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家庭实验室:小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小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日期:2017.10.22  星期日

实验人:王春力

实验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平面镜成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看,而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验材料:长方形平面镜1块、橡皮3块(其中两块橡皮形状、大小相同,第三块与大小相同的两块橡皮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铁夹2个、中性笔芯3支、A4复印纸1张、铅笔、刻度尺。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A4复印纸,使纸面平整,过纸的长边中点画一条垂直于长边的直线MN。

2.使平面镜长边边缘沿复印纸的直线MN放置,再用铁夹夹住平面镜的短边支撑住玻璃板,并使平面镜玻璃板垂直于纸面稳定放置。

3.把2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橡皮,一块命名为橡皮A,另一块命名为橡皮B。把两只中性笔芯笔尖向下垂直于橡皮面分别插在A、B两块橡皮比较大的面上的中心位置上,使笔尖在橡皮的另一面刚好露出。

4.把带笔芯的橡皮A放在平面镜的前面,从带笔芯的橡皮A一侧向平面镜中看,会看到橡皮A的像。

5.把带笔芯的橡皮B在平面镜后面的纸面上移动,直到从橡皮A一侧看上去橡皮B与橡皮A的像完全重合。用力向下插一下橡皮上的笔芯,橡皮A上的笔芯插在纸上的位置记为A1 ,橡皮B上的笔芯针插在纸上的位置记为B1 (如图3-2所示)。

6.在橡皮C的比较大的面上中心位置垂直于橡皮面插上一支中心笔芯,拿去橡皮B,用带笔芯针的橡皮C放在玻璃板后面的纸面上移动,橡皮C和橡皮A的像会完全重合吗?

7.调整橡皮A、B上的笔芯,使笔芯针尖刚好露出橡皮表面。改变橡皮A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5,记下橡皮A上的笔芯插在纸上的位置记为A2,橡皮B上的笔芯插在纸上的位置记为B2

8.重复步骤7,记下橡皮A上的针插在纸上的位置记为A3 ,橡皮B上的针插在纸上的位置记为B3

9.从纸面上把玻璃板、橡皮A、B拿去。用直线依次连接点A1、B1,点A2、B2,点A3、B3。观察连线A1B1,A2B2,A3B3。与MN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依次测量点A1、B1,点A2、B2,点A3、B3。到MN的距离,把测量结果记录到表中。

测量量

带笔芯的橡皮到MN(镜面)的距离

像到MN(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大小的比较

像与物连线是否与MN(镜面)垂直

第一次

5.8

6

相同

第二次

8.3

8.8

相同

第三次

11.2

11.4

相同

友情提示:

该实验方法的优点是成像清晰,物与像的位置容易确定,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时误差较小。缺点是笔芯漏出的油墨会污染橡皮,如果不注意会污染到复印纸上。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等大。

3.物象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物象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时,使用玻璃板、平面镜、针等物品时注意安全。

2.光屏可以用白色纸板制作。

3.用玻璃板做实验时,所成的像不清楚时可用光照射物体,这时像就会比较明亮。

4.用橡皮、笔芯做实验时,要及时擦干净笔芯漏到橡皮上的油墨,以防污染复印纸不好确定橡皮的位置。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指导教师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