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池企业的发展,不仅限于产品研发的推动,还有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尤为关键。 自今年起,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的趋势更明显,三元软包电池获得车企青睐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全行业更多的新活力。 为此,起点锂电大数据整理了20家企业1-9月的装机量进行排名,并根据各大企业的相关动态,以供行业参考。由上图可知,前20企业的1-9月装机量整体上扬。 同时,宁德时代、中航锂电、比克、卡耐、捷威、银隆等企业装机量实现了大幅增长。除去“一骑绝尘”的宁德时代,其他企业表现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除了产品研发,运营同样影响企业发展 如图所示,前20企业的1-9月装机量中,比克、捷威、卡耐、银隆、中航锂电,这五家企业都呈现了波动上涨的趋势。由此可见,所有第二梯队的动力电池企业,都会经历波澜起伏,并且努力攀爬前行。 其中,银隆和中航锂电两家企业的装机量数据波动,较为相似。因为银隆和中航锂电在今年发展较为波澜曲折。据悉,在7月初,中航锂电发生了较大的股权变动;而银隆则在7月出现工人围堵,连番讨薪等不利新闻。 由此可见,电池企业的发展,不仅限于产品研发的推动,还有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尤为关键。 比克电池装机量发展堪称“小CATL”? 据起点研究(SPIR)数据显示,比克电池9月装机量是198.33MWh,相较于8月的110.2MWh,环比增速为79.97%。截止至发稿日,总装机量达到7.77GWh。 同时,起点锂电大数据记者整理1-9月的装机量过程中发现,比克的装机量发展状态,与宁德时代颇为相似。 如图所示,比克和宁德时代今年装机量不断波动上涨,以9月装机量为主要,迅猛增长40%,总装机量已达11.82GWh。 据悉,比克量产3.0Ah电芯产品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21700电芯已完成多次下线内测,4.8Ah 21700圆柱电池开始小批量试样,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实现大批量出货,年底将推出5.0Ah产品。 有业内人表示,比克早8月就已开始推动大批量供货,因此,才有了9月装机量的猛增之态。 目前,比克已在深圳和郑州建立了两大生产基地,总年产能达8GWh,2018年,比克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达12GWh,预计2020年总产能将达到15GWh。主要客户包括东风、中兴汽车、江淮、海马、依维柯、云度等。 虽然,实际装机量数据与宁德时代相差甚远,但是在每个企业的全力追赶之下,未来之事,且行且看。 “明日之珠”,花落谁家? 在今年以来,可谓是忽冷忽热,“全行业抗战”时期。自6月12日补贴新政实施后,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的趋势更明显,动力电池行业因此寒冬袭来。 但是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三元软包企业的装机量大幅增长。 以捷威动力为例,在今年6月传出捷威动力获得复星集团投资的消息。而捷威动力也因此迎来了春天。今年7月装机量数据排名中,捷威动力装机量91.47MWh,突围而出,位居第七。 时隔一月之后,捷威动力的9月装机量再次上涨,达到109.48WMh,1-9月总装机量达到0.31GWh。在新能源行业的金九银十之际,仍然排名第七。 捷威分析师李金山向起点锂电大数据表示,公司装机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6月补贴新政实施后,搭载捷威锂电池的高续航车型开始量产上市。 但是业内人表示,更多是因为复星此次投资捷威动力,花了“血本”。 同时,在9月,复星投资捷威的发布会上,捷威表示将要量产能量密度高达270WH/kg的产品,而复星已经表示出鼎力支持捷威动力发展。 目前,捷威已建成1.5GWh产能。未来,捷威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及市场占有率目标来制定产能规划,预计到2023年新增38GWh产能,累计产能达到39.5GWh。 与此同时,受政策影响的,还有卡耐。 今年6、7月份,卡耐的排名分别是第6位和第7位。在此之前,卡耐虽然是国内最实现批量提供三元软包电池的企业之一,却从未进入前十。 在9月装机量排名中,卡耐虽未进前十,但是1-9月总装机量达约为0.2GWh,也达到了第17名。 由此可见,在政策的推动下,三元软包企业已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三元软包或将迎来长足的发展,第二梯队艰难逆袭,不是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