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通汤 【原文】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2、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组成】 姜 葱实 附子 【时机】 1、少阴病的下痢。 2、病人上面有虚热,下面是寒痢。 【方解】 1、葱白只用葱的白茎,和干姜、附子一起煮,因为没有炙甘草,所以药一下去的时候,没有阻碍,一下去就能把上焦的阳往下带。 2、干姜温中。 3、生附能行到表面上,能把肠胃的蠕动加速,让血行到四肢上去。 【应用】 1、病人癌症晚期,下利,病人汗出不止,整个肠胃都干掉了。这种就是死证,有阴无阳,就是阳脱了,阳脱掉就会有这种现象。用白通汤加猪胆汁和人尿,白通汤可以通阳。大剂的用,靠人尿硬把阴阳相隔打开。 2、病人病危已经没有时,白通加猪胆汁汤。如果脉微微出来,表示人救回来了,但是如果暴出,病人就会死。所以吃药前要和病人家属说好。 【比较】 1、寒利不止白通汤,热利不止,桃花汤。 2、都是少阴病。 【比较集锦】 1、上热下寒: (1)附子泻心汤:上面热肾阳不足(口腔溃疡足寒等); (2)黄连汤:胸膈热大肠寒,上吐下泻的霍乱、腹痛; (3)半夏泻心汤:胃有热大肠寒,腹痛比黄连汤轻; (4)白通汤:上面热,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坏死,造成不断的下利,上下不通; (5)麻黄升麻汤:厥阴病,无汗,上热喉咙痛、咽喉溃烂,又肠中虚寒下利; (6)引火汤:上属雷火之热,比如口腔溃疡、唇周溃疡、舌头溃疡、目赤、严重鼻衄、头面轰热、严重头晕、高血压等;下寒为肾的虚寒,比如脚特别冷、膝盖冷痛等。 2、少阴处方: (1)四逆汤:手脚冰冷了,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中阳不振,脾胃的功能不好,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 (2)附子汤:表里皆寒且虚、阳不足,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但是阳气很足用小青龙汤; (3)白通汤: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上下不通达,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了,上焦的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变成上热下寒,造成不断的下利。 (4)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是表热里寒,脉很微细,很危险了。通脉四逆汤打通全身血脉。通脉就是通达内外。 (5)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是脉都快没了 (6)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脉四逆汤。 3、(1)附子汤:全身虚寒、关节疼痛; (2)真武汤:四肢沉重,小便不利,腹痛,下焦寒水,肌肉瞤动; (3)白通汤:里寒下利、上焦虚阳下不来; (4)四逆汤:手脚逆冷,肠胃的阳没有了; (5)通脉四逆汤:里寒表虚热,手脚温,但是脉几乎没有了; 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脉四逆汤。 |
|
来自: 仲景中医交流 > 《伤寒经方(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