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祭白虎,打小人

 一堂国学 2021-04-15

惊蛰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吴藕汀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今年的惊蛰时间是3月5日 11:43:30,农历2016年正月(大)廿七

惊蛰源自《易经》震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分三候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历经寒冬蛰伏,一声惊雷,春风乍起,草长莺飞,万物始而复苏。

惊蛰名称与汉朝皇帝有关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惊蛰习俗:祭雷神、打小人


 

祭雷神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周代惊蛰就有击鼓祭雷神的礼仪。万物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吃梨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吃梨传说源自山西人走西口,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祭白虎、打小人

传统位理学有在惊蛰那天打小人的习俗,今年惊蛰日称为水虎开口日,也是拜虎爷求财日。

因为惊蛰时节的特性,进一步引申惊蛰“除害”的习俗。虽然打小人在平时也可以进行,但在惊蛰这天打小人,具有特别的寓意,据说效果也最好。因为惊蛰的时候,害虫益虫虽然都出来活动了,但这时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没形成气候,比较好打。小人也一样,在小人未成气候之前给予迎头痛击,可以起到压制小人、打击小人,让小人远离的作用。

惊蛰驱虫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惊蛰养生


 

惊蛰节气养生的重点在与护肝健脾,清淡的饮食能起到护肝健脾的作用。由于惊蛰时节气温偏低,早晚温差大,所以这个节气还是很不适合吃偏凉的东西的,入口的食物一定要经过加热再食用。

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惊蛰时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季与肝相应,所以早睡早起,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才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