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不顺畅、法律地位不明确……我省立法,为郑州航空港区发展“护航”。 ✍️ 撰文 | 郭境 ☞ 《地盘》特邀撰稿人 日前,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草案)》审议修改情况的报告,拟从制度上授权郑州航空港区设立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的法定机构。 消息一出,顿时引发舆论关注。 条例明确航空港区应当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国家确定的发展定位,遵循区域统筹、整体规划、协调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立法为港区发展赋权 根据有关调研,随着港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由于缺乏法理支撑,逐渐出现管理体制不顺畅、法律地位不明确、权力责任不清晰、先行先试无依据、改革创新缺空间等问题逐步显现。 因此,通过制定条例,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效仿海南的“法定机构”不纳入政府部门序列,从而使办事部门更加高效、灵活。 众所周知,航空港区是全国第一个以航空港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实验区,自2013年3月7日获批以来,在枢纽建设、产业培育、城市塑造、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伴随着郑州被确定为中心城市,在国家层面,郑州航空港区定位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无论是行政级别还是政策规划,都有着万众瞩目的优势。 ©全国12个临空经济示范区一览 尤其,在一主一城的战略确立后,港区已是郑州“一主一城”战略中的一城,这也就意味着和郑州主城区一样的定位。自此,双城发展模式的确立,让港区战略地位不言自明。 在11月13日,徐书记调研航空港区重大产业项目发展时如是表示,航空港区是全省、全市倾力打造的大平台、大枢纽,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副城,承担着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责任。 航空港区俨然已成为一个集航空、高铁、地铁、城铁、普铁、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交会的超级枢纽,近几年国家政策利好不断向港区倾斜,各种重磅配套也不断落地。 ©新郑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联调联试实景 作为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客货运规模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郑州国际机场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的亚太枢纽,也是郑州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为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将下达2亿元支持郑州等城市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郑欧班列将对加速航空港区发展、推动河南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 ©空港经济助力郑州腾飞 根据相关数据,在前不久刚结束的全民网购狂欢盛宴中,航空港实验区“双十一”跨境电商业务单量再创纪录。 11月1日-11日,航空港实验区跨境电商“双十一”促销活动合计申报单量1151.05万单,货值13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44.09%和42.88%,其中进口775.29万单,货值12.21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宁波。 ©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逆势而上 港区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富士康外,还有航空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材料、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多种产业落地布局。 ©港区功能结构总体城市设计 产业集群虹吸效应引领下的人口导入,成为港区未来发展的决胜一步。据规划,到2020年,郑州航空港区人口规模将达到90万人,2030年达到190万人。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事实上,港区持续性的产业发展带来的房产需求,和周边地区的地缘性购房,一直都是郑州楼市一股强大力量的存在。万科、融创、中建、建业、豫发、瀚海、正弘、永威、和昌等规模化的品牌房企进驻,不仅从市场的角度捂热市场、催熟市场,还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改变。 眼下,像南阳、洛阳这些地市的房价都已过万,而处在郑州“1+4”大都市圈核心位置的港区,房价基本上还在八九千元左右徘徊,未来的预期可想而知。 ©非常“1+4”共筑郑州大都市区 航空港区的未来,通过国家的战略支持、河南的大手笔投入发展即可窥斑全豹。更不用说一个个规划中的学校、医院、商业等城市配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兑现。 当然,港区的发展有其缺憾,这点不可否认。但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不断落地,人口和人才的蜂拥而入,作为国家级战略的港区未来一定很灿烂。 作为购房者,除了关注房子本身的价值,还要综合考量这座城市所能够提供的交通、学校教育、医院、商业、就业,休闲娱乐等。 只有看懂趋势才能顺势而为、把握先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