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刚,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正式发布!

 地盘说房 2021-04-16

地盘说

坚持把郑州大都市区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大都市区功能网络体系。

✍️ 撰文 | 李逍遥 ☞ 《地盘》特邀撰稿人

不可否认,河南正在经历蝶变。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提出要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正以昂扬的姿态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迈进。

  1  

郑州大都市区范围

2018127日,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会议指出郑州大都市区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核心,既承担着支撑带动中部崛起、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大使命,又承担着引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任务。

©郑州大都市区空间布局示意

经历半年多的筹备《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正式出炉,《规划》指出逐步将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所辖县(市)及汝州市、兰考县等省直管县(市)纳入郑州大都市区范围。

“非常1+4”模式的初步构想,如果成功落地。以郑州为首的5个城市,会以全省8.7%的面积,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

这一构想来源于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中的“中原城市群”包含五省30个城市,28.7万平方公里。郑州都市区空间范围,以郑州为核心,以一小时通勤圈作为半径,涵盖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开封、漯河、平顶山、许昌等八个城市。

©科技助推郑州发展按下快捷键

本次《规划》中提到的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叠加7月初发布的《河南省委、省政府《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中被纳入区域战略布局的洛阳、南阳、商丘、安阳。

郑州辐射带动能力和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水平的将进一步提升,中原城市群河南一体化发展正式形成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空间发展格局,这些城市将跟随着时代的车轮极速前行。

  2  

郑州大都市区

启动全面发展模式

“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其实就是以郑汴港核心引擎区为核心增长极。大都区中的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的人口、产业、生态、交通将融会贯通,以点带面多维发展,达到综合实力整体提升的目的。

©大都市区在于以点带面整体提升

人口上,《规划》分近中远期分别提出了2020年、2025年和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目标。眼下最急切要完成的目标是,到2020年,区域集聚人口达到20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人均GDP超过9万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展望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常住总人口将达2300万—2800万。
多年来,河南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截至去年年底,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71%,距实现70%城镇化率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努力,郑州大都市区的城镇化率的达成必将以产业为依托。

©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目标

产业上,《规划》要求,抢抓产业转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动郑州大都市区产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前几天,河南省出台《河南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经过3-5年的努力,要形成20个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大都市区产业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与730中央政治局会议,让资金流向制造业的精神无缝对接。未来2800万的人口就是郑州大都市区产业崛起的坚实基础。

©河南产业集群5大任务示意

交通上,《规划》指出,推动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的无缝换乘,实现区域功能中心与门户枢纽、外围组团、相邻城市中心区间的“三个15分钟”高效衔接。此举意味着郑州与周边城镇的通勤时间将控制在1小时之内,甚至只需要45分钟,更加强化与功能中心的布局耦合度。
大都市区的空间形态,是有国际通行原则的,即“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1小时通勤圈可以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也可以为未来郑州发展空间轴向外延伸奠定基础,密集的交通网会将各个独立的区域真正融为一体。

©郑州1小时交通圈示意

生态上,《规划》借鉴杭州、成都、武汉大都市区发展经验,坚持把郑州大都市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生态、水利、能源、信息等为重点,统筹优化区域生态环保和基础设施布局,构建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大都市区功能网络体系。并强调,要把绿色空间的保护增值和创新空间的培育,作为大都市区功能提升的重点。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大事。人与城市和谐发展才是长远之计。

©郑州生态布局空间结构示意

事实上,与其他都市圈相比郑州大都市区现在做的远远不够,长久以来重视经济发展已成惯性模式,城市生态保护则很少被提及,即使提及落实效果也有待商榷,此次郑州大都市规划把生态独立出一个板块,或将意味着生态保护正式走上大都市区建设发展的历史舞台。

   

大都市区

反哺“龙头”郑州

未来的郑州大都市区,将令“近者悦,远者来”。

以开封为例,多年来开封的老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新区的发展差不多全靠郑州的带动作用,郑汴一体化给开封的城市发展注入了相当多能量。不过,总体来说人口和产业还是存在不足。前段时间开封楼市“取消限售一日游”,就是最直接的映射。郑州大都市区崛起后,如开封一般的城市,产业和人口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填充,经济也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郑汴港一体协调发展示意

而在大都市区崛起的过程中,核心城市郑州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郑州的经济动能辐射周边城市,周边城市发展起来后将会以更蓬勃的生机拱卫郑州,反哺郑州的经济、人口、产业。无论如何,郑州巨大的虹吸效应不会消失,只会愈来愈强。

在大都市圈时代,各省纷纷推出强省会战略,以各种方式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郑州在政策引导下从北移东扩到一主一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郑州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迈入特大城市之列。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正以坚定的脚步在一步步夯实这项荣誉与光环,跻身国际一流城市。只是郑州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决定了,郑州家底不够厚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基础薄弱,人才短缺,城市功能缺失等。

©上半年郑州跻身GDP20强第16位

不过这一切都会在郑州大都市区落地后得到极大缓解,举河南全省之力托起的郑州,必将厚积薄发。

当下的大都市区区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十字路口上一个重要的拐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除了郑州大都市区,全国还有众多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争取有限的资源,拼的就是实力强、手段硬。

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么被压在脚下寂寂无名,要么站在金子塔顶傲视群雄,端看城市的选择、谋略与应对了。拥有一亿人口的河南,就是郑州的底气,而未来郑州能走多远并没有运气可言。

©城市的发展机遇在于自身的底气

从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政策规划,可以看出郑州已经摆好了腾飞的预备式。至于何时起飞,又能飞多远,最终还要看这些规划的落地情况。

惟愿我大郑州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