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第二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4.7万辆,同比增长48.3%。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所趋,二季度运行情况整体良好。 2019年第二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4.7万辆,同比增长48.3%。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所趋,二季度运行情况整体良好。市场的增量主要来自二季度抢装的订单。尽管补贴退坡幅度超50%,但市场早有准备,预计将通过中游降价,终端涨价方式消化。此外,根据起点研究调研得知,三季度新的补贴标准之下,市场承压,中下游部分厂商调低了生产计划。Q2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去年同期Q2均保持着较快增长态势。第二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特点有:2019第二季度乘用车市场呈现大幅增长,产量30.9万辆,同比增长59.3%。客车产量1.7万辆。同比下滑36.1%。专用车市场二季度生产1.95辆,同比增长45.5%。图 1 2019Q2 各类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速(%) SPIR统计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产量为19GWh,同比增长31%。Q2动力TOP10销量占总销量比例为85%以上,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部分后排厂商退出新能源汽车动力市场谋求转型。同时受新能源汽车未到位,行业资金链依旧非常紧张。(1)新能源动力电池格局进一步集中,头部企业2018年出现产能吃紧,新增产能没跟上,二季度高产能利用率备货。(2)随着政策不断倾向锂电池,除了新能源汽车,小动力类电池增加,如电动工具,自行车,低速车等,第二季度出货增加。(3)动力电池企业分化严重,特别是电池性能方面。国内一线梯队电池订单较多,大多数企业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高端需求,三四线企业订单少,产能利用率不足。图 2 2016-2019Q2中国动力电池产量(MWh)
 TOP2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占比达到63%,TOP10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达83.2%,二三线企业产量分布及产量排名动态变化。 材料环节中,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总出货量都呈现不同幅度增长。二季度补贴政策过渡期取消,因此各大企业均在冲量,从而形成4、5月份材料出货量达到高峰,而6月则下滑。四大材料方面,除去电解液总体价格维持平稳,其余三大材料价格均呈现小幅度下滑。正极材料:上游原材料金属钴、锂跌势有所缓解,正极材料二季度价格仍维持下跌趋势,钴酸锂价回调,降至20万/吨以内,三元5系常规产品跌至12万以下,锰酸锂和磷酸铁锂跌破4万。 负极材料:人造石墨出货量大幅度增长,同时高容量产品市场需求增加,加上出口量增多,天然石墨方面也有小幅度上升,源自数码及出口领域,其他负极材料方面硅碳材料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70%,主要受益于高镍正极材料爆发,二者搭配。电解液市场稳定,溶剂市场前期起来的波澜在慢慢消化中,总体来看,溶剂市场紧张氛围得以缓解,但价格却尤为坚挺。现国内电解液价格主流报3.6-4.9万元/吨,高端产品价格在5-6万元/吨左右,低端产品报价在2.3-2.8万元/吨。二季度中高镍类电解液和硅碳类备受市场青睐。干湿法隔膜价格战激烈,价格再创历史新低,在此情况下,干湿法隔膜二者价格差距拉近,干法优势缺失,湿法出货大幅上升。碳酸锂方面二季度受海外盐湖锂及国内盐湖提锂影响,同时加上6月份动力电池企业减产影响,其价格一路小幅度下滑,目前最低价格已经跌破7万/吨,预计随着国内四川、江西锂矿开采量增多,和盐湖提锂技术提升,未来其价格必将再度下滑,回归倒2015年初时期价格。图 3 2017-2019Q2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走势(万元/吨) 六氟磷酸锂新增产能逐渐释放,供应量增加,同时受锂资源价格下降影响,二季度其价格跟随下滑,目前已经跌破10万元/吨,最低报价已低至9万元/吨。图 4 2016-2019Q2六氟磷酸锂价格走势(万元/吨) 起点研究(SPIR)认为在此大环境下,到2020年之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政策的依赖较大,随着补贴政策退坡的过渡期取消,在第二季度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已经过一轮冲,三季度在新政策与补贴条件下,市场产销量将出现放缓,增速将不低于期。1、材料:在产量方面,受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加,产量会继续增加,材料将跟随市场需求拉动,但在价格方面将维持小幅度下滑,市场将形成稳定格局。唯一有可能价格上涨的材料为电解液,一方面由于上游溶剂和添加剂市场不稳定,供应企业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目前其价格已经基本接近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