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一轮复习示范课反思 潍坊峡山实验初中 刘晓杰 今天初三物理的学习正式进入了一轮复习阶段。毕业的气息慢慢靠近,中考伴随着一轮复习的开始已经不再遥远。在一轮复习之前,我们物理组在学校年级的帮助下制定了物理一轮复习的项目书,明确目标意义,梳理知识点、考点,制定了复习策略,完成一轮复习配档表。我们初三的四位物理老师虽然都很年轻,但面对一轮复习这场战役,我们输不起。前期虽然做了充足准备,但是还是要靠正式课堂去初步检验。今天我上了一节复习示范课,说是示范课,我更愿意称它是一节研讨课。我们一群不完美的人,虽然经验不足,但是边走边探索,边做边改,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 我上过很多公开课,但是这一节不同以往,无形的压力真的很大,也重逢了难得的紧张。毕竟我要给其他三个物理老师展示一轮复习怎么上,上不好不是影响我一个人的事,可能后面大家都会被我带偏,那就要出问题。虽然之前也教过初三,但是拿来主义是不好用的,两年前和现在无论是我的定位还是中考特点、学生水平都在变化,初三备考的压力让我体会到初三真的就是初三。 今天上课之前,我和三位同事说这节课我基本不讲,知识梳理、题目我统统不讲,我要让他们自己讲,我只负责调控。我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如果我今天讲了,那么以后复习我都要讲,他们形成依赖,我会最后累死的,他们也不见得复习有多好”。今天的课堂我也告诉了学生我的态度,新授课可能有依赖,但到了复习课了必须断奶,我今天课堂反复的重复“从你们嘴里说出来的就是你们的,我总结归纳再好也永远是我的,不是你们的”。我给十三个小组各设置了一项任务,全员参与,有原生态知识梳理,有题目展示,最难的任务就是负责带领全班进行章节的知识框架构建,要求很高。本节课复习三章内容,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章,这也是我重点关注的,课堂进行中我对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课中培训,他们之前对于整章的知识串联接触不多,我培训他们结合黑板原生态的展示,以每节为线索进行重点串联。在最后大家讨论完后,这三个小组的带领全班的知识构建达到了我的预期,我能感觉出他们紧张,有些地方虽然有瑕疵,但是这真正是他们自己的东西,知识能力都提升了,短期不见得出效果,长期我坚信一定会出彩。这节课算不上很好,但是我们老师都认同这种复习模式,这是我们一轮复习的一个基调,今后我们要在此基础上修改提升。对于今天的课我也进行自己的一些反思: 1.本节课知识梳理作为重点,题目处理就压缩了时间。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点处理:一个是培训知识构建的同学可以把他认为的相关重点题目在构建的时候一起解决,可以提问其他同学,无需他一言堂;因为一个专题分为复习和提升两个课时,下节上课同学把不会的题目提前写在疑问区,上课可以与下节课题目结合归类一起处理;课上讨论肯定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题目,既然给了他捕鱼的方法,总有一部分同学课下会处理掉他不会的题目,这部分同学暂时是不多的,我们可以慢慢培养发展。 2.缺少评价。因为刚开始,学生复习激情高,短期无评价没问题,随着复习深入,各科也在复习,孩子必然会疲倦,“审美疲劳”,评价机制的介入很重要。评价机制可以有常规的加分,老师课堂语言的利用,老师的倾听、尊重学生表达,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带有鼓励的表情等等。我在下午十一班上课的时候给一个点评同学照了照片,他是一个调皮学习一般的男孩子,下课后我把照片发给他的家长,说这是孩子上课带领大家梳理知识框架,表现很好,请与孩子电话沟通的时候表扬一下。我也在下课走过去夸了他一顿,其实我也在尝试看看这种非课堂中的评价会给他带来什么,我幻想他以后爱上物理,更加自信,也说不定效果好的超过我的预期,后期我会持续关注他,我也多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价。 3.黑板利用问题。这一个是十几个组都有任务,黑板不够用,显得拥挤;另一个是小部分孩子不愿意利用别人的展示,不去关注,有时候在那里“埋头”讨论,如果借助别人展示效率会提高。针对这两个问题今后一个是上课带上白板,另外对于不善于利用黑板展示的同学加强培训,反复培训,一开始就是每节课都培训,帮助他去提高效率。 4.这里想特别说明一点,课前的准备必须要相当重复,知识框架虽然教给学生处理,但是我们老师要站得比学生高,每个章节知识框架必须脑子里有,这样学生构建之后才可以针对学生构建的不足进行引导提升,帮助学生再构建;还有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题目穿插到知识构建里面,这就要求老师每个重点题目都做好分析,在构建这个相应知识框架的时候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也方便培训学生。这种课前的准备很费时,不同于一节新授课,做了自然会有体会。 一轮复习和课堂评价一样,没有什么完美的模板去套,只能边做边改,边改边做,慢慢趋于更好,我们老师商定两节课后继续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我们再及时修正。我这里也有一种感觉,不同班级肯定会问题不一样,这个班可能这样就可以,那个班级可能就差点火候,如何做好班级的因班施教,将是我们复习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样挑战一个老师的能力。不管怎样,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我相信不断反思修正之后,我们复习育人的效果一定不会差。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扎根乡村教育23年,任教毕业班16届,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校长principal》执行总编,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本真教育研究会核心成员、先进个人,《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烟台市初中物理学科德育专家,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光明日报》、《教育家》、《当代教育家》、《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中学物理》、《中学生报》、《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新课程评论》、《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多次在各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公益讲座。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入选《星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5”,荣获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评选的“首届中国最美科学教师专家提名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
|
来自: 潘书朋5n2xo3h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