点评:情境的设计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两个情境描述中的“浮力”分别改为“载货多少”和“压力”以与活动相扣,并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到教学内容中。

5.任务:

点评:成果表述具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建议题目中将“可能”删除,猜想过程中运用“可能”比较适合,而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果一般不用“可能”这样的词。

6.过程:

点评:过程部分的设计对研究性学习过程有明确的指导性,使得学习过程操作性强。建议“过程”部分以系列活动方式展开。情境中使用过的内容可以不在过程中再次出现,以避免重复。猜想过程建议使用小组讨论后交流方式进行,实验报告的具体要求可以通过老师的助学和指导给出。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根据猜想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然后再进行实验的探究,这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还可拓展到课外,通过拓展学习,把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也可布置些课外的小制作加强知识的应用。

7.资源:

点评:资源的利用可以视野更开阔,利用好信息化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特别是课堂以外的内容。

点评:总体看,这份研究性学习设计具体了研究性学习的各个要素,情境、目标、任务、过程等都设计的比较详细而可操作性强,虽有些不足有待完善,但仍能反映出学员对于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深度。希望能抽出时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结合省专家孔祥龙老师和国家专家常永和教授的点评做第三次修改: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设计

(第三次修改稿)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