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史” ——《致教师》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开始拜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的全新力作——《致教师》,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这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以求让自己和孩子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题记 第二辑﹒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 我笔记我行 ——如何出一本书? 【佳句摘抄】 1.要想写得精彩,关键是要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2.你的生活出彩了,你的书才有可能写出来,你的书才有可能写得出彩,你的书才有可能打动更多读者。 3.很多老师往往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他们不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超越自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没有反思自己。 4.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用心生活,要用心地做好每一天。 5.写本身不是目的,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解剖自己教育生活的过程。 6.用心地写作,一定能让教师走得更远。 7.很多有着记录教育叙述习惯的老师,他们的教育随笔的第一次“出版”往往不是由出版社,而是由学校装订而成。 8.我们特别提倡老师对一些遭遇各种困难的学生,对一些有特色的学生,长期跟踪,长期观察,长期记录,长期研究。 9.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写书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用着急,也不要气馁。 10.写作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地积累,写作只有在写作之中才能提升。 【感悟反思】 今天朱老师谈到的“教师如何出书”,让我不仅想到了以下三个问题:1.为何要进行写作?2.到底应该写什么?3.该如何进行写作? 首先,为何要进行写作? 我们一线的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辛苦忙碌着,其实每天都有让自己有所思,有所悟的人和事,可是有很多教师不注意积累,不善于记录,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白白溜掉了,实在可惜。为此,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拿起笔来记录,养成随想随记的好习惯。日子久了,自己也就会在不断地写作之中成就自己的专业成长发展之路。 再者,到底应该写什么? 在养成进行专业写作的习惯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下到底应该写点什么?其实我们每天身边都会发生很多值得去写的东西,例如:写写你对目前教育热点的自我思考;写写每天上课的所思所感;写写你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等等。其实值得进行写作的素材有很多,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拿起笔写,是否愿意记录自己平凡而不平庸的教育教学生活。 最后,该如何进行写作? 当自己愿意进行写作,并且养成了一种随时进行写作的习惯,接下来就要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的思考,那就是如何进行专业写作。 在最初的写作阶段,不需要给自己多大的要求,只要是自己最真实的感悟即可,完全不需要多长的篇幅。随着写作的时间久了,自己积累的资料多了,就可以开始加大文章的深度和篇幅,也就是时候写作需要在写作之中才能学会。 写作一次很容易,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习作,那就需要你对教育付出真爱,对孩子要有童心,爱心加坚持,你就会在幸福完整的教育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
|
来自: 潘书朋5n2xo3h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