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木香草堂 2021-04-17

一、背景

新课程改革,其目标是利用教师职能的转变来实现“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给予学生最大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从而使其教育质量得以提升。因此,探讨与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十分必要发展性课题。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教师个人职业化转变为专业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强调教师应当具备严格、稳重、素质等教育教学职能品德,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等教学素质,符合“以学定教”的人本教学理念。然而,基于我国中小学素质化进程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由学生为出发点,善于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来引导与教学学生,从而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最终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成效。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二、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1、专业知识不足;

以笔者实践为例,新课程改革下,学校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高考成绩全州前列。然而,从新课程改革的大局观来分析,学校教师仅仅完成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理念,其根本在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等学习方式,以及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等学习精神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在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不高,有些甚至不进反退,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违背了“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理念,是一种不科学化的教学表现。例如:在教学文言文过程中,教师无法做到字、词、句等出处与文言解释有章可循,形成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缺失,是传统“以教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 ,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

2、专业技能不足;

作为一所民族中学,教师应当构建一种统一、有效以及直观的教学手段,即发展与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现代化素质教育,其重要表现为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从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施教。基于学校教师整体水平一般,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导致在信息技术无法融入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之中,使得一些教学资料不创新、不切实、不趣味等缺失。除此以外,基于学校的教学发展,对于一些多媒体设备、课件等教学资源的缺失,以及加上学校缺乏良好的教师综合信息统筹,未实施分层、分批、分段式的信息技术培训,无法形成教师队伍之间的学习氛围,从而导致学校现代化素质教育进程发展缓慢。

3、师德作风不足;

何为专业发展?其核心在于专业精神,即服务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利益。然而,结合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言语上、行为上对于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对于自身师德的衡量标杆把握不足,存在一些缺失与偏差。比如:在某高中进行的一次师德调查过程中,6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师德应当有待加强,包括教学态度(学困生),教学行为(体育教师过分碰触女学生)等。在审视最近几年来,一些学校校长、教师等不雅事件的发生,直接敲响了师德作风的警钟。以此为戒,告诫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加强师德作风,从而才能符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4、教学反思不足;

所谓教学反思,即教学总结与分析以及评价与交流的综合过程。根据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学校一味地强调所谓的“学习目标”,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其不是效率化的课改目标,而是拼搏化的教学方式,是构建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不明显、过分地利用教师的下岗剩余时空、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时空等多方面,缺乏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之间三方面的教学总结与分析以及评价与交流,影响了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情感等,让其无法正确地审视自我,进而降低了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步伐,不符合形而上学的教学理念。

    三、新课改形式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道德(即师德)。

古人云:厚德载物!其阐明人类德行与事物发展的关联性,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本质在于教师师德寄托于教育与学习过程中,以其厚重的师德、丰富的人性去塑造对于学生的尊重、关爱、教育,从而让学生们能够信赖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助于新课改措施与教学资料的可持续发展。不难发现,“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是根本在于人性的传递,让学生们也从教师教学中获取道德的标准。从哲学研究出发,即教师也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有以下几点:(1)尊重与关爱学生,强化教学互动;(2)引导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师生情感;(3)学习与培养哲学思想,提升思想品德;(4)树立与践行理念与目标,发挥自身潜质。例如:组织观看党内政论以及师德录像、开展校园“教师职业道德论坛”以及师德论文评选等,如此,提升了教师队伍的道德素养,才能更好地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所在。

2、开展与实践“专业学习”的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以笔者教学实践为例,学校名列前茅其根本在于学生的拼搏学习,而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中等偏上,也是目标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一大困境。结合新课程改革下其他中学的一些措施,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方面:

(1)创建教研组活动;

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以教师队伍为出发点,通过管理、交流与培训等多方面进行开展,从而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各年级学科教研组长以及高级骨干教师每学期校内组织学科知识讲座,合理规划演讲主题,除此,联系一些其他学校的教育专家进行听课指导,进而总结与归纳现阶段教师的讲课质量、效率、成效等多方面,从而谋求更宽广的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理论、高考备考对策等多方面内容。

(2)创建“青蓝工程”;

所谓“青蓝工程”,其教学目标在于重点帮助与培养新一代青年教师,同时也给予资深老教师新创新、新知识、新经验。其培养过程,“以老带薪,以新促老”的模式,有效地解决学校教师“青黄不接”、“教学陈旧”等问题。例如:开展资深老教师的优秀评选以及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比赛,树立教师队伍中的榜样作用,从而引导更多的教师创先争优,最终实现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综合化发展。

3、创建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不仅仅是增强现阶段教师队伍综合水平,更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年级学科教研组以及教师个人应当发展自身的兴趣、专业技能以及结合教学实际问题等多方面,创建一些不同主题、学科、形式以及角度的课题研究小组,让教师们能够发展自身专业以及交流专业技能,互补互生,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比如:地理组“地理中的水、土壤、空气等研究”、语文组“高中语文背诵研究”、数学组“抛物线的生活应用研究”等。

(来源; 中国论文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