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琴鸡求偶擂台赛 (雄性)
黑琴鸡别名黑野鸡,属于松鸡科,学名为 Lyrurus tetrix,中等鸡类,俗名斗鸡、黑鸡、黑雷鸡、黑野鸡、胡日、乌鸡。全长55厘米左右。雄鸟全身体羽黑色,头、颈、喉、下背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翅上具白色翼镜。尾呈叉状,外侧尾羽长而向外卷曲成琴状。嘴暗褐色。脚裸皮橘红色。雌鸟全身体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斑;颏、喉棕白色;翅上翼镜不明显;尾羽叉状,不向外弯曲。为山地森林鸟类,栖息于开阔地附近的松林、桦树林和混交林中。 黑琴鸡别致的是它的18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侧的三对特别延长并呈镰刀状向外弯曲,与西洋古琴的形状十分相似,所以也称"黑琴鸡"。 黑琴鸡依羽色和体形,分为7个亚种。中国境内有3个亚种,即新疆亚种、北方亚种及东北亚种。这3个亚种体羽上有差别,新疆亚种体羽的差别较显,而另两亚种较相近似,体形方面以东北亚种为最大,新疆亚种最小。 中国国内分布于大兴安岭的布特哈、乌尔其汗、红花尔吉、根河;小兴安岭的逊克、孙吴、萝北、缓远、完达山、张广才岭;长白山区的黄松浦、漫江、前川;新疆天山山脉西部的塔城、喀什及北部阿尔泰等地;河北围场;均为留鸟。
黑琴鸡分布范围虽然很大,但栖息地都呈不连续的孤岛型,在中国也是如此,各地的种群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过度滥猎。大兴安岭地区的种群密度仅有每公顷0.00035只。可喜的是,在河北围场县,黑琴鸡分布的一块"飞地"上,还栖息着数量较大的种群,总数在4000只以上。 繁殖趣味 黑琴鸡繁殖期的行为非常有趣。每到繁殖季节,原来在一起活动的鸟群便散开了。在交配前,数只雄鸟聚集于雌鸟前作优雅的求偶炫耀,表演“跑圈”。交配的地点一般在森林的边缘,或林间空地,有时也在离森林较近的草地。早晚都可以观察到求偶炫耀活动,而黎明时较多。几只或十几只雄鸟飞到交配地点后,先发出高吭的叫声——这是雄鸟只有在繁殖季节才发出的声音。同时,尾羽垂直向上展开呈扇状,黑色的尾羽衬托出白色尾下覆羽;翅膀下垂,头颈下俯靠近地面,直冲前跑;有时左右摆动头部,不时地跳起来与其他雄鸟搏斗。由于互相追逐时跑成一圈,俗称“跑圈”。跑圈时雄鸟“咕噜噜、咕噜噜、咕噜噜”地叫,并由口内吐出白沫。雌鸟时而跟随其后,发出“沙-沙”之声,并将尾往下扣,尾尖拖地,挺胸前进,并啄食雄鸟吐出的白沫。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