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教学随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刚才在博友的博客里看到最新发表的一篇博文——“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文中谈到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其中对于“实验”的学习,学生尤其感到兴趣浓厚。联想到自己开学以来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感到有很大的收获:

课堂提问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发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提问,例如:问题提出的思维度较低,学生几乎是随声附和;问题提出以后没有让学生充分考虑以后就回答,往往让学生显得很被动;有些问题的提出似乎还带有刁难学生的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很没有面子,感觉很尴尬。

为此,课堂提问要想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就必须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不再是教师在主宰。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问题的提出最初可以是教师提出,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以后,可以自愿做出回答,不再采用教师点名提问的方式。学生可以举手示意,自愿回答。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至于学生因为回答不出答案而感觉丢面子。

反思:在最初尝试的阶段,有的学生还是表现不够积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评价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方式,不断刺激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由于给学生创造了愉悦的课堂氛围,一些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开始踊跃发言。值得可喜的是,那些一向是教师眼里的“问题”学生也开始举手了。尤其是班级那些“调皮”的男生,在我的物理课堂上找到了自尊,找到了被肯定的成就感。

教师思路应考虑学生的接受度

我们一直在强调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可是反思自己的思路是否考虑过学生的接受度。课前备课的环节基本上也是设计本节课的教师活动,很少预设学生的活动。在本次暑假远程研修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课堂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一切不以学生接受度为出发点的设计都是虚假的。

随着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有些学生慢慢开始掉队,甚至有不少学生出现厌学甚至会辍学,这不得不反思教师的课堂思路问题。

其实在平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基本上就是按照自己的课堂思路进行,基本很少顾及学生的接受度。如果学生出现了和教师不同步的情况,教师往往采取包办代替的做法,只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进度。这种做法往往只是班级的极少部分的优秀学生跟上老师的进度。长此以往,班级中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多,这难道都是学生的问题吗?

反思:鉴于此,在最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为了课堂进度进行教学的弊端,不把精力只用在复习阶段。向课堂要质量,力争让学生的接受度与教师的思路和谐配套,达到最佳课堂效果。如果出现学生接受度与教师的思路不同步的时候,应以学生的接受度为准。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是一种折磨。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物理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其实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能够参与实验操作的过程。当然有些学生是出于学习科学知识,有些学生是出于好奇和玩耍的心理。不管如何,学生对于实验探究的渴望是无容置疑的,必须好好利用这一教学契机。

可是通过最近一段时间课堂教学评价来看,实验教学不容乐观。还是前面谈到的那个问题,有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仅仅是为了给学生灌输知识。有的实验仍然采用教师演示,黑板“画实验”、多媒体“展示实验”等等。这些做法的确可以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当堂就可以掌握所学的知识,一节课就在近乎完美无缺中度过。看似非常成功的一节课,其实埋下了很多隐患。学生根本就没有经历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被灌输的知识。不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也就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的思维度。对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反思: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探究过程,表面上看似乎会耽误一定的课堂时间,也会影响教学进度。可是,这种做法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吗?其实这种做法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力的,可悲的是,目前还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做到这一点。或许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因为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诸如:课前仪器的准备,实验过程中的精心指导,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等等,的确会花费很多的心思和精力。有的人总感觉不值得,那么请问我们的教育为何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这难道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吗?

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许说得多,做得少,真正为学生考虑的少。我们的教学活动无论怎样设计,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只是纸上谈兵。

请尊重我们的学生吧,我们的幸福感何尝不是来自于学生的欢乐,让我们师生共同沐浴人性教育的阳光雨露。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