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昭陵 御厕 妃园寝——沈阳公共考古系列活动之四

 辽宁记忆 2021-04-14


身披铠甲,眺望远方的一位威武将军矗立于沈阳昭陵主路上,他是在思谋国家的政治改革,还是在远虑夺取前方的紧张战事,抑或在担忧海兰珠的病体……他就是大清开国皇帝太宗皇太极的青铜雕像。天空格外晴朗,片片白云轻悬于天际,在青松、黄瓦、红墙、蓝天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清丽透彻的绝美画面,置身于和谐宁静的美景中,我们展开了 “行走盛京方城”公共考古第四期活动。这次我们走出了方城,走进了沈阳北部的清昭陵里。带着预先计划的百姓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如古代皇帝如何“方便 ”?皇家祭祀祖先的祭品在哪里准备?昭陵是否有所变化?皇太极去世后,他的妃子随葬何处?这些内容都将在行走昭陵时得到解答。


沈阳昭陵是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合葬墓,因陵寝在沈阳北部,百姓俗称北陵,已于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昭陵是清代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先后十次来此东巡谒陵祭奠。


石牌坊后正红门前左右两侧建有规模相仿的对称院落,东为更衣厅,西为宰牲厅,院内建筑均已坍塌,红色院墙和三开间两进深的门厅保留完整,这是康熙帝东巡前增建的。自2003年发掘至今已有13年。这两处遗址和妃园寝总体概貌的讲解人是市考古所的刘老师。


东跨院是更衣厅和净房,是东巡皇帝祭祀前更换衣物和如厕之处。净房在更衣厅里侧的院墙之内,砖雕照壁之后。皇帝穿过一座墙门(墙上开辟之门)也就是“洞门”后,进入院内大小便。如今的院内杂草重生,将青砖漫地的原貌遮盖得严严实实。一片玻璃罩下现出一块中间凿出花生状漏洞的青石,洞下是一暗沟,皇帝排便后用清水将排泄物冲出院外,这是古代的“水冲厕所”。昭陵“御厕”的完整性全国罕见,其唯一性凸显了文物价值极高。刘老师讲,这个小院排水系统很好,雨水顺着排泄沟流出,院内从不积水。“御厕”旁种有散发浓郁香气的紫丁香和核桃树,这驱臭措施为皇帝想的多么周到。西跨院是宰牲厅和馔造房,是祭祀前宰杀牲畜并加工成祭品的地方。地面上存留的柱础石勾勒了当年宰牲厅的方位和大小。玻璃覆盖部分就是馔造房遗址,至于准备一牛二羊的最高等级祭品——太牢的场景只好由人们发挥想象去添加细节了。
平时,昭陵东西跨院是关闭的,正因为市里组织的公共考古活动才为我们特意开放了一次,有幸借此机会了解了清代皇家祭祀先祖陵寝前的准备场所。


正红门是陵寝大红围墙的正门,迈进此门就进入了陵寝。这里和妃园寝具体内容的讲解人是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队长陈赫。笔直的神道、成对伫立的华表石兽、庄严的碑亭在陈赫的详尽描述下是那样神秘莫测,特别是在清代,传说如果跨越神道,牲畜斩脚,活人杀头,这严酷的法令愈发烘托了皇家君临天下的威严。
转过碑亭,高耸的城墙闪现眼前,城门上是三重歇山式城楼,表明此陵寝地位尊贵。城门拱券和两侧石条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门上横额竖版刻写着蒙满汉三种文字“隆恩门”,中间的满文字体最大,很有特点。穿过隆恩门,沿蹬道来到城墙之上,陵寝方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陵寝建方城是昭陵一大特色,这在其它陵寝中并不常见。只见一众陵寝建筑屋顶皆为满铺的黄琉璃瓦,从这一点看,建筑规格比沈阳故宫的黄琉璃瓦绿剪边提高了等级。因为建造昭陵时大清已经入关,文化上与汉族更加融合,借鉴了明代陵寝规制,昭陵形制趋于规范,同时保留了满族特色。网上材料讲,方城是仿造盛京城建造的,这给后人研究已经消逝的盛京城池规模提供了范本。
在昭陵中走着看着,大家纷纷发出感慨,已经多年没有进入陵寝参观了。可不是,我记忆中游览昭陵陵寝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走出陵寝,大家沿宰牲厅外墙向西走去,找寻妃园寝。当走到烈士陵园时左转进入对面的羊肠小道。在一片密林深处,陈队长指给我们看这是当年的妃园寝园门位置,这是享殿位置。其实,我们只看到荒草一片,乱木杂生的林地。突然,陈队告诉大家这就是妃子坟墓。没有明白人指点,你怎么也不会相信,这矮矮的上面长着树木和野草的土丘会是当年皇太极妃子的坟墓。周围大大小小共有11个土丘,葬着皇太极的11个妃子。考古人员分析,稍大的四座土丘应当是宸妃海兰珠、贵妃娜木钟、淑妃巴特玛、庄妃布木布泰(空冢,本人葬在河北清东陵)的墓冢;其余的矮丘应当是名分不高的妃子墓。由于墓前没有墓碑,无法一一对应墓主人。遥想当年,皇太极的妃子,品级高贵,为什么墓葬竟然如此荒芜,甚至都不如老百姓的坟墓规整?刘老师讲,清末,朝廷日趋没落,难以为继,给昭陵的拨款愈发减少,只够维持陵寝的,其它附属建筑难以得到保护。特别是大清结束统治地位后,管理妃园寝的官兵解散,园寝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老百姓偷偷地拆除妃园寝的墙砖和木梁盖房子,导致园寝破败至此。


当年,在盛京皇宫的台上五宫里,贵为皇妃的海兰珠生活是多么富庶,锦衣玉食,宫人簇拥。海兰珠贵为东宫,极尽皇太极宠爱,所生阿哥差一点被封为太子。可惜母子寿命有限,相继离去,还带走了皇太极的生命。然而,虽然海兰珠生前荣耀,死后却不能与夫君合葬帝陵,只能远远地与姐妹们陪伴着丈夫,几百年来静静地注视着沈城的变化。如今,北陵公园里,晨起黄昏,锻练的人群占满了陵寝四周的道路,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白天川流不息的游客细细游赏陵园。人们是否在与长眠于此的先人们暗暗的进行着心灵的交流。
行走昭陵之后,我们又回到中街豫珑城大象生活馆聆听了新乐遗址博物馆馆长陆海英女士的《皇太极与盛京城》讲座,丰富了行走内容。今天的活动结束了,标志着2016年公众考古专题活动完美收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今年沈阳市文广局、市考古所、豫珑商城、沈阳晚报联手辽宁文保团开展的行走盛京方城引领公众参与文保考古活动,以行走寻踪+讲座揭秘的形式为市民提供了详细了解三百年前盛京古城历史的机会,点燃了民众参与文保的热情,提高了市民历史文化知识水平。
专题行走活动虽然结束,但辽宁民间文保志愿活动仍然在继续,在扩展,在延伸……爱好文保的人们依然坚守着这份执着,就是为了将历史更多地传承给子孙后人,让辽宁历史记忆更加持久。正像一位话剧导演所说的:文化的留存需要人们的认识和保护。让我们更多地认知辽宁,热爱家乡,让历史代代铭记在人们心中。
2016年7月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