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3)

 cxag 2021-04-15

梅兰芳回忆录(第一部全集)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一章时装新戏的初试(一)《孽海波澜》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一章时装新戏的初试(二)戒坛寺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1)《女起解》(一)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1)《女起解》(二)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2)《五花洞》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1)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2)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3)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4)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5)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6)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4)结束了上海的演出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5)改搭双庆社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一)我怎样排新戏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二)《牢狱鸳鸯》(1)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二)《牢狱鸳鸯》(2)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二)《牢狱鸳鸯》(3)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二)《牢狱鸳鸯》(4)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1)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2)

图片

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3)

      “林知府的女儿许给钱道台的儿子,是指腹为婚,等他们长大成年,敢情钱家的儿子是一个傻子。林小姐那时已经在学堂念书,知识渐渐开通。从她的丫环口中,得到这个消息,心里老是郁郁不欢。她有个表兄方居正,学问不错,他们时常互相研究,十分投契。有一天方居正因为快要出国留学,来到林家辞行,看见表妹那种愁闷的样子,就很诚恳地劝她;这反而勾起她的心事,痛哭了一场,被她的父亲看见,还讽刺了女儿几句。

       “林小姐的母亲死了,照当时的习惯,未过门的女婿,是应该到女家去吊祭这位死去的丈母娘的,他在灵堂上祭的时候,闹了许多笑话。

      “过了一个时期,钱家挑好日子,迎娶林小姐。花轿到门,林小姐不肯上轿,跑到母亲灵前,把她满肚子的委屈诉说一番。经不起她的父亲声泪俱下地也把他的苦衷告诉她。她终于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嫁到钱家去了。婚礼完毕,新娘就得了严重的白喉症。大家都知道这种传染病的危险性,不敢接近她。这位新郎虽然是个傻子,心眼倒不错,始终在房里伺候他的那位刚过门而未同衾的妻子。经过医药上治疗得法,她的病渐渐好了。可是这傻姑爷真的传染上了白喉症,并且很快地就死了。等到林小姐病魔退去,清醒过来,看见头上有一缕麻线,问起情由,才晓得她的丈夫因为日夜伺候自己的病已经传染白喉而死。她在抱恨、绝望之余,无意生存,也跟着就一死了之。

       “包先生在小说里写的林小姐,是为她死去的丈夫守节的。事实上在旧社会里女子再醮,要算是奇耻大辱。尤其在这班官宦门第的人家,更是要维持他们的虚面子,林小姐根本是不可能再嫁的。可是编入戏里,如果这样收场没有交代,就显得松懈了。我们觉得女子守节的归宿,也还是残酷的,所以把它改成林小姐受了这种矛盾而复杂的环境的打击,感到身世凄凉,前途茫茫,毫无生趣,就用剪刀刺破喉管,自尽而亡。拿这个来刺激观众,一来全剧可以收得紧张一些,二来更强调了指腹为婚的恶果,或者更容易引起社会上警惕的作用的。“思想认识随着时代而进步,假如我在后来处理这类题材,剧情方面是会有很大改动的,那时候由于社会条件和思想的局限,只能从朴素的正义感出发给封建礼教一点讽刺罢了。

    (按)前几年我在一次朋友聚会当中,碰见了原作者包天笑先生。他又告诉我这故事的来源,是从民国初年,他家用的一个做菜娘姨嘴里讲出来的。据她说就在这知府家里帮佣,有些事还是她亲眼得见的。知府和道台,都是有名有姓的,不过包先生做成了小说,就把那两位的真姓名隐而不言。戏里用的林、钱二姓,是包先生杜撰的。

      “《一缕麻》的提纲打好了。总纲也写了出来(内行抄的剧本,有总纲与单本两种。总纲内全剧中各角的台词都是全的,单本内就只是某一个角色的台词了。提纲是把所有全剧的场子分幕写出,排戏的时候和演出的那天,都要挂在后台,便于大家可按图索骥地上演,免得错误),服装、道具也都制备齐全。在快要作首次上演的前几天,还剩下一段台词,没有很妥帖地完成,那就是林知府劝女儿上轿的大段道白。齐先生的初稿,写得不够紧凑深刻,经过大家改而又改,还不甚满意。这个地方,也真不容易处理。姑爷是个傻子,林小姐已经知道了:她又是进过学堂,受过一点新教育的女孩子,净拿这套老顽固的话来压迫她,她是不会接受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说得她勉强上轿,这倒的确难以下笔。再拿剧情来看,又摆明了是全剧的一个重要的关子。所以那几天大家的脑筋,都集中在这一场上想法子。

       “有一天我上馆子,聋子告诉我说:'今儿真奇怪,吴先生跟齐先生老早就来听戏了。’我出台一看,并没有看见他们二位。一直等我唱过大半出,才看见他们进来。到了后台,我问他们是上哪儿去的,吴先生说:'《一缕麻》不就快要上演了吗?林小姐怎样让她上轿,再不想好词儿,临时对付几句,是不会搞好的。我们刚才走出园子,围着东安市场,绕了好几个圈子,就是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昨天晚上我替林老头想出几层意思,都跟齐先生说了。林小姐在她父亲面前,除了应该揭穿姑爷是个傻子,表明她不肯上轿的理由之外,一句话都不要再说。只让林知府一层紧一层地逼她上轿。最后拉出了她死去的母亲来动之以情,林小姐这才抱定牺牲自己的决心勉强嫁过去的。我这样处理,可能紧张一点,但是你在这一场上全靠表情做戏,那就要看你的本领了。你听了也不用害怕,我知道你准能胜任愉快的。’

      “林知府名叫林如智,规定由贾洪林扮演。他看完了这大段念白说:'意思是太好了,可是这许多的词儿,尽打我一方面来说,得想个俏头才行。要不然就像背书似的,可能把这一场戏,整个地唱瘟了。你们让我带回去好好地琢磨一下。’

     “到了初演那一天,我看他很悠闲地坐在后台,我就知道他是有了充分的准备了。所谓胸有成竹等着在台上见吧。果然演到花轿来了,我扮的林小姐名叫林纫芬,不肯上轿。先对着母亲的遗像,唱了几句二黄。贾洪林出场,把一层层的意思连说带做,简直生动极了。这么瘟的场子,让他演成全剧的最高潮。这不能不佩服老艺人的艺术,后辈是比不了的。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