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说起苏轼,大家都太熟悉了。不过你知道吗?苏轼除了诗词写得好之外,书法、绘画、散文样样精通,一生虽屡遭贬谪,他却异常乐观豁达,贬到哪吃到哪,是个妥妥的“吃货”。不仅如此,就连医药方面也颇有造诣,真真是个全能型宝藏选手,今天小香就来和大家聊聊苏轼和医药的那些事~ 搜集秘方小达人 多次被贬的经历,让苏轼成了古代的“旅游博主”,再加上这位博主本人才学渊博,走到哪儿都能写出很多好玩的段子来,散发着十足的人格魅力,自然是吸粉无数。这也给了苏轼极大的便利,得以搜集来自各地的民间秘方,堪称“搜集秘方小达人”。 苏轼有个好朋友叫巢元修,有次闲聊中无意透露自己有个家传秘方叫“圣散子方”,苏轼听了眼睛一亮,想要好友将秘方传给自己。这家传秘方,按理来说自然是不可告知外人的,结果苏轼这人一顿软磨硬泡,还指着松江水发誓说绝不外传,这才得到了秘方。苏轼为此写了篇文章《圣散子方》,文中还称这张秘方“真济世卫家之宝也”。 在海南的时候苏轼听闻有一种叫“倒粘子”的草药可以治疗腹泻,吃了几颗发现味道还不错,于是将其制成药丸,每天吃上一百来粒,用它治好了自己的小便白胶和腹泻。苏轼很开心,不仅重新给这倒粘子取了个名字叫“海漆“,还写了篇《海漆录》来记录这件事。 苏轼把自己搜集的这些秘方、经方整理编撰成了《苏学士方》,后人将其和沈括的医方放在一起,编纂成了《苏沈良方》,至今仍影响尤深。 养生型吃货选手 苏轼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吃货了,从“东坡肉”到《猪肉颂》再到《老饕赋》,无一不透露出其吃货的本质。不过虽为吃货,苏轼也不忘要养生。 像我们很熟悉的芡实,被苏轼当作食疗佳品。煮熟的芡实每天吃上10~20枚,而且要一粒粒细细咀嚼,这样可以补益脑髓,促进消化。 苏轼素爱饮酒,还会自己酿造药酒。比如在惠州时,他就曾自己酿造桂酒来抵御瘴气,还写了《桂酒颂》来称赞这酒“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喝完了浑身舒爽,一身轻松。 被贬海南期间,因当时的海南属蛮荒之地,缺少食物,苏轼就煮苍耳充饥,还借此发现了苍耳的药用价值:“其花叶根实皆可食,食之则如药。治病无毒,生熟丸散,无适不可。愈食愈善,乃使人骨髓满,肌如玉,长生药也。” 宋代的抗疫英雄 说起抗疫,不由得想起新冠肺炎疫情,现在全球都在同疫情做斗争。而身处宋代的苏轼,也曾遇到过疫情,并且在抗击疫情中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称得上是宋代的抗疫英雄。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恰好赶上了当地的瘟疫横行,死人无数。这个时候,苏轼当初好不容易求来的圣散子方闪亮登场了。苏轼命人将圣散子方煎煮好分发给民众,不管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可以无偿服用。据苏轼记载,“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除了无偿发药,苏轼筹集了一笔公款,再加上一部分自己的私房钱,在杭州建立了“病坊”,名曰“安乐坊”,也就是现在的医院,这是杭州的第一所医院。苏轼非常有管理头脑,派遣寺院的僧人管理病坊,还聘请医生每天到安乐坊坐诊,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分开隔离治疗,有效阻止了疫情的蔓延。后来安乐坊改名为“安济坊”,收归国有。 苏轼的一生虽颠沛流离,但他从没有停止过对医学的探索和钻研。他记载的很多医学养生知识,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大参考意义。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