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正当时!健脾祛湿是关键,五大祛湿穴位你可知道?

 风吟楼 2021-04-15

图片

图片
道教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公众号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为身体健康打下基础的关键时节。春季,气温回暖明显、多雨潮湿,适应力差的人很容易精神萎靡、昏昏欲睡,这主要是脾胃湿气太重造成的。

中医养生认为,湿气是“万恶之邪”,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杀伤范围最大的致病因素。中医认为体质虚弱的人,阳气不振,难以祛除寒邪,进而湿气侵袭,以致血运不畅。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容易出现寒和瘀的双重特征。因此,春季及时给身体“除湿”很重要哟!

 
图片

图片

脾可以运化体内的水湿,脾受伤了,身体内的水气堆积起来,排不出去,就是我们所说的湿气重。

1
脾虚的人舌苔黏腻

是否脾气虚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观察他的舌苔。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舌苔应该是薄薄的一层,舌头整体呈现粉红色,而且是润润的,不干燥,也不会水湿过重,这是因为脾统摄运化体内的水湿,如果脾好,水气的运行就是通畅的。

脾虚的人,体内的水湿运化不开,表现在舌头上就会出现又厚又黏腻的舌苔,而且不同颜色的舌苔代表不同情况的脾虚,如果舌苔呈现的状态是白厚且湿润,是为脾虚寒,如果舌苔黄厚且腻,则是脾虚热,生活中我们可以自行观察舌头。

2
脾虚的人会虚胖

脾虚会影响到身体的运化能力,随之对食物的消化和代谢也都会出现问题,这样就会让过多的热量积存在体内,导致肥胖的出现。

肌肉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一旦脾虚,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给,就会出现萎缩无力,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脾虚的人不仅会发胖,还会让人觉得浑身松垮垮的。

3
脾虚的人饭后容易腹胀

有些人每次吃饭后都会打嗝,甚至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已经吃饱的表现,其实打嗝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脾虚而导致的胃气上逆。

4
脾虚的女人会月经不调

很多脾虚的女人都会存在痛经、手脚冰凉、月经周期紊乱等现象,而这些都可能是脾脏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于女性而言,一定要养好自己的脾胃。

5
脾虚的男人肾也会虚

脾虚会影响到体内气血的运行,而血气不足又会影响到男性肾脏的健康,因此很多脾虚的男人也都存在肾气虚亏的现象。

湿气和脾虚是恶性循环的关系,脾虚会导致体内湿气加重,而湿气重了会让脾虚的更加厉害,同时还会导致虚胖,疲劳,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湿气重,首先就要养好自己的脾胃。

图片

图片

现在为您推荐几种祛湿的食物,收藏了哦!

1
薏米+红豆

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清热排脓等功效。薏米可以和红豆煮粥,就是单纯的薏米加红豆,喝水吃豆子,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了。(最好先炒一下)

红豆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它清热作用比绿豆弱,但利水祛湿作用更强,不但可以治疗一般的水肿,甚至可以治疗“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

图片

2
陈皮

陈皮最擅长化解中焦脾胃的湿气,是健脾届知名度最高的食材之一了。陈皮健脾更适合体内有湿气,容易气滞的女生。

《本草备要》里说:(陈皮)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陈皮两个特别的功效:燥湿和理气。陈皮燥湿,尤其擅长化中焦脾胃的湿气。

所谓: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

图片

3
冬瓜

冬瓜除是蔬菜外,冬瓜皮、冬瓜子还是一种中药,有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历代本草记载,冬瓜皮能治肿胀、消热毒、利小便。冬瓜利水作用较强,容易水肿的人应该常吃。

图片

4
芡实

芡实是滋补性强的食物,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在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就强调吃芡实。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将其和莲子、茯苓、山药一起煮成四神汤,具有健脾、利湿、补肾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饮用。

图片

5
荷叶

荷叶清香细腻,生长在水中,清澈而翠绿,营养价值丰富,可取其作为烹饪原料,增味解腻,将荷叶泡茶,有清暑利湿、凉血止血的作用,将荷叶撕成小片,用开水冲泡就可以了,淡淡的清香,再配点冰糖,一天喝两次,也是夏季的消暑美饮。

6
淮山药

山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肾三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在历史上与牛膝、地黄、菊花并称为“四大怀药”远销海外,并有“四大怀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铁棍为王”之说。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湿功效。

图片

7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图片

图片

身体五大祛湿穴位从头到脚依次为:百会穴、大椎穴、神阙穴、阴陵泉穴、涌泉穴。

1
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

功效: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图片

2
大椎穴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图片

3
神阙穴

位置:脐中部,即肚脐眼处。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至发热。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图片

4
涌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图片

5
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为祛湿要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在膝盖内侧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脾胃虚的小伙伴,千万不要吃凉的,吃凉的食物影响消化,还容易导致腹泻,胃痛,吸收也不好。十胃九病,脾胃虚,胃痛,胃胀不消化,食欲不好。千万不要小看胃不舒服这件小事,脾胃为我们的后天之本。调养好脾胃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在养命。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