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是初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本节课首先认识二力平衡,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师:大家还记得上一节课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应该如何拉动木块?为何要这样操作? 生: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师:在实验过程中,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生: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师:木块此时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木块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我们称作二力平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二力平衡” 第二环节:课堂探究 知识点1:二力平衡 探究活动1:二力平衡 师: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大多是很复杂的。为了便于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让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想想议议”,并且思考其中的问题。 生:阅读课本“想想议议” 生: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_____或_____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②二力平衡:当物体在_______的作用下处于_______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知识点2:二力平衡的条件 探究活动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那么互相平衡的这两个力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 师: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探究互相平衡的这两个力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上有何关系。 生:按照课本P17“观察与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要求,进行分组实验。 (1)实验注意问题: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水平桌面是光滑的?) (2)实验步骤:如图6—5—2所示,在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根据以下三种情况,填好实验记录表。 ①两盘中砝码的质量相同; ②两盘中砝码的质量不相同; ③两盘中砝码的质量相同,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转动一个小角度后释放。
生:分析与论证,并总结出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____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_____,方向_____,并作用在_____直线上。 探究活动3:二力平衡的实例应用 师:请同学们列举现实生活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实例。 生:讨论平衡的实例。 预设列举二力平衡的实例: (1)雨滴下落:_____力和_____力相互平衡 (2)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_____力和_____力平衡 (3)跳伞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人和伞的_____力和_____力平衡 (4)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5)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第三环节:课后探究 探究活动4:力的合成 生:阅读课本P18“相关链接”—“力的合成”,解决以下问题: (1)合力:对于同一个物体,一个力的作用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_____相同时,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_____,那几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_____。 (2)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①同线同向: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之___,合力的方向与___的方向相同。 ②同线反向: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之__,合力的方向与____的方向相同。 探究活动5:探究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生:以放在桌面上的茶杯为例,找出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 生:进行以下两道题的习题训练,以巩固对于“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的理解。 (1)如图所示为两个相互平衡的力与两个相互作用力的思维图,其中它们的相同点已标明在两圆相重叠的区域,请你将它们的独有特性(不同点)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部分内. (2)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
|
来自: 潘书朋5n2xo3h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