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表论文】潘书朋:深度学习在物理学科中的落脚(2016.10)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深度学习在物理学科中的落脚

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     潘书朋
摘要: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还是属于“浅层学习”的范畴,“不会学习”已经成了很多学生学习的障碍。为此,笔者在平日的物理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初中物理的“深度学习”——物理实验探究;撰写物理日记;手绘思维导图。
关键词:深度学习 物理课改 实验探究 物理日记 思维导图
目前很多学生其实是不会“学习”的,学生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学生记,习题练,考完忘。想必这样的情形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这种简单机械性的学习方式还是属于“浅层学习”的范畴。
“不会学习”已经成了很多学生学习的障碍,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其实有一种失败叫做叫瞎忙!很多知识学生并没有理解,只是被机械性地“灌输”到脑子里的,而进行“深度学习”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笔者在平日的物理教学中,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物理实验探究;撰写物理日记;手绘思维导图。
1.物理实验探究——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
我们都知道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就是说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关于这一点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也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目前由于科学教育实验教学的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容乐观,甚至已经到了逐渐衰退的地步,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为此,在日常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按照教学的流程,采用了如下的课改方式,即:课前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探究——课后“个性化作业”(进行物理小制作)——课后探索性实验。通过近三年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自己逐渐走出了“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正确之路,从而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无论是课前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探究以及课后探究活动,就是在“坚定不移地走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道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
值得进行好好反思总结的还有一点就是,学生在进行课后实验探究的同时,要学着撰写实验报告,及时对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行梳理反思,这是非常成功的实践与探索,因为学生已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这不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培养的“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吗?
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要让他们体会到做实验不仅仅是停留在有趣好玩的层面,还注意引导学生撰写反思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除了常规的一些内容,例如: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等,还尝试让学生针对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写出反思,例如:实验成功的技巧所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这个实验?针对这个实验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如何设计新的实验解决这个问题……等等。这样引导学生撰写反思型实验报告,就是避免出现以下误区:做实验就是为了得出结论,有了结论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2.撰写物理日记——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物理
物理日记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在思维碰撞中理解深化知识,最终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随身带一个小本和笔,用物理日记的方式随时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瞬间的灵感。物理日记,让我们在教学之外,又找到了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
且看一个名叫“王海钢”孩子以“风筝”为话题写的物理日记的部分摘录:
例如:今天物理课学完轮轴之后,我想到了放风筝的线轴,根据轮轴的公式F1R=F2r,那么R和r就是动力臂和阻力臂即圆的半径(R是大圆半径,r是小圆半径),所以因为R>r,F1R=F2r,那么F1<F2,所以是个省力杠杆,动力比阻力小。
但后来想到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起初粗略想了想是不是因为动力比阻力大,后来忽然想到了老师之前讲过的流体压强,所以我想被放飞的风筝牵着跑是因为上空的空气流速比地面的大,所以风筝被“吸”到天上去从而飞了起来,因为变高流速变快,所以风筝越“吸”越高,所以人会感受到一种力向天上拉着,越高的地方空气流速越快,所以风筝被拉得越来越高。



学生的问题:老师,如果把风筝上装上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螺旋桨,用电线连着风筝,是否也可以发电,但是如果加上的话是否会对风筝飞行的高度造成影响?
教师点评:海钢,今晚你的思考非常有意义,一个小小的风筝引发你这么多的思考,从今天学习的“轮轴”,想到了“流体压强”,进而又联想到了“发电机”。尤其在最后的非常有创意的想法,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观点,建议有时间亲自尝试一下,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加油,宝贝!看好你呦!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要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仔细研读这些经典的语言,我们深有感触,也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其实不仅仅是学生,就连我们的老师也是缺乏思考力的。我们的老师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天辛辛苦苦忙碌,其实都是一些机械简单性地重复劳动,从而导致教学效益的低效甚至是无效。为此,要想我们的孩子具有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养成“一日三思”的好习惯,即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做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反思实践型的教师。
3.手绘思维导图——一种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深度学习”的内涵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才是教学的核心。为此,最近一段时间,我又开始引导孩子们学习手绘“思维导图”。其实“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何谓“思维导图”,以下的信息是通过“百度”得知的: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下面是学生在物理启蒙学习阶段第一次手绘的思维导图:


另外,在复习阶段笔者也在引导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梳理(建议采用思维导图,以下是样图),这样就可以节省课堂复习时间,便于进行思维碰撞,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梳理,可以解决一些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且对于存在的疑难点做出标记,以备课堂进行深层次的“思维碰撞”。
 

总之,在平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训练。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性记忆的浅层学习层面,而实验探究、物理日记、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进行“深度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要让孩子们养成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科学是美丽的,物理是美丽的,在孩子们物理启蒙学习之初,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把培养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放在首位,要让孩子们在物理课堂上,实验探究中,课后小制作中感悟到物理之美,从而让自己带着无尽的快乐尽情遨游在物理科学的海洋之中。其实,只有用心“教书育人”,才可以实现“零作业”的设想,实现“减负增效”的理想教学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