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五霸之越王勾践,促成浙江与山东的一场史诗型对话!

 一堂国学 2021-04-15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把都城从浙江绍兴迁到山东青岛?

越王勾践灭吴国后,于公元前468年(一说公元前473年)迁都到琅琊。

历史上,关于琅琊的位置有山东和江苏连云港之争,其实,这并不重要,毕竟徐州和连云港在行政归属上都曾属于山东,且古代均为东夷部落,更重要的在于琅琊这个地名与良渚古国之间的神秘关系。

今山东青岛胶南西南有琅琊台遗址,不仅越王勾践迁都于此,秦始皇也曾把琅琊台确立为国之东门进行祭拜。

《越绝书》:“勾践大霸称王,徙琅琊都也。”

郭璞对《山海经·海内东经》的注解也说:“今琅琊在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琊台也,琅琊者,越王勾践入霸中国之所都。”

说到琅琊,不得不说良渚,这两个词语不仅读音相近,而且字形相似。

良渚玉琮上的图腾有专家解读为春神句芒。

《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似乎句芒与勾践也有一定关系。

勾字与句字、“朐”字亦古文通用。

山东潍坊有诸城,曾属琅琊郡,孟子认为是大舜的故乡,诸城东北的临朐县,其沂山被称为东镇。

沂山,又称东泰山。

《周禮·春官·大司樂》:四鎭五嶽(四镇五岳)

镇,为镇压;岳,为监狱。

由此可见,古代帝王封禅大典不是简单的一个仪式,更是一种统治方法。

那么,沂山镇压的是哪位大神?

只可能是东夷战神——蚩尤!

“黄帝百战,蚩尤七十二”。——《鶡冠子·世兵》

由此可见,黄帝与蚩尤的征战次数不少。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里也说: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这就是历史上的“阪泉”大战!

司马迁认为是黄帝打炎帝,但笔者前后文联系了一下,这里应该是炎黄联军攻打蚩尤才对,否则“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这句前置是讲不通的。

阪泉之战的地点在哪?

只能是山东临沂板泉镇!

“临沂”、“沂山”这个“沂”字与东夷的“夷”字同音,而“沂”由“氵+斤”组成,“斤”即战斧,正是蚩尤部落使用的武器。

而“沂”即“沂水”,沂还通“匠”,也就是炎帝神农的出生地“匠水”(姜水)。

历史上,至少有13位帝王封禅过沂山。

《史记》记载轩辕黄帝登封沂山,舜帝肇州封山,此后汉武封临朐沂山为东镇

而江苏连云港竟然也有琅琊山和朐山(锦屏山)。

根据良渚人的DNA测定显示,这个族群广泛分布于江浙及山东沿海地区,涉及古代百越、东夷两大族群。

而东南沿海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正是《易经》先天八卦离卦(五行火,太阳神鸟崇拜)和后天八卦震卦(五行木,东方青龙崇拜)的位置,也是浑天28星宿东方青龙星座投射的位置。所以有“帝出乎震”的说法,句芒身的形象正是鸟身人面,乘两龙。

越王勾践(又名:鸠浅)和秦始皇的身体特征《史记》记载都有鸟的形象,而秦国的官方字体小篆也与越国官方字体鸟书(如鸠浅剑上字体)有传承关系

因为二者都把自己祖先认为是少昊金天氏,一个鸟图腾崇拜的古老氏族部落。

至于越王勾践迁都的原因,《吴越春秋》和《水经注·潍水》都说明了原因:

“琅琊,山名也,越王勾践之故国也。勾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琊。”

良渚→琅琊→诸城(大舜)→潍坊

句芒→勾践→临朐(少昊)→潍坊

沂山、沂水、匠水、姜水、炎帝神农氏、姜子牙、周文王渭水遇姜尚,姜子牙潍水垂钓……

真相,越来越近了!

end

您可能也喜欢:

1.千古帝王:炎帝生死之谜

2.千古帝王:秦始皇面相身高之谜

3.千古帝王:越王勾践为何要迁都琅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