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柔和为贵——郎世宁字画

 博搜艺术 2021-04-16

  据了解,郎世宁的作品在市场上十分罕见,每次出现在拍场上,均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像200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推出的郎世宁《萍野鸣秋》,拍出1764.5万港元的高价;在香港佳士得当年秋拍中,郎世宁《秋林群鹿图》也以884.5万元拍出,可见郎世宁画作的市场号召力。

  

  郎世宁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做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

  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 室创作了许多作品,绘画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及历史事件等,其中仅人物肖像画就有二百幅。郎世宁在作画时,使用的是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而把西洋绘画中所强调的透视法与中国的工笔绘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白己独有的绘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融会贯通。可以说,郎世宁是把西洋画法引入中国的第 一人。郎世宁除了在宫廷作画外,还为皇帝修建圆明园做出贡献。1747年(乾隆十二年)他参与了圆明园内长春园(即意大利建筑风格的“西洋楼”)的设计和施工,被皇帝封为正三品的官位。

  

  郎世宁对东方这个遥远的古国充满了好奇与幻想,他欣然接受了去中国传教的任务。郎世宁坐船经过长达15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他梦想中的中国。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郎世宁在紫禁城内也开始学习中国的绘画方式,并开始尝试将其与西洋画结合起来,如果有人看过郎世宁对皇帝、紫禁城、圆明园等人物与场景的描绘的话,一定会惊叹于其高超入神的画技。

  

  对于郎世宁的绘画成就,周书楷在《故宫博物院郎世宁诞辰三百年特刊》序言中总结道:“郎氏天纵才华,数年尝试,终于吸取我国传统艺术精华而与其原有艺风融会贯通,自创一格,在清宫以画效劳五十年,卒后奉旨优恤。有清一朝,以乾隆最盛,就文事学植论,亦以乾隆帝为翘楚,郎氏绘画浸入帝心,其功力之高之深,于此可见。”

  郎世宁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特别是雍正和乾降时期的官窑粉彩瓷器上的构图布局、绘画主题,都可以看到郎世宁的影子,可以说,郎世宁代表了当时的宫廷艺术品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