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票房最火的华语电影是我的姐姐,至写稿时(4月14日16时),票房已近7亿。这一部小成本电影之所以取得如此票房佳绩是因为了它的故事触及了一种强烈的国民情绪「对重男轻女的反感」。爸妈留给了她一个5岁的弟弟,成为了她的羁绊。究竟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与职业梦想还是把年幼的弟弟抚养成人。然而安然志不在此。她想离开家乡,去北京读研。当年正是爸妈为了让她方便以后「有精力顾家」,偷偷篡改了她的志愿。 安然也曾因为穿裙子使得父母的为了生二胎编纂的谎言暴露后挨打…… 甚至剧情还暗示父母曾经想通过制造事故来获得生二胎的资格。弟弟出生后,剧情也与所有重男轻女的故事一样,家里的一切都紧着弟弟来,安然成为了家里的二等公民。她作为姐姐的前半生命运,也与安然异曲同工,一直在被牺牲。她六岁时半夜醒来,看到父母喂弟弟吃西瓜,并叮嘱弟弟,别让姐姐知道;家里没钱,为了让她弟弟上中专,牺牲了她,没让她去读大学、学俄语;她本来去莫斯科做生意,结果被家里喊回来帮弟弟带孩子。1996年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做了一期纪录片——《姐姐》。剖腹产前,父母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决定让女孩当“姐姐”,这样以后可以照顾“弟弟”。晚饭前大家都在看电视,儿子想看球赛,女儿想看狮子王,前提是儿子已经看了一下午球赛了,儿子不给遥控器,女儿希望妈妈主持公道。  妈妈为了让儿子继续看球赛,又不想显得自己偏袒,就说自己也愿意看球赛… 姐姐不满妈妈的不公,就挡在电视面前,“听话”儿子就要杀人。
 后续是姐姐听到这样的威胁,大哭倒在地上,爸妈一起过来说姐姐任性…而在《我的姐姐》微博评论里,不少网友都讲起了自家“姐姐们的故事”,引发了大家广泛的共鸣。
社会新闻里,也充斥着“安然”、“樊胜美”们的身影。 看一看我国出生性别比,施行超过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对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婚姻家庭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大15年发布的《中国农村家庭发展报告》来看,中国农村地区,0到4岁儿童:一胎男女性别比:122比100; 二胎男女性别比:126.4比100; 三胎男女性别比:146.3比100。 尤其一胎为女性时,二胎男女性别比可达194.3比100。 正常值范围以上多出的那些黄色柱形图,是由一个个未出生的女婴用生命绘成的。 那些姐姐为了自己的弟弟出生,被动地让出了出生的权利。她们还未呼吸世间一口空气,就被当做弟弟问世的垫脚石所抛弃。 安然们至少有选择、逃避的可能,她们连这点机会都被剥夺了。愿每个姐姐都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每个女孩都能活得自由,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