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表论文】潘书朋:做中学:学习方式变革的启航(2019.12)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做中学学习方式变革的启航
    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  潘书朋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在飞速发展,未来社会变得越来越无法确定,相伴而行的是各国科学与技术实力的竞争。可是,我国基础教育最大的短板就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这需要中小学着力培养实践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心。纵观目前学生的学习普遍存在虚假学习和浅层次学习的现象,已经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科普知识的渗透,忽略了科技创新应有的地位,把人的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培养让位给了分数,这就导致学生会做题却不会解决真实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已经偏离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正确轨道。如果我们的教学还只是让学生进行浅层学习、机械学习,只能是把人训练成机器,那么人类必然会面临被机器取代的危险。为此,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实验教学意见》)旨在告诉我们: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率的倾向,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着力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独立的生命体,是“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高认知,还要关注学生的高投入情感,关注学生对于知识习得的过程,要把研究的兴奋点从“教师如何教”调整到“学生如何学”上,让师生共同经历一场“立德树人”的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且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长,最终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做中学”也就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教师进行深度实践教学的最佳选择,“做中学”就是把人类历史认识成果(人类已有经验)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发展能量,让学习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目前考试评价的导向也在倒逼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做出重大调整和变革。近几年中高考物理试题除有意识地加强与体育运动和生产劳动的结合之外,还增加紧密联系科学技术进步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也就是说,评价的导向就是在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走向“思维培养”的真正转型。
一、学着做——智慧复演,经历科学探究历程
《实验教学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组织开展好基础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含探究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其核心要义是学习者要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际活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以一种与科学家、工程师类似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以此来发展他们对科学活动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意义上的实验教学中,师生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随堂实验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理解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为此,要引导孩子们动起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索。让孩子们经历人类知识的生产过程,就是智慧复演。让学生在经历人类知识的生产过程中感悟、体验人类知识建构的智慧,这就是真正的学习,这就是高阶思维的学习;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人类知识生产智慧的过程中重新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能力学习。
众所周知,教材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是教学任务的依据,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支架。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也是学生进行“学着做”的很好范本。另外,学生进行“学着做”需要的素材来源有很多渠道,除了教材中的实验,也可以来自网络,来自教师、同伴、家长的智慧分享。其实在我们的物理课本中有很多科学探究实验,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无论是基于知识与经验的合理猜想,还是实验方案的优化设计,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合作,最后的评估交流,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冲突”,这恰恰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良好契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疑批判,思维碰撞,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二、自主做——思维迁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意见》指出:在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框架,将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等实践性活动都纳入实验教学体系。学生对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寻求答案,或者对他们不理解的事物寻求解释;在检验理论时所使用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以及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实践问题所运用的工程、数学、技术方法等。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观念正是在参与“做中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现代的教学观就是要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朋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让教学方式走出灌输、训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走向合作探究与学科实践,才可能有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深度教学。
思维始于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目前我们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应试训练模式,让学生几乎无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此,“做中学”就是从思维的起点(发现并提出问题)入手,在动手操作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会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前概念”进行新的学习,这对学生学习科学概念产生严重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有趣感知,启迪思维,就是为了促成科学概念的转化,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训的起步,“自主做”可以通过思维迁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密度”一节课学习时,学生利用身边简易的器材自主设计的两个创新实验,可操作性很强也非常有新意,并且充满浪漫的色彩,对学生的“视觉”非常具有冲击力。通过奇妙的现象让学生陶醉其中,也就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另外为后面学习“浮力”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个非常有思维度的小实验完全可以作为课堂上的情境源,从我们日常课堂反馈的效果来看,非常理想,也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三、合作做——高阶思维,项目式研究性学习
《实验教学意见》指出:要遵循学科特点积极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学习。体现了基于真实世界的情景、基于项目、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如何学,从关注自我学习到关注团队合作学习、综合运用和主动创造,确保学生在未来社会能够进行有效创新、竞争、合作、沟通并解决复杂问题。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思考、探索、进步的。物理学习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复制与重复,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新探索、再创造。深度实践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实践性活动构建新知、思维迁移的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高度投入、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式的学习。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能力,核心是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开展深度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和机械性,实施深度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深度实践的学习。深度实践教学的根本基础是知识观和学习观的深刻转变,强调知识处理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突显学习的丰富性、沉浸性和层进性,实现知识的生成性和多样性价值。
目前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过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即使我们的物理这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生在课后也往往泡在“题海”里,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感悟到物理学习的困难,进而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为此,课后把传统的巩固性习题类作业模式改变为“实验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或者引领学生进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基于真实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这属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层面。谈到“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至今有人认为应该更适合成人化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学习,不适合中小学生。其实对于一个有课题意愿的学生而言,即使他身处小学或中学,也同样可以做一个出色的、像模像样的“课题研究人员”。为此,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达到一定的高度,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这类“项目式研究性学习”,例如:在“密度的测量”一节课学习基本测量“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之后,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密度的特殊测量”小课题研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学生的思维迁移,学习多种方法测量物体的密度。

回归课程育人的教育原点,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得分”而应“立人”,成绩不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学习生活幸福指数、学业成就发展指数。考试评价的终极目标在于“激励学习”与“改进教学”,考试命题必须改变考试内容,倒逼其教与学的方式做出变革。要减少单纯记忆、机械性训练性质的内容,要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时代,《实验教学意见》的出台积极回应了基础教育装备战线多年的热切期盼,顺应了深化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要求,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物理学科教学,应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其教学本质,引导学生构建科学观念体系、促进科学思维发展、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升科学态度与责任,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新时代物理教学的“原点”。
   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教师这一职业也必将充满挑战与机遇,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经验去指导现在的孩子,孩子现在要学的,其实是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和技能。要想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摆渡人,我们首先要从学会独立思考开始,从解决身边一个个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始。在这个飞速发展、不可预知的新时代,真正的稳定其实是你在风暴之前就未雨绸缪,抓住机会学习,野蛮生长,而不是说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倾,在你最好的年华,满足于优越感和舒适区。未来的教师将成为学习数据的洞察者、学生学习的教练、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服务官、学习环境的设计师。教师有多少创造时间,学生就有多少创造空间。改革课堂教学需要大道归一,而大道归一就是回归到学生的生命成长上,我们要带上自己的思考上路,勇于践行,渡人也是渡己,只有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才会让我们每一位教育人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