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阳县副县长王庆怀(左一)陪同市农村公路管理处领导进行现场观摩指导工作。 泌阳县始终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脱贫攻坚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秉承“修一条路、建一绿化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全面构建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生态的农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美丽交通”建设领跑“美丽经济”腾飞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为2098.9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89.889公里,辖区内有县乡道省级文明示范路83.3公里。 
碾压路面 建设好农村公路发挥先行官作用 由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对创建工作调度全局、统一指挥;出台《关于印发泌阳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泌阳县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工作方案的通知》,目标明确,敲定创建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力推创建任务落实;动员会、推进会、现场办公会层层驱动,思想和力量在这里凝聚集结。全县各级各部门纷纷签订创建工作“军令状”。第一时间,县委书记、县长、各级党员干部奔赴一线,交通、运管、农村公路等部门人员纷纷冲向战场,路政员、监管员、护路员全员上阵,全民参与、城乡联动,全天作战。 明分工。严格实行项目分工责任制,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部分工具体,让工程有人抓、有人管,有效调配资源和力量,推进项目顺利进行。 大投入。县里对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上级项目资金剩余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全额拨付。2017年,还整合其他部门涉农资金建设农村公路92.26公里。积极参与市政府发起的农村公路PPP融资,该县上报投资规模10.2亿元,拓宽融资渠道,助推农村公路建设。 严质量。建设八公开制度、三阶段验收制度等,每项制度立行立做。严守建筑材料进入关、施工工序关、工程监督关、现场管理关和工程检测关。县政府督导组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三年来,泌阳县建成农村公路507.781公里、桥梁6501延米,完成投资4.42亿元,县财政配套到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2.29亿元。 
沥青罩面、沥青灌缝。 管理规范 确保畅通 管养机构全覆盖。全县新改建4个县乡道中心养护站,建立20个规范化乡镇管理养护站,所有建制村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协会,实现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全覆盖。养护路线实行承包责任制,三年共拨付资金 1416.685万元,足额保障养护人员经费。 日常管理全方位。大力推广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推进依法治路。完善农村公路保护设施,新增了5处可升降限高架。爱路护路乡规、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基本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通行环境一体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域环境整治”、“公路扬尘治理”等专项行动如火如荼。打造精品观光示范路段,打通偏远自然村和行政村的交通脉络,形成美丽交通走廊带,引领“一村一品”、“一路一景”生态乡村新格局,沿线景区移步换景,风景宜人。 有路必养 提升水平 考核严起来。把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其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按照每季度考核等级优2200元/公里、良2100元/公里、合格2000元/公里、不合格不补助的标准,严格考核,对各乡镇、街道按经常性养护里程进行补助,养护经费不足部分,由各乡镇、街道从本级财政中列支配套。 资金拨下去。从2014年起,泌阳县按照不低于预算收入1.5%的比例列支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并足额拨付到位。三年来,共投入养护资金 3917.366万元,养护工作得以保障,农村公路养护率达到了100%。 管养细起来。对大中修、水毁工程采取市场化运作,日常管养落实精细化养护,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农村公路铺装里程中中等路以上的比例稳定在75%以上,公路绿化率在90%以上。 
沥青罩面、沥青灌缝。 完善网络 服务城乡 健全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在 2015年已实现行政村100%通客车基础上,在优化班线、更新车辆、规范管理、提高服务上下功夫,城乡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满足了城乡群众安全、经济、便捷出行的需求。 依托乡镇客运站、村级邮政点,基本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实现城乡物流配送无缝衔接,圆了百姓“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家门”的梦想。 路通人和百业兴。“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2017年,泌阳县实现生产总值 218 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到 9 亿元,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先进行列。以农村公路为依托,25个扶贫村提前整村脱贫。泌阳还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城市、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最佳宜居城市、最佳人文旅游胜地、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