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养生】冬天吹暖气竟吹出病?!小伙伴们一定注意,在家开暖气,这件事情千万别忘了…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4-16

暖气可是大救星!…

但在跟暖气表白前,

先给大家提个醒,

暖气吹多了,也会有健康隐患,

这不,最近武汉的汪婆婆就中招了

怕冷天天在家吹暖气结果被“吹出“急性膀胱炎”…

这位婆婆由于从小体质就弱,40多岁以后就一直很怕冷,每到冬天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今年入冬后她每天呆在家里,把家里的暖气温度调到30℃。一个月下来,整天在家吹暖气没怎么运动,喝水就更少了。

几天前,汪婆婆感觉身体很不舒服,有尿意但量很少,而且排尿时有烧灼疼痛感。后来便明显感到体弱无力,还伴有发烧、浑身不适,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膀胱炎。而诱因正是暖气!

医生介绍,家中长期开暖气,屋内空气会很干燥,人体的水分会不断丢失,如果经常忘喝水或者喝水很少,尿量也就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这个容量的尿量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其实除了泌尿系统以外,

如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

心血管、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等

身体部位都会跟着“遭殃”。

医生提醒

冬季谨防热出来的“暖气病”!

看看暖气病都有什么?

何为“暖气病”?顾名思义,就是让暖气给热出来的病。

冬季,暖气开放,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症状。

1

抢走水分血液变黏稠—— 心血管症状:心慌、胸闷、头晕眼花、血液黏度高、血压改变等。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另外,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

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2

忘记喝水尿路受阻碍—— 泌尿系统症状:尿量减少、尿道感染、尿路结石等。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你又经常忘喝水,尿量也就会越来越少。

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这个容量的尿量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就不能正常冲洗我们的尿路了,这样就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长期呆在暖气屋里的人,更应该多喝水,不妨随身带个密封严实的小水杯,装上水,就不至于总不记得喝水。

3

皮肤缺水也会得湿疹—— 皮肤症状:容易干燥、瘙痒、出现皱纹等。

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

人们以为这样不会得湿疹了,其实,皮肤干燥,缺少水分滋养的皮肤会瘙痒,痒了多难受呀,那就挠一下呗,可不当抓挠还会弄破了皮肤,也就难免造成湿疹。

4

环境变化影响泪液循环—— 眼睛症状:眼睛红肿、干涉、有异物感、分泌物粘稠等

冬季户外风大物燥,室内室外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

同时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怎样预防“暖气病”?

室温勿过高

冬天室温不宜过高,18-22摄氏度最适宜。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造成感冒,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室内过于干燥。

有研究表明,室温在15-20摄氏度(17摄氏度最佳)时,脑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最高。

饮食多吃韭菜萝卜

供暖后,室内空气干燥,咱们每天要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而且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皮肤较干的人,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动物肝脏等。

湿度相对湿度45%-65%

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

在暖气前摆放水盆,同时养一些绿色植物,如仙人掌类、吊兰、巴西木等,这样既可以保持空气湿度,还能净化空气。

也可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或将洗完的湿衣服挂在室内,让水慢慢蒸发。

若使用加湿器,则需要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一次,否则容易滋生病菌,引发呼吸道感染。

换气每天通风半小时

进入冬季,户外活动减少,咱们更要适当地开窗通风。

通风的最佳时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每次通风半小时左右

暖气虽舒服

但一定不要忘记做好“暖气病”预防哦~

稿件来源:网络整理

声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