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

 东方欲晓10 2020-10-21

杂文家王若谷

探秘东方神秘风水古城阆中与《推背图》
杂文家王若谷

万里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养育了南方十亿中国人!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长江,大江一路东去,奔腾到海不复回!
长江边上,有三座无与伦比的名楼:一曰滕王阁,一曰岳阳楼,一曰黄鹤楼。滕




自题小照:此身今已矣,京都恋曲破 。君负我一生,我负君一诺。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门前东流水,洛神赋凌波。  嘉陵有王气,推背在阆中。 对面锯山垭,正是龙断处 。试看天地间,满目花脉络; 再看海天处,有鸥正翔舞。大地春又回,人间青郁郁。

探秘东方神秘风水古城阆中与《推背图》


杂文家王若谷
杂文家王若谷
万里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养育了南方十亿中国人!发源于唐古拉山的长江,大江一路东去,奔腾到海不复回!长江边上,有三座无与伦比的名楼:一曰滕王阁,一曰岳阳楼,一曰黄鹤楼。滕王阁是其中之首。都因为名人佳作而更加声名远播,千古不朽。滕王阁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中国长江三大名楼”。
岳阳楼是因为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扬天下,黄鹤楼是因为李白和崔颢 的七律唱和诗而名闻遐迩,滕王阁是因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赫赫有名。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作于675年,是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文章将事、景、情融于一体,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王通之孙,唐代诗人。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而被放逐,漫游于蜀中。后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因渡南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年仅二十七。
天妒英才,不幸夭折。

请欣赏《滕王阁序》其中一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翻译一下:这里是汉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楚地,连接闽越。这里有物类精华、天产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人中有英杰,大地有灵气,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瞳,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可谓独步天下,举世无双。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干干净净,不拖泥带水,辞采华美文章,实在赏心悦目。
“落霞孤鹜”之语,至今称之。抚今思古,吊往追来。盖前半以景胜,后半以情胜。非情无以显景,非景无以寓情。而前半写景,景中有情;后半写情。情中有景。
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清初吴楚材等注《古文观止》认为作于“咸亨二年"(671年),王勃时年二十二岁。其注云:咸亨二年,阎伯屿为洪州牧,重修。九月九日,宴宾僚于阁。欲夸其婿吴子章才,令宿构序。时王勃省父,次马当,去南昌七百里。梦水神告曰,助风一帆。达旦,遂抵南昌与宴,阎请众宾序,王勃不辞,却密令吏,得句即报。至落霞二句,叹曰:此天才也。不得不叹服。这就是宋朝小说故事中所谓“时来风送滕王阁”的典故由来。王勃诗文佳句甚多,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等。想其当日对客挥毫,珍词绣句,层见叠出,真是少年天才、奇才。

计有功《唐诗纪事·王勃》记载:勃为文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初不加点,时谓腹稿。
腹稿之说是可信的,我甚至认为其腹稿早就在去江西南昌的旅途上就打好了。所以“覆面而卧”。片刻,便一跃而起,文不加点,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真是:少年文气冲斗牛,丈夫未可轻年少!

青少年时期,正是文学创作和科研的最佳时期,黄金年代!这是人才才能高峰的峰值之时,最能出佳作,最能出成果!
曹禺写作《雷雨》时,只有22岁。《雷雨》是大师的代表作,后来尽管还有《日出》、《胆剑篇》等佳作问世,但都没有超越《雷雨》。
郭沫若30岁左右写作的《女神》开一代诗风,他后来尽管有许许多多诗篇问世,但都没有超越《女神》。
杨振宁29岁时和李政道一起推翻了物理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并且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可是他后来也没有再次实现超越。
这说明了什么?不是一清二楚吗!

滕王阁临赣江而立,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南昌的地标。都说不游滕王阁,等于没去过南昌,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史上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现在没有多少人记得滕王李元婴了,却都知道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
 
宋代的郭若虚便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李元婴“善画蝉雀、花卉”。明代陈文烛在其撰写的《重修滕王阁记》中,亦沿袭此说,言李元婴:“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并传其所画蛱蝶,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争之如宝。

一提起“滕王阁”,人们很自然地想起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雄踞赣水之滨的“滕王阁”,因“序”而名扬天下,声威古今。其实“滕王阁”不止江西南昌有,四川阆中也有一座“滕王阁”,而这两处的“滕王阁”都渊源于山东滕州。为何在中华大地上会出现一字不差的两座飞檐翘翘,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呢?赣、蜀“滕王阁”之名源于古滕,为何两座“滕王阁”历经千余载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而李元婴的原始诏封地古滕国(今山东滕州)多少年来却鲜为人知呢?主要是因为,南昌、阆中“滕王阁”皆成名于诗文。滕王阁因滕王而建,滕王源于滕州。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三年丙申六月,皇弟元婴封滕王”。

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也就是今天的阆中滕王阁。其录事参军裴韦劝谏他,话没说完他便打。一次,高宗大赏亲王,赏给各位亲王彩绸五百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高宗说:滕王钱帛已很多,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让他做穿钱的绳子。这是高宗对他的委婉劝告。但后来也有史家认为,滕王这些行为都是他在皇位争夺漩涡中采取的“韬晦之计”,使人们认为他对皇权不感兴趣,从而躲过了李世民、李治对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古人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阆中“滕王阁”,位于古城北郊嘉陵江边的玉台山腰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从古城阆中北面出城到沙溪场桥头登山,一条逶迤的石阶路,像一架长长的软梯搭在那玉台山腰,爬完数百级石梯,穿过高大的牌楼,右行便可见到滕王阁前的一座6层螺形石质的佛舍利塔。阆中滕王阁坐北朝南,是一座王宫式建筑。楼上楼下共有24根朱红大立柱,顶着两层檐的大屋顶巍然屹立。阁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从滕王阁右边上行数十步,是一狭长的爬壁长廊,有摩岩石刻,刻满历代诗文。明代邵元善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字大如拳,笔法苍劲。阁前有两个莲花池,可观鱼赏荷。东边是果园,四周林木繁茂。江西南昌也有个滕王阁,因由王勃作序而闻名于世。阆中滕王阁的名气似乎不那么大,却也因杜甫题诗而颇值一游。杜甫《滕王亭子二首》、《玉台观二首》诗描绘出了阆中“滕王阁”的全貌。
我们现在前往登临阆中滕王阁景区,阆中古城,风水宝地,多仙气。
右上为四合院花庭,即玉台山庄,有名人书画展室。右为滕王阁主体建筑,岿然屹立于叠级屋台之上,24根朱红巨柱,托举层楼,雄伟壮丽。登楼南眺,锦屏之秀,蟠龙之奇,伞盖之丽,远山近水,尽在一望中。
滕王阁,古时官衙所在地,与江西滕王阁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滕王元婴之御园,阁楼种植樱花,春季樱花盛开,别是一番美景。登万丈丹梯,追古人足迹,看唐代繁化,凭栏远眺,阆中古城美景尽收眼底,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古迹---唐七级浮图石塔,惊叹前人鬼斧神工的建筑技艺。
·
景区主要由滕王阁主阁,和南北两面的小园子组成,登楼望远是来这里旅游的主要项目。
共9层,5层是观景最好的楼层,也是整个滕王阁精华;中厅墙上铜板雕刻的《滕王阁序》是苏轼的手笔,珍贵无比,价值连城。6层是一个仿古戏台,大约每小时会有一场古装演出,也是游人游览的最高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滕王阁序》中的名言,凡是读书人谁不能够朗朗成诵?

滕王阁同时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阆中滕王阁由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1986-1987年,新建滕王阁和玉台山庄,并配以石坊、石桥、长廊、亭台,开辟为滕王阁公园,园林,用地85亩,建筑面积3030平方米,依山就势,起伏跌宕。入园门有夺锦亭和长廊,如系悬崖峭壁之上。嘉陵江自西北蜿蜒而来,汇为一潭,又折而南去。
俯视江潭,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江天之中。右上为四合院花庭,即玉台山庄,有名人书画展室。右为滕王阁主体建筑, 岿然屹立于叠级屋台之上,24根朱红巨柱,托举层楼,雄伟壮丽。登楼南眺,锦屏之秀,蟠龙之奇,伞盖之丽,远山近水,尽在一望中。由阁后上行即玉台观,有傍崖长廊,遮护摩崖石刻及石洞。古石洞有二,即颐神洞和慈氏洞,为道家修炼之所。其下又有碑亭,矗立一列书画石刻。阁前崖岩边,又铸张飞跃马持戈铜像一尊,俯视山下汉城遗址,虽然壮观,却未免不伦不类。

据《旧唐书》记载:“李元婴,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也,唐贞观十三年(639)受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县。”李元婴初到山东封邑时,大兴土木 ,在当地有民怨。无奈之下,太宗李世民只好将他贬到苏州。而他在滕县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哩,则因他在那一带的名声不佳,也只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历史仅仅是将他曾经的封地叫作“滕县”罢了。李元婴到苏州,先为刺史,后转洪州(今南昌)都督。此时,他依然故我。永徵四年(653),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高宗调露元年(679),李元婴再改为隆州(今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看来他不是什么“乐不思蜀”,而是不折不扣的“乐不离蜀”了。

杜甫旅居阆中时曾游滕王阁,并有《滕王亭子》和《玉台观》诗各二首,极赞滕王阁风光的秀美和奇异,其中”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句,更是为人千古传唱。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 ,嘉陵江中游 ,为古代川 北第一巨邑 ,巴蜀重要文化名都.,风水古城。拾级而上古城的风水坐标中天楼,近观阆中“天心十道”城市风水布局,感受阆中悠远而神秘的风水文化,登楼远眺,丹青城郭,嘉陵山水尽收眼底,鸟瞰具有 2300 多年历史的阆中古城风貌。如果走累了,可自愿参观,水上看阆中古城, 船游嘉陵江,吹着江风,看着古城,别是一番滋味。阆中古城之游,不虚此行。

自题小照:此身今已矣,京都恋曲破 。君负我一生,我负君一诺。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门前东流水,洛神赋凌波。  嘉陵有王气,推背在阆中。 对面锯山垭,正是龙断处 。试看天地间,满目花脉络; 再看海天处,有鸥正翔舞。大地春又回,人间青郁郁。
附录: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二)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

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


杂文家王若谷

名阁建成四海慕,王勃题诗千古流。

胜景灵气何处来?物华天宝置上头。

高阁若临荆河建,人杰地灵凤凰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