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 ​更需要“花开”之前的“默默耕耘”​——谭文斐《给父亲的一封信》带来的思考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1-04-17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

更需要“花开”之前的“默默耕耘”

——谭文斐《给父亲的一封信》带来的思考

(2021107)

袁建国

      读罢谭文斐医生《给父亲的一封信》,特别是看完央视“面对面”栏目的视频,了解到“一封信”背后的感人故事,在为父子情深和医者仁心而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谭医生的父亲医术精湛,有责任担当,却与自己的儿子缺少沟通,因此父子俩产生了很深的隔阂,以至于大学期间谭医生非常叛逆。读大学时,谭医生的学校离家很近,但他为了躲避与父亲的交流和交往,周末几乎从来不回家,而是选择周一晚上象征性地回家吃饭,吃完饭抬腿就走。

      父亲很爱谭医生,为了与儿子多一些在一起的时间,每周一的晚上,把所有的工作和应酬都推出去。儿子每次回校,他都是送出家门口,远远地一直望着,直到看不见为止。

      但遗憾的是,即便如此,父子俩的隔阂一直没有解开,直到老人撒手人寰。

      应该说,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使我想到了教育。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心平气和,淡泊流年,意思是说要顺其自然,以一种淡泊的心态过好每一天,静静地心平气和地努力、生活。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将其中的“静待花开”与教育建立起了关联,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到冬天开得会更动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你也不要生气,没准你的花就是一棵铁树,铁树不开花,开花惊艳四方,且炫丽无比。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是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急不得的。当许多孩子都“开花”了,仍有个别孩子只有“花骨朵”,甚至连“花骨朵”都没有,我们不应该着急,因为,他们还没到开花的季节。

      但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一是我们必须是技艺高超的“园丁”,必须确定无疑地知道某个学生确实是“花期未到”;

      二是对于“未开之花”,我们不能眼巴巴地(所谓“静静地”)等待着“花开”,而应该是按照这种“花”的生活习性,该施肥的施肥,该浇水的浇水——所有的管理手段都必须跟上。

      试想,如果谭医生或者是他的父亲,不是“静等”,而是在弥补两人间的隔阂上早做出努力,多想些办法,还会有这样的遗憾吗?     

      教育也是这样,我们既不能以“静待花开”为借口无所作为,也不能心急如焚、拔苗助长,一句话,只有真正掌握教育的艺术,才不至于使我们的工作留下遗憾。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更需要“花开”之前的“默默耕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