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年初,国内最知名的科学传播杂志之一《中国国家地理》聚焦湖南这片红色热土,倾情推出“湖南专辑”(上、下)。该篇文章为“湖南专辑”(上):山水篇的内容导读。 对于湖南地貌,我们听得比较多的说法是“七山二水一分田”。 湖南,是由山与水建构的地理单元。“湖南专辑”(上)以山水为轴,带读者一览潇湘胜景,解读地域文化。 湖南三面环山 东面是南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的幕阜山—罗霄山,将湖南与江西分开 南部是“逶迤腾细浪”的南岭,将湖南与广东、广西分隔 西侧则是宽厚的湘西山地,将湖南与相邻的贵州、重庆、湖北连为一个整体 三面合围的山脉很像一个巨型“水桶”的底座和桶壁 “水桶”上部顶着一盆“水”——洞庭湖 而妙的是,这个“水桶”还有一个“盖儿”——长江 这种地貌,给湖南围出了一个风景殊异、自成格局的“桃花源” 这些海拔很少超过2000米的中低山,正以不同的景观特点吸引着世人的瞩目。 山在湖南穿“洞” 张家界天门山。置身其中,只觉洞若通天。姚本荣 摄 张家界天门洞、南天门 茶陵日月岩,崀山天生桥,飞天山穿坦…… 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后面 都隐藏着一种相似的景观 ——山体之中,一洞(或几个洞)穿“心” 郴州飞天山穿坦。税晓洁 摄 这属于什么地貌景观? 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种景观呢? 峰入湖南成林 雨雾缭绕的峰林中,空中稻田更显独特。刘长 摄 聚峰成林的景观都被人称之为“峰林” 湖南是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精彩纷呈 张家界在哪国最受欢迎? 天门山的玻璃栈道。向韬 摄 武陵源为核心的张家界山水可以说是湖南自然界景观中的龙头 也是在海外颇具知名度的湖南名片 近20年来,到张家界旅行的国外游人遍布100多个国家 韩国的游人占据了最大比例 张家界为何如此吸引韩国人?这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崀山丹霞,红层之上的奇观 崀山丹霞一处被称为“眼镜蛇”的景观。何志鸿 摄 崀山丹霞地貌被我国的丹霞学术创始人陈国达先生誉为南北双奇花之一 这朵奇花究竟美在何处? 雪峰山:湖南的“胡线”与界山 雪峰山脉北段的大熊山,由数十座海拔 1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了一个宏大的山体,连绵百里。吴小兵 摄 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 对于湖南而言 雪峰山的意义非同寻常 它不仅是划分湖南人口密度对比的一条“胡焕庸线” 也是湖南自然与人文分野的一座重要界山 还被瑶族人奉为祖山 娄底市新化县境内的大熊山。从大的区域看,大熊山属于雪峰山的一部分。曾文贵 摄 雪峰山是湖湘文化最强劲的一个源头 如果说湖南人改写了中国近现代史 其背后的文化渊源或许要到雪峰山寻找 永州之野寻异蛇 林下地面,一条将身体弯成“S”形的尖吻蝮静静蹲坐在落叶堆中。黑体色的成年尖吻蝮很可能就是“黑质而白章”的永州“异蛇”。付若金 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将永州的蛇刻入人们的记忆中 柳宗元当年描述的究竟是什么蛇 五岭等山脉在蛇的地理分布上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湖南多水 大小河流遍布全境 北部还有浩浩汤汤的洞庭 湖南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都与水紧密相连 人们常用三湘四水来指代湖南 所谓四水指的是湘江,资水,沅江和澧水 至于三湘,众说纷纭 但也与河流密不可分 ![]() 洞庭湖,湖南连接外界的总开关 ![]() 城陵矶是湖南省唯一的国家一类水运对外口岸。徐典波 摄 湖南省四大水系都注入洞庭再汇入长江 同时洞庭湖也北纳长江来水 其命运可谓与长江休戚与共 这一地理特征 使得洞庭湖一直都是湖南通过长江与外界连通的重要门户 是掌握湖南连接外界命脉的总开关 湘江,流淌着湖南命运密码的母亲河 ![]() 在湘潭地界,湘江拐了一个大弯,形成天然良港。郭晓 摄 湘江,湖南的母亲河 千百年来 湘江在中国大交通网络中地位的起伏 与湖南命运的走向紧密响应 湘江的浪滔中持续激荡着守旧与开放、封闭与突破的矛盾与张力 这力量不仅塑造了湖南人的性格,也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湖南壶穴多,资水之上最奇特 ![]() 资水流经桃江县泉峰滩时,其上蚀沟纵横、壶穴密布,蔚为壮观。摄影/卢七星 流水在河床上雕琢上出一个个聚宝盆一般的壶穴 是颇令人着迷的微地貌景观 要说湖南壶穴景观最为奇特的当属资水 因为壶穴一般都是河流在山区源头及上游峡谷地带发育的 且多见于小河,少见于大河 而资水却是长江的一级支流 它在快要注入洞庭湖盆地的尾闾河段 竟然发育形成了一片面积广大、形态丰富的壶穴奇观 湘西沅江:串起众多边城的千里长河 ![]() 沅江支流沱江之畔,宾客盈门的凤凰古城吊脚楼。郑安戈 摄 沅江穿越崇山峻岭 北通巴蜀,西扼滇黔 再东下洞庭湖、长江 历史上,它既是一条繁荣的大商道 也是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的通道 在沅江身边,有凤凰古城、茶峒、黔阳古城、芙蓉镇、里耶古镇…… 它们是沅江边的姐妹,也是一座座各具魅力的边城 澧水:灿烂的古文化在这里孕育 ![]() 澧水一处重要的古墓群——青山崖墓群,这处墓葬至今仍然充满神秘色彩,其开凿者和年代尚没有准确的结论。李建国摄 作为湖南四水最短的一条 澧水常常被人忽视 其实,其文化却源远流长 数百处史前遗址在这里被发现 中国最早的城市在这里兴建 楚文化在这里留下鲜明的印迹 水运兴衰在这里得到见证 密集的古迹遍布澧水流域 见证了这条大江历史上的辉煌 |
|
来自: Martin2016 > 《湖北湖南》