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读书随笔:真正的教育是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真正的教育是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致教师》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开始拜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的全新力作——《致教师》,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这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以求让自己和孩子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题记

 第二辑﹒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

 创造的起点是问号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

【佳句摘抄】

1.作为一线教师,所谓创造,不是让我们去搞科学发明,而是善于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提出问题个解决问题。

2.善于提问,是科学发明和创造发明的重要前提。

3.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善于学习最显著的特征。

4.专制的教育只能够培养听话的奴才、驯服的工具,不能够造就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5.要真正开发人的创造性,真正让大部分孩子的创造性得到解放,就应该思维活跃,开动脑筋,大胆想象。

6.作为教师,在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创造的时候,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感悟反思】

今天朱老师谈到的“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这一话题,其实是目前教育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其实“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远比“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有意义,记得以前自己曾经为此写过一篇博文——“我们的学生会质疑这样的问题吗?”,在文中自己就针对目前学生只有“学”,而没有“问”,做了以下两方面的论述:

课内探究的问题提出大多是教师在主宰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总体要求,又在科学探究能力目标中,分别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对应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这其中的第一环节就是提出问题,而科学探究包括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两大类。对于课内探究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接下来的其他环节,最终得出需要的物理规律。应该说,对于课内探究所有的问题几乎都是老师在提问,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所谓的科学探究而已。至于学生是否真得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或许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最清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虚假的探究过程也会充斥在其中,有的课堂只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得出所需要的物理规律,往往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就急于得出结论接着进行习题强化训练了,有些甚至把科学探究过程也当成了习题课。

课外探究至今还是一纸空文

虽然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一再强调,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对于科学探究也只是局限在课内探究,至于课外探究很少学校会进行这样的活动,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不是考试的内容,也就是说只要不是考试的范围,一切的探究活动都会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

再看看报道中提到的聂利同学不就是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吗?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聂利同学敢于向权威,敢于向课本发出挑战,提出自己的问题,最终在老师的支持下自己完成了这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究活动。

可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很少会出现类似聂利这样敢于质疑并且提出问题的学生,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我们这种追求功利教育的恶果吗?

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听从,学会了依赖,只要是书本上的知识,老师讲的知识都是对的,自己只要好好听话,认真学习,考个高分就是好学生了。

今天的学生已经不会主动提出问题了,更别说会对于身边的食物提出质疑,这难道不是目前“假教育”造成的吗?

正如博友心似莲花所说:开放的教育,给学生自主学习及努力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自我教育是最高目标,教师只需要点燃热情就好,学习和发展是学生自己的事。

的确如此,真正的教育是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只有主动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育的本意。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