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樟三:樟林有省级文保单位樟林花厅

 流星雨刘鑫 2021-04-15

走进樟三:樟林有省级文保单位樟林花厅

樟三村位于永昌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樟林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村中世居徐姓,系樟林自然村的延伸聚落。全村以水田为主,区域面积0.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7亩。有5个村民小组,150户,505人。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养殖珍珠为主业。

    樟林村有省级文保单位樟林花厅,2005年11月3日,樟林花厅被公布为兰溪市级文保单位,2017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樟林花厅由樟林村巨富徐氏建造于清末民初,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浙中建筑,里面的木雕、砖雕工艺充分展示了当时东阳木雕和本地工匠的高超技艺。

樟林花厅为五开间三进两明堂建筑,坐西朝东,通进深39.2米,面宽23.2米,四周有两米多高的院墙,总占地1700平方米,是兰溪市内最大的私家花厅之一。四周有二米多高的院墙,院墙门八字式朝南,走进院门,正大门朝东,门楼为砖雕四柱五楼式重檐翘角,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兴进有戏台,两侧楼上有包厢,中进宏大高敞,明间九架前后双步,前郎卷棚式后进有堂楼。花厅粗大的雕花梁下有44只樟木雕成的大“牛腿”,雕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戏曲人物等图案,气势宏伟壮观,后进明堂有两个大水池,四周是一米高的青石板护栏。两水池底下相通,让人极易联想起当年繁盛时池内假山游鱼、荷叶浮萍的美景。整座花厅是当地一位徐氏富商出巨资,请了300多个能工巧匠历时42个月建成。

 

                    樟林花厅

    花厅规模宏大,用材考究、规整、大气,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徐氏是兰溪第一大姓,樟林花厅是徐氏家族的宗祠,是典型的礼制和宗法建筑,维系着当地村民的情感价值,也是研究我国江南民间习俗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在花厅里发现几个大厅里中低层的雕梁和牛腿有不少呈土黄色,不像上面那些梁柱有朱漆包浆的年代感,以为是年代久远,遭遇损毁之后修补上去的。樟林花厅作为粮仓使用时,因为储粮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花厅也间接得到了保护。如今花厅里的梁柱都是原来的老梁柱,没有修补过。花厅作为粮库时期,为了便于清扫和保洁,工作人员用黄泥糊住了底层梁柱和牛腿上那些精美的浮雕、透雕。“文革”“破四旧”,红卫兵曾冲进来想毁掉那些雕梁和牛腿,被老人们以上面的梁够不着看不清,下面的雕梁和牛腿已经被黄泥糊住看不到雕花为由劝阻了。后来,那些黄泥虽然已经清理掉了,但多年的浸润还是让精美的雕花梁柱和牛腿变了色。

    樟林花厅的木雕线条流畅,堪称一绝,尤其是建筑檐口的牛腿和戏台两边的雕花看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后进的两个水池可储水养鱼,既为消防提供充足水源,又为厅内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地人和,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其核心文化思想,是一个“和”字,经过5000多年的传承,已演变为一种精神,升华为一种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