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进入属于“我” 的心灵时空。 第一篇,我们从“过去”的历史事件,挖掘自我。第二篇,我们站在“现在”,360度地审视自己。这一篇,我们面向“未来”,寻找也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答案——我到底想要什么?自我发现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生活,成为更有能量,有智慧,有爱的那个自己,得到心灵自由。 在这之前,咱们复习一下“教练”遵循的基本信念。
01马斯洛需求层次在解答“我到底想要什么?”之前,咱们先来从“人类需求”层面找答案。 你可能听说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 5个层次: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也叫生存需求,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吃喝衣食性。当这一层的需求无法被满足时,大脑会开启'紧急求生'模式,此时的人具有极强的行动力。动物性被激发,道德观什么的会被抛到脑后。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吃喝有保障之后, 还要有'安全感'。拥有一个舒适的房子,足够的财富,社会周边稳定,感到自己有能力对付可能出现的威胁。安全需求具有很强的'物质'性。当这一层的需求无法被满足时,大脑也会开启'预警'模式,此时的人非常警觉,感受到危险和世界的“恶”意,也往往伴随着持续性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社会需求(Belonging and Love) 我们都是社会人,社会需求是指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并且在所在的群体得到归属感。我们可以感受善意的关怀,既是爱的给予者也是接受者;我们在群体中有所贡献,有所收获,得到认可,感受到'我并不孤单'。当这一层的需求无法被满足时,我们可能会感到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爱。也可能为了'融入'而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或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 尊重需求(Esteem) 这时的'自我 (ego)'需要被成就,名声,地位等外界的标准和评判来认可,基于此感受到“自己有价值“、“生命有意义”。这个层级的人非常自信,有很强的驱动力、执行力、有影响力、有魄力。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这是一条少有人到达的路,自我实现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同时不被外界的评判标准左右,实现心灵自由。这个层级的人充满了激情,创造,成长,和希望。 第六层 自我超越 (Self-transcendence) (马斯洛在晚年又加了一层) 他认为专注于自我实现会增加不健康“自我中心”的倾向。达到自我超越时,“自我(ego)”没有了,跟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体。感受“高峰体验”和心流的感觉。“我将无我”大概就是这个阶段。马斯洛说,人类需要“比我们自己更大”的东西,否则就会生病。 我试图去理解自我超越,想到一部电影《Lucy》,当女主100%变身之后。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需求层次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认为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多个层级的需求并存。每一个时期,较于其他需求,都会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需求。这里的“主导”是指某个需求对个人行动的激励和影响。 需求的成长性与缺失性 这一点在国内的文献中不经常被提到,马斯洛认为底层的四个需求是缺失性需求,自我实现是成长性需求。什么是缺失性需求?缺失性需求起源于实际的或感知到的环境或自我的缺乏。个体会努力从环境中寻求能使其需求得以满足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人际关系的还是社会地位的。这些需求的满足,完全依赖于外界。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相对应的驱动力会降低。 而在成长性需求中,可以达到驱动力正循环。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相对应的驱动力不会降低而会增强。 02从想“要”什么到想“感受”什么曾经我很困惑,如果马斯洛理论解释了人类的普遍需求,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岂不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后来忽然想明白了,“需求” (needs)和“想要”(wants)原来不太一样。 “需求”和“想要“在很多语境里是可以更换的,咱们平时说话没那多讲究。但魔鬼在细节里,我总结了三点区别。
可以看到,“需求”比“想要”更底层,“想要”也往往可以归结到某一个“需求”的层级。在第一篇的冰山理论中,我们知道,“情绪”是流动着的能量。(Emotion is energy in motion.) 能量之源在我们的潜意识,情绪是潜意识的信使,也是我们更好认识自己的线索。 “我到底想要什么?” 答案的秘密在于深入探索“需求”背后的感受(feeling)。 举一个教练对话的例子, “我想要赚很多钱。” “为什么呢?” “因为小时候家里穷,被别人看不起,经常被人欺负。” “赚钱”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钱不会背叛我,也让我自己觉得自己有能力。” “听起来你好像在情感上受到过伤害?” “我喜欢的人因为我没钱选择了分手。” “如果她那时候选择了你呢?你还会把“”赚钱”作为你的目标吗?” “那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强烈,当然我还是会希望给她提供宽裕的经济环境。” “所以,你想要的是什么呢?” “一个幸福的家庭吧。” “一个幸福的家庭能带给你什么感受呢?” “温暖的安全的让我安心的感觉。” “你觉得你要等多久才能实现“赚钱”的愿望呢?” “大概2-3年。” “你想要等待2-3年,再去感受温暖和安心的感受吗?” “你需要做些什么,可以体验你想要的感受而不用等待2-3年呢?” “ 我想赚很多钱”, “我想找一个好工作”, “我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优秀的人”, 每一个“我想要......”的背后都有一个情感诉求,你的诉求是什么? 03被搁置的人生计划电影《心灵奇旅》中有一个小寓言,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一直在等待时机,在这之前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没有正式开始。
我曾经也有类似的经历。工作调到英国之后,便跟前男友异地了。那段时间,我的想法是“等我们在一起了,我再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调过来了。可是,我们却分手了。那个冬天特别冷,我也认识到“在一起”本身不是目的,我期待“在一起”带来的那种平和甜蜜的感受才是。而感受它,我本不需要等待。 很多人都会搁置自己的人生计划,等待某一个时间点再行动。理想中的“那一天”,就像地平线。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如何感受,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04目标的种类教练跟心理咨询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咨询更专注来访者的过去,帮助来访者从根源找到缺乏“社会适应性”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教练更专注来访者未来的愿景和行动力,帮其达成目标,最大程度释放自身潜能。 学会设定“有效”的目标,是达成目标的第一步。 咱们先来看看目标有哪些种类。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目标可以分为短期(1年之内),中期(3-5年),长期(5-10年),人生目标。 从内容的维度来看,目标可以分为事业,家庭,健康,财富,个人发展,友情,爱好,亲密关系,心灵成长,等等。 我想重点谈第三个维度,也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一个维度:目标的性质 目标可以分为精进目标 (Mastery) 和绩效目标(Performance)。 精进目标和绩效目标的比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更多的是绩效目标。工作中,有KPI考核;在学校,看学习成绩;绩效目标的特点是“一切靠结果说话!” 可是,大多时候我们是无法掌控“结果”的。当一件事越复杂,牵扯的人越多,“结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就越大,更别说还有很多“幸运”的成分了。 记得有一份研究报告,调查“决定一家初创公司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案不是产品,不是技术,不是创始人团队,也不是资本人脉,其决定因素是时机。 精进目标专注过程,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在某方面”进步一点点。精进目标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也不受外在评价系统的影响。 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目标没有好坏之分,互为补充,最优的方式是两者兼顾。 比如,学习英语。 精进目标: 发音更标准,语法更熟练,单词量持续增加,适合的学习方法。 绩效目标:雅思考试要考xx分。 继续上面的例子, “你需要做些什么,可以体验你想要的感受而不用等待2-3年呢?” “我想要找个伴,成立一个家庭。(绩效型)另外也要对父母更上心,多回家看看。(精进型)” “还有呢?” “我要加强对自己情绪的管控,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精进型)” 有了大概的方向,接下来,我们要把目标细化。 05SMART目标设定法什么是SMART目标? SMART是一个缩写,代表着明确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目标。有系统的制定目标。具体请参考上图。 继续上面的例子, “未来三个月,你打算如何实现“找个伴,成立一个家庭。的计划?” “我可能要先想清楚她大概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你具体打算怎么做呢?” “我要想清楚哪些条件对我来说是重要的,哪些不是。”(明确的,合理关联的) “你如何知道自己对得到的结果满意?” “整理出5-7个主要条件,并且用之前的经历来验证”(可测量的) “你准备给自己多长时间呢?” “一周吧,下次我们对话的时候,我一定完成。” (时限性) “实现“成家”计划,你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 看到这里,你大概对如何设定目标以及子目标有所了解了。 设定目标之后,如何确保执行呢?我总结了3个A,作为SMART的补充。
06一个神奇的小练习不知道你看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跟大家分享在教练过程中一个小工具,帮你更好的“看见”自己想要的。 请你想象下面的场景:你开了一个生日派对(未来,具体时间自定),邀请你的亲朋好友参加,顺便庆祝你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试着在脑中浮现画面,越具体越好。 你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你的周围是怎样的环境? 你实现了哪些目标和愿望? 你的亲友对你说了哪些祝贺的话? 你是如何回应的? 你有什么感受? 请用现在时和第一人称进行描述,如果你感受到了神奇所在,欢迎留言分享。 结束前分享一个温情泪目的小短片。(请您去公众号里看吧) 当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不会失去“本色”。 逸起来,拥抱不设限的人生! 下周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