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阆中滕王阁断想

 僰俗 2021-04-17

  作者:三分明月

从阆中回来已有好多天了,总想写一篇小文来记叙此行。

写什么哩?写保宁老醋,写张飞牛肉?还是写古香古色的阆中古城?抑或写写环绕古城的清澈碧蓝的嘉陵江水?

实事求是地讲,阆中是一座人文历史都十分厚重的古城,值得写的地方太多太多。

单是汉桓侯祠就有很多张飞的故事。

更有唐朝初年的玄学家,预言家,天文学家袁天罡的旧居也在这里。

如有兴趣的话,说不定在他的老屋还能发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对了,还有那座气势恢宏的滕王阁也值得一写啊!

提到滕王阁,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矗立在南昌赣江东岸的那座金碧辉煌的楼阁,进而联想到写《滕王阁序》的王勃。

是阁以人传,还是人以阁传?暂且不去探讨它。

反正,南昌滕王阁成为了名闻遐迩的江南四大名楼之一,而王勃也因一篇《滕王阁序》而成为初唐四杰,名垂千古了。

南昌滕王阁也好,阆中滕王阁也罢,两座滕王阁都是滕王李元婴为自己所建造的行宫。

南昌滕王阁因一篇《滕王阁序》已为世人所知晓,而文章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尤其是那一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道出了何等绝妙的秋色意境。

千百年来有何人能够逾越这个境界?

南昌滕王阁大名鼎鼎,而阆中滕王阁却鲜为人知。

那我今天就说说阆中滕王阁及其建造者李元婴,或许对我们还多少有一些启迪。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兄弟,是唐高宗李治的叔叔。

唐贞观十三年,授封于山东滕州为王,所谓滕王就是指他。

此人从小受宠,娇纵失度,极会享乐,用一句“纨绔子弟”来形容他并不为过。

他每到一处,都要花巨资为自己建造行宫。

他在滕州建造的第一座滕王阁,据史书记载,也是气势恢宏,不同凡响。

大兴土木必然会花大把银子,钱从哪里来?横征暴敛挤压百姓。因此弄得民不聊生,至使一方百姓怨声载道。

李治无奈只好将他贬至苏州。

只可惜那些竣工不久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久之,几乎成了废墟。

不久又从苏州贬至洪州(今江西南昌)为都督。但这位滕王仍然恶习不改,甚至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居然又在赣江之滨,建造了一座规模更为恢宏壮丽的行宫。

这就是王勃为之写序的滕王阁。

高宗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

官虽越贬越小,但骄奢放纵的秉性不改,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阆中滕王阁。

在阆中五年,尽情享受,竟乐而不思长安帝都。

阆中滕王阁虽没有南昌滕王阁的名气大,但重建后的这座楼阁也极够气派。

我们气喘吁吁地从山脚沿着节节石梯登到滕王阁,近距离观赏这座红色的飞檐翘角的五层楼阁。

遙想当年李元婴为何在这僻远的蜀地竟乐而忘都?

他是暴敛者?他是享乐派?他是胸无大志的庸人?也许是,似乎又不完全是。

也许他是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聪明人。

历代封建帝王,为了皇冠权杖之争,父子反目兄弟残杀不是什么稀奇事。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不也逼退了自己的父亲做了没有权力的太上皇吗?

不是也诛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吗?

凡是对皇位有威胁的人,绝对不会留下后患。

滕王为了免遭杀身之祸,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只会享乐而胸无大志的庸才,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不失为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

躲开是是非非,只求快快活活。

我们站在阆中滕王阁的平台上,沐着习习春风,俯看山脚下流淌的嘉陵江水,几句小诗蹦了出来,就用此诗作个结吧。

诗曰:

阆中滕王楼阁,

嘉陵江绕古城。

不见落霞孤鹜,

遙想当年古人。

一江春水向东,

淘尽各色人群。

留下空阁一座,

后人抒发幽情。

作者简介杨克纯,退休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却没有什么建树,显得十分平庸。

平时喜欢喝点小酒,打打小牌,看看闲书。偶尔也玩玩文字游戏以打发空闲时光。

身上也有一些臭文人的臭毛病,别人觉得有些高冷,其实是无能。








僰俗》征稿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